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福利的作用机制和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福利的作用机制和路径

徐小理

安阳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农民合作社工作能够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宜居的乡村生态环境,并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水平。因此,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福利的作用机制和路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福利;农民合作社;作用机制;现实困境

引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同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农民合作社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联合的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1农民合作社建立的意义及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日益成为农产品交易的主体,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完善也保障了农民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农民发挥能动作用、积极经营的同时,其离散程度进一步加深,致使其福利水平得不到提高。如何克服农民经营分散性、提高农民福利,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不断凸显。农民合作社是在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由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相关服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等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经营成本自愿结合而成,并进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秉持“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农民合作社社内开展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和其他农业服务,不仅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积极指引农民与市场接轨,搭建起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有利于繁荣乡村文明、实现现代化农业。

2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福利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2.1基础设施较完善,人工体力劳动明显减少

随着近些年惠农政策的持续推进,沈阳市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硬化路已经通到田间地头,灌溉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产量,大田作物机械化水平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户农业生产付出的体力劳动明显减少,更多人倾向于日常的田间管理。年龄较大无法务农的农户,一般将土地流转到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或者与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合作,而不是依托农民合作社进行生产经营。

2.2农民合作面临的挑战

对于农民,无论是选择和其他农户的互惠合作还是选择创办或加入合作社,都基于这种合作能产生潜在利益,且付出的代价在承受范围之内,即“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且超出的收益部分足够形成行动动力。当前我国农户的小规模化和普遍兼业化,使农户进行合作的动力很难形成。在户均耕地面积本就很小的情况下,小农户的普遍兼业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对农户家庭收入的贡献。

3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福利的作用机制和路径

3.1提高农民个人能力

农民个人能力可以分为信息获取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农民合作社可通过农业培训、基地示范和示范户带动等形式提高农民个人能力,进而提升农民经济福利水平。第一,农业培训等可以打破市场和农民之间的壁垒,畅通信息获取渠道,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更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信息,从而避免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农民通过了解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可以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以适应市场经济,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而增加农业收入。第二,农业技术培训等可以助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成果转化,推动农民深入了解并积极运用相关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3.2推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为推动农民合作社向高质量方向不断发展,需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在农业生产中提高生产的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并制作统一的品牌与标准,严格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对于农业活动中的施肥、用药等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并且,对于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所需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因素,也需进行严格的检测与监管,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建立绿色农业生态环境。此外,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制定质量检测标准并成立相关检测机构,针对具有区域性、地域性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并且在成立相应监测体系后,配备专业的技术检测人员和检测仪器,或者直接由权威的检测机构对乡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测,重点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对此可以按照制定制度—匹配专业人员—匹配专业设备这一流程环节来展开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并确保该工作有序、平稳地进行。

3.3加强党支部引领示范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动员优势,由支部带路,动员全村一起“想法子,出点子”,邀请相关部门、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结合村庄实际,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由支委带动,向农户宣传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理念、整村规划、市场前景,做通农户思想工作。由党员带头,加强党员在产业项目上的引领示范作用,牵头成立农民合作社,带头入股,形成“党员率先干,群众放心干”的全新局面。

3.4促进规模化生产

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质量,以统一生产和销售的方式促进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以此提高交易额和规模收益,对小规模农户经济促进效果明显,通过合作社交易额的提升达到合作社的最终目标,促使社员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福利。在农业规模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同样如此,如巴西农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民传递新技术、购买谷物、生产肥料等方式为扩大当地大豆产业规模和农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农户小规模又分散的经营方式使得其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很低。合作社能够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使农产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入市场,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此外,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体系内,农户不仅可以通过社内生产经营获得资产性收益分红,还可以通过务工实现工资性收益,增加收入稳定性、巩固脱贫成果。

3.5延伸产业价值链条

一方面,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可以提供农产品运输储藏服务,并开展农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工作,进行纵向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产品纵向价值增值。同时,农民合作社还可以与文化、旅游等其他产业相结合,拓宽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合作社横向价值增值。另一方面,要加快突破技术创新,积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减少农产品生产成本和运输损失,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改善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储藏和加工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结束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实现农民合作的方式之一,除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在具体实践中还广泛存在的农民合作方式是农民的组织化,其主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实现,在诸多实践中,村集体经济组织都较好的实现了农民合作。只是过多的注意力以及政策支持都转向了农民合作社,不仅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合作的有效性被忽视,也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弱化和边缘化,从而也导致学者对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农民合作的机制和意义的探讨有所忽略,至少相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如此。

参考文献

[1]肖立伟.农民合作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J].农家致富,2020(24):48.

[2]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社空壳社清理[J].民主,2020(12):25-26.

[3]韩敏.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高淳实践[J].江苏农村经济,2020(12):29-30.

[4]张红宇.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趋势[J].农村工作通讯,2020(21):39-42.

[5]李想.农民合作社技术扶贫的福利效应研究——基于江西省调研数据的实证[J].农业技术经济,2020(05):1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