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

孟祥全,蔡军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农业农村局 山东德州 2535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经济也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基层畜牧养殖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畜牧业的工作量日益繁重,迁移不再局限于地域,生物安全防控更加困难。在基层畜牧业中,兽医工作人员是整个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些畜牧兽医人员应该对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主动提高防控意识,成功地推动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努力保证畜牧业的整体发展和安全。基于以上分析,文章从基层畜牧业的角度探讨了兽医工作人员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前言: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类别中,可以将其划分为:畜牧业(家庭)工作者、村级疾病防治工作者、市级兽医工作者和县级畜牧业工作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对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畜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并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态势。动物疾病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生物现象,给养殖业和兽医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受其自身技术水平、诊断水平及诊断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仍存在处理设备、诊疗环境、缺乏自卫能力及操作程序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动物及兽医者的生命健康。

一、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进行生物安全防控的必要性

生物安全是指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生物安全防控就是人类在面对各种风险时所采取的一系列防范与控制措施。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人们对动物性美食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所以,基层畜牧兽医的工作强度也在逐步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与动物直接接触,动物体内富含微生物,并能对牲畜和兽医造成感染。一旦发生疫病,不仅会影响到基层兽医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使微生物和细菌向人群中扩散。所以,在畜牧养殖场和兽医队伍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生物安全的预防和管理工作,这样既能保障基层畜牧兽医的生命安全,又能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1]

三、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的有效措施

(一)学习防护知识,培训专业人员

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理论缺乏等问题。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工作中,往往不了解微生物的特性与基本结构,不清楚其危害与特性,不了解其生物安全控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应逐步加大对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首先,应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生物安全预防和控制的认识;为应对全国突发事件,兽医基层岗位应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微生物安全法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其次,要了解有关生物学、病原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培育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兽医。在每天的交流和工作中,鼓励他们就微生物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着重于口蹄疫,猪瘟,霍乱和狂犬病的研究和培训。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常见的感染源、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了解各类微生物的产生过程、特点、规律、消毒及预防。最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学习重点是生物安全技术培训。在防护和安全技术培训过程中,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防护兽医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以及各种防护工具的使用,如眼镜、防护服、消毒设施和其他相关设备。另一方面,既要对特定的设备有一定的认识,又要对不同类型的防护设备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其性能有一定的了解[2]

(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随着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防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必须对其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全面的实施,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在不同的工作地点,对生物安全进行预防和监测的轻重缓急各不相同。为此,有关人员必须对生物安全防控的要点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要点制订相应的防控对策。

在防治流行病的斗争中,最重要的是为羊、牛及家禽提供预防该病的生物疫苗。在工作时,为了避免有害的微生物扩散,必须对围栏做好消毒工作。对于生物用品,如针头、注射器,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不同的疫苗必须分开存放。在检疫框架内,有必要控制并积极消除牲畜的感染源,以确保牲畜和人口的安全。在宰杀之前,对畜产品及家禽实施检疫,能有效地控制畜产品的生物安全,预防疫病的蔓延。屠宰前对生产场所、动物和家禽进行检疫,可以通过隔离和屠宰疾病,有效消除生物安全风险,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监测的主要目的应是尽快检测牛、羊和家禽的感染性抗体水平,预测生物感染的可能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和确定生物安全保护目标。在检验工作中,根据有关规定,对收集到的血清和血液组织进行安全贮存、分析、处理,以预防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采取不同的消毒措施,以保证其生物安全性。最常见的消毒方式是曝晒于太阳下,用盐,醛,强氧化剂等来消毒。在消毒过程中,还可采用多种消毒与灭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灭菌

[3]

(三)加强自身防护,落实防控责任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应不断地加强自我防护能力,为生物安全的预防和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待畜禽以及含有微生物的动物的时候,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除了能够依据自己的感受和工作经验来作出决策之外,还能够依据对生物安全危害进行防控的概率来作出决策,从而避免出现微生物感染的问题。首先,必须做好生物安全防护的准备。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制订出精准的生物安全性防护措施。而要阻止微生物和病原体的扩散,则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过程,需要对每一个角落都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其次,在对高危动物和家禽及其产品实施检疫的过程中,在进入工作场所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工作服、口罩、头套、手套、眼罩。出入境检疫区需要消毒。首先是消毒,其次是清洗,最后是消毒。最后,对于未预料到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恰当的措施。

(四)形成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安全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首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其次,基层兽医工作者如有体弱多病,或因心情不好而患上感冒、腹泻等,则因机体免疫力降低而更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同时,在工作时间内,对基层兽医工作者进行例行的免疫接种。比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等;最后,建议基层兽医工作者定期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以确定自己有没有感染传染病。同时,要保证基层兽医工作者的防护设备与生物安全标准相一致,做到新设备的及时更新。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生物安全。

(五)增加设施建设,促进人才培养

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不断完善相应的装备,保证基层兽医从业人员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做好防护工作;同时,在当前我国人才流失现象十分突出的情况下,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办法来保留青年人才,同时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选拔机制,让优秀的人才得以胜任这项工作。我们需要用高科技的设备来培养生物安全防控人才,只要对设备进行持续的改进,就能减轻很多的人工任务,让机械代替基层的畜牧兽医人员来从事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远程控制设备,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通过建立一支分工明确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队伍,可以高效地将生物安全防控进行到底。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各类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都能有自己的施展抱负。

三、结束语

在生物安全防控中,接触微生物是基层兽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若不做好相应的生物安全检查,将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所以,要想将这一工作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就必须对病原体的传播进行适当的、有效的控制,同时也要做好生物安全的防控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更是为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畜牧兽医的基层工作者,应把注意力放在主动开展生物安全的预防和控制上。

参考文献:

[1]栾志松,秦永学.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J].新农业,2021(15):2.

[2]唐涛王远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J].农村百事通,2021,000(003):145.

[3]陈会芳.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J].农村百事通,2021,000(0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