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张金花

铜陵睿智财税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省市:安徽省铜陵市单位邮编:2440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一些教学方法不再适用,其教材内容和课后例题陈旧,没有体现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特征;实践教学设计不能完全符合新时代的大数据特征;缺乏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统计学理论望而生畏;考核方式主要是理论考试的形式,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利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文章提出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以及以大数据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统计学素养等对策,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新时代;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1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统计理论教学多而统计实践教学少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以讲授理论为主。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依然是讲授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为主,且对于统计学知识如何应用的实践性教学非常少。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讲授方式,学生实际应用统计学的能力缺乏足够的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拥有一定的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教学内容与大数据时代脱节

现有的统计学课程重点在于统计思想和统计理论的讲解,统计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统计数据,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主要方法。但在大数据时代,统计数据的形式已经多样化,海量的统计数据也是研究对象,不再区分总体与样本,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还应讲授一些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1.3缺乏案例教学

在统计学理论知识的教学部分,大多数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讲述完某个统计理论的内涵后,没有采用相关的案例来进一步说明该理论可以应用的背景,或者该理论可以解释的现象。此外,《统计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且很多统计学理论都会涉及一些数学公式。对于这些数学公式,基本上都缺乏相关的案例来解释这些公式的内涵。然而,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招生时多为文理兼收,因此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公式的内涵,导致对统计学理论认识不够深入。

1.4难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环节各不相同,其考核的方法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大多高校通常采用的考核方法包括标准化考试和传统考试2种方式。标准化考试的各环节包括命题、考试、评卷和计分等,各环节都努力做到标准规范,使得各种误差得到减少和避免,能比较准确地考察学生的真实成绩,但却不能考核出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而一般传统考试则凭主观经验命题,题量比较少,知识覆盖面较窄,主观性评分导致评分误差较大。此外,开卷考试的优点是能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可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但却因为考试题目的答案不统一,给评阅试卷带来难度和误差;闭卷考试的优点是命题相对简单,阅卷也方便准确,但会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不能考核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口试的优点是命题范围广,能促进学生系统全面地复习,也能深入准确地考核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广度及熟练运用知识的水平能力,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流表达能力,其缺点是在考试时学生容易精神紧张,导致学生不能深思熟虑,教师也容易精力分散,导致评分的准确性较差。

2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2.1理论与实践并重

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授课老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应当坚持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并重,不可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统计实践。而且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反过来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对于实践性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理论性教学的内容,给学生安排课后的实践任务。例如,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大学生网购等作为调查主题,根据统计学的授课进度,分步完成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等任务。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有参与感,体会统计实践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2更新统计学教材内容

首先,收集数据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例如,通过GPS系统、监控视频和网站浏览痕迹等都能搜索到海量数据,而这些操作并不需提前分析和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其次,通过采用新型数据收集方式,音频、图片、文本、各类图像和视频等一些特定格式的非结构化数据类型急剧增多,这就给数据整理的工作带来一些困难,故需要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大量融入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内容。最后,面对海量数据,以往的统计推断方法已不能适用,需要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加入数据挖掘等相关课程的新内容。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也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新的要求,统计学课程的教师应该及时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库,熟悉应用Python语言、统计软件R语言等相关技术和知识,并相应扩展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具有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要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利用大数据开展创新研究,并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热点问题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挖掘。

2.3采用统计分析案例教学

通过课堂上引入具体的统计学案例,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使得抽象枯燥的统计理论变得立体生动。通过采用统计分析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自身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特点,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具体说明统计方法运用的背景、条件以及分析过程。例如,股票市场的案例、物流公司的案例、房地产市场案例等。此外,统计学案例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

2.4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首先一定要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充分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其次统计学考试命题要紧密结合思政教育,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在笔试考试中,无论开卷还是闭卷,其内容都要侧重考察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理解的程度,以及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的能力;而在口试考试中,应全面测试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最后,为了综合全面地考察每一名学生的能力,需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方式,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最终的成绩构成中,建议将平时成绩比重设定为60%,而卷面成绩比重设定为40%。平时成绩包括课内实践、研讨发言和专题研究等。专题研究主要考察学生的项目调研、统计学应用及写作的能力;研讨发言包括课堂表现和课外学习等内容;课内实践侧重锻炼学生利用现代各种统计软件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结语:

总之,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注重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特色,让学生除了掌握传统的统计学知识外,更要具备大数据思维和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软件操作水平,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素荣.大数据思维下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8,(10).

[2]李金昌.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统计学若干理论问题[J].统计研究,2016,(33).

[3]孟生旺,袁卫.大数据时代的统计教育[J].统计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