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和美学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浅论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和美学特点

杨建平

身份证号  350784198409161013

摘要建窑建盏文化在我国创立时间较早,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几经沉浮,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独特的美丽更是堪称为我国陶瓷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瑰宝,而新时代下,国家也加大了对于建窑建盏文化的保护和推广,让该文化再次大放光彩。在未来,建窑建盏文化会伴随着古法柴烧和现代电烧等工艺得到进一步地拓展,再次在国际上大放光彩、名扬海外,完成文化的复兴。基于此,对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和美学特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窑建盏;艺术;美学

引言

建窑建盏是我国陶瓷艺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品类,不单单凝聚了时代的思想与审美,更推动了世界范围内陶瓷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建窑建盏的独特与不拘一格让其成为了陶瓷艺术中最亮眼的一笔,在现代社会中,黑釉瓷建盏依旧受到了大批民众的喜爱,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加强工作,艺术和技艺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建窑建盏工艺特点

釉在建盏制作中是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釉从现代陶瓷工艺学的角度解释为:“附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一种玻璃或玻璃与晶体的连续粘着层”。釉是依附陶瓷坯体而形成的,烧成后陶瓷表面有一层玻璃状的物质。建盏的釉色多为深色,以黑、青、蓝为盛,偶尔会出现赤红色。到宋代时,由于黑釉瓷格外受到大众的喜爱,甚至逐渐独立成为一个釉色分支,生产类别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因此建窑通常以出产黑釉茶盏为主,兼顾少量的生产其它产品。建盏由于泥坯中铁元素含量较高,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形成着色剂,通常为黑色或黑褐色,早期的黑釉瓷做工并不精美,但随时技术的不断发展,宋时工艺成熟的黑釉瓷产品釉色光润亮泽,能够与漆器媲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泛着金属的光泽,摸在手中温润适宜,自带一番禅意。釉色如墨如画、轻盈灵动,赋予作品无限的生机。

2建盏的历史发展

建窑是我国宋代以烧造黑釉瓷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建窑遗址就坐落在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旁。遗址中,一座长达135.6米的龙窑掩映于山林间,格外显眼。建盏与我国茶文化密不可分。我国是茶的故乡,早在三国时期民间就有饮茶的习俗。至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无不喜好饮茶。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说道:“茶之为民用,等于料盐,不可一日以无。”“斗茶”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文化,备受文人推崇,连皇帝都参与其中。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两胜。“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茶录》中这样提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即今建阳)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黑釉茶盏衬托白色茶沫,最适宜“斗茶”,因而受到斗茶者的喜爱。

3自然天成釉色美

釉色是建盏的核心,也是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所在,它是点茶观盏看汤时所产生的意趣和幻化的效果。建窑产品乍一看都是黑色的,但仔细一瞧,每只建盏的花纹和釉色都各具特色、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说是五颜六色的。如此形容,或许大家会感到吃惊,但笔者必须强调一点,这是建立在建盏的黑色底色之上的,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一只盏五颜六色,即曜变;也可以一窑五颜六色,即所出产品具有黑、绿、黄、红、褐、银、蓝等外观色彩。影响建盏颜色和花纹的产生主要是其釉药配方和烧成工艺,建盏的釉属铁系结晶釉,铁既是结晶剂也是发色剂;烧制的窑是南方特有的龙窑,建盏在这种窑炉中烧制,受火候与氛围的影响,烧制出来的产品花纹和釉色不尽相同,甚至是千差万别。但这种花纹贵在不是人工雕琢,而是自然天成的,因此每只建盏的产生都具有“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它的产生与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建盏的独特价值所在。因此,根据这种千变万化的花纹特征和釉色特点,大体可将建窑建盏分为兔毫釉、鹧鸪斑釉、曜变釉、单色釉(青釉、酱釉、乌金釉、茶末绿釉、柿红釉、紫金釉、芝麻釉、灰皮釉),以及人工点画的釉(铁锈斑、西瓜纹、和尚点、白点鹧鸪斑、黄点鹧鸪斑)五大类型十六种釉色,其单独釉色具体还可进一步细分。可以说,建窑黑釉品种丰富多彩,其中尤以曜变、鹧鸪斑、兔毫最为名贵,也是点试茶家和收藏家的最爱,受到前所未有的热捧。

4艺术语言与艺术手法

我们常常喜欢用艺术语言来解析一件建盏作品,却很难分清楚艺术手法和艺术语言的区别。在本文的开头,笔者已经阐述了何为艺术语言,建盏的艺术语言是材料、釉色和线条等。笔者通过这些艺术语言制作出建盏作品,呈现出自己想要传达的内容,比如喜悦或者哀伤,抑或仅仅是营造出个人认为的美。而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是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我们平时想要表达某一种思想或是情感的时候,很多时候要借助于语言。手艺人也喜欢把艺术表达的方式或艺术呈现的外在称为艺术语言,如刺绣的艺术语言为精致细腻、玉雕的艺术语言为晶莹剔透、景泰蓝的艺术语言为绚丽华美等。建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然也有自己的艺术语言——禅意之美。通过象征、虚实、夸张、隐喻等艺术手法塑造出来的建盏作品,千姿百态。

5人工装饰意趣美

在建窑瓷器中,有一类采用人工点画的装饰形式,如铁锈花、西瓜纹、和尚点、白点鹧鸪斑、黄点鹧鸪斑等。这类装饰是在黑色的底釉上采用点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再入窑烧成,在特定的温度下,使底釉与面釉融为一体。特别是铁锈花装饰,在宋元时期有很多窑口都采用类似的装饰手法,如磁州窑、定窑、吉州窑、当阳峪窑、介休窑等。虽都贵为铁锈花,但建窑的铁锈花与其他窑口不同:(1)胎体不同,建窑铁胎是厚胎,其他窑口为白胎或灰白胎且多为薄胎;(2)黑釉不同,建窑为结晶黑釉,常伴有兔毫纹,口沿有流釉,形成上薄下厚的垂流现象,其他窑口黑釉玻化很好,很光很亮。点画的斑纹开始向下流淌成条状斑纹,叫铁锈花。点画的斑纹流淌到盏底,形状有点像西瓜皮上的纹,就叫西瓜纹。还有类似白釉点的鹧鸪斑,这一类是用白色乳浊釉点画在黑色底釉上,纹饰如同鹧鸪鸟胸前的白斑,因此称它为白点鹧鸪斑。为什么会有白点鹧鸪斑和黄点鹧鸪斑呢?那是因为宋代建窑自然烧成的鹧鸪斑很不稳定,成功率低,完全是靠碰运气。众所周知,建窑作为官搭民烧的民窑,朝廷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由于自然天成的鹧鸪斑极为不可控,在这种情况下,若朝廷下订单,建窑艺人该如何完成呢?倘若没有按时完成,是要被责罚的。

结束语

千百年来,许多古人的优秀智慧结晶因种种原因遗憾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其中有些能够在后世失而复得,可以说是极其幸运的,建窑茶盏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数百年后归来,建盏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因此我们更要珍惜当下建盏文化复兴的机会。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它不再是冰冷在展览馆中的欣赏对象,而能走入凡尘连通我们内心审美的断层。

参考文献

[1]黄咪.建窑建盏与仿宋点茶文化发展研究[J].陶瓷,2022(08):110-112.

[2]黄长发.建窑建盏研究[J].陶瓷,2022(08):68-70.

[3]江良海.建盏之艺术创作[J].陶瓷,2022(08):86-88.

[4]黄俊杰.建盏的釉色美及工艺美[J].陶瓷,2022(08):96-98.

[5]许杰.浅论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和美学特点[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08):24-25.

个人简介:杨建平:工艺美术师,南平市工艺美术名艺人,由于对建盏的由衷热爱,潜心研究建盏烧制技艺并经多位名师指导,作品复古典雅、釉色鲜明、花色独特,深受海内外建盏爱好者的青睐和收藏,并多次获得过国内外工艺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