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方法研究

田辰

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在对生活品质及其生活环境的规定上越来越高,而地质灾害做为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拥有很大危害,在其中较为普遍的地质灾害包含: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勘查人员经常运用专业的技术与设备开展地质灾害勘查,了解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形成条件及变化趋势等,为做好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提供可靠依据。本文结合地质灾害特点,分析地质灾害防治方法,以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实现环境恢复治理。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查;防治方法

引言

我国地貌广阔,地质地形极其复杂,加之近年来地质活动越发频繁,对地质测绘技术和仪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灾害的种类各种各样,绝大部分地质灾害都需要经过相应的管理,以减少其危害,可以依据合理方法防范和整顿,避免地质灾害的产生,缩小危害范围以及减少不良影响。在地质灾害预防工程项目中,勘查计划方案对工程建设的预期效果起着主导作用。搞好勘测方案的质量体系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对社会稳定发展趋势具备具体功效。

1地质灾害的特点

地质灾害的特点主要有渐变性、季节性、突发性等。地质灾害的渐变性,最典型的地质灾害就是水土流失,它是通过漫长岁月积累而逐步形成的一类地质灾害。可以说,这类灾害在地质活动中是无法避免的,再好的保护措施也只是对其形成缓解,水土流失还会引发其他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种类繁杂,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海啸、山洪等甚至严重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家园,很多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地质灾害的另一个特点是季节性,夏天多发的洪灾、冬天的雪灾等,不同的地质灾害对地球的破坏程度也不同,地球上很多大型地质灾害都和季节有关,一些特殊的地质环境由于季节因素的影响,常常容易发展成为重大的地质灾害。经常长久探测,相关人员发现地质灾害在夏季发生概率最大,种类也最多。降雨量无论多寡都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地质灾害也和降雨量有关。我国北方降雨量少,所以关于强降雨的地质灾害比较少,而南方降雨量大,往往更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此外,地质灾害还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地震。这些地质灾害只能小范围地进行探测,具体哪一天会发生,人们是无法预测的,一些山体和地质相互作用形成的泥石流、滑坡等也是无法预测的,这些地质灾害通常都是突发的。

2地质灾害发生原因

地质灾害在我国发生频率较高,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文建设以及民众生产生活均造成可较大负面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灾害等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其中联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有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气象、构造运动方式、植被条件等,人类活动也在其中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处于喜马拉雅褶皱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界处,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板块的作用下常发生地质碰撞挤压,因此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呈破碎镶嵌状。另外青藏高原隆起,华北平原沉降,中国内陆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反差强烈。这一地形特征是致使中国地质灾害发生率高、种类多、破坏其强的最关键原因。

3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方法优化

3.1滑坡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成因是边坡失稳。因此,地质勘查人员需要勘查边坡现状,提前采取支护措施,有效消除隐患。分析发现,当边坡受到内因或外因影响而出现失稳现象时,引起的地质灾害往往存在一定规律性,其自身结构会在时间、温度、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出现变动,最终突破稳定范围,产生滑坡。边坡通常受水流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强边坡区域内水体治理。可以在边坡外部建设排水沟、截水沟等设施,拦截并疏导地表水,将水流引入安全区域,最大限度降低水流冲刷对边坡的影响。同时,可以在斜坡种植草类植物,提升边坡稳定性。地下水活动引发滑坡的概率较高,地下水活动规律与路径很难准确判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针对地下水活动,要做好地质调查,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疏导,可以采取排水盲沟设计将地下水按照一定路线引入安全范围,减少其对滑坡的影响。应定期对地质灾害区域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边坡失稳。同时,要加强对矿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具备相关资质与手续,按照要求开展矿产生产,加强边坡管理与维护。最后,应做好监督检查,防止破坏山体,一旦发现,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3.2泥石流

通常,在地形险峻的区域,暴雨会引发泥石流,其破坏力巨大。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也会引发泥石流。在矿山开发中,若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堆放土石,土石堆积到一定高度后,遇到雨水冲刷,就会滑落,大面积土体滑落会形成泥石流。因此,应选择适合的场地存放土石,并定期进行检查,防止过度堆积。为避免雨水冲刷形成泥石流,还应建立排水体系,保证雨水及时排放。在地下工程中,岩爆发生率较大,也会引发泥石流。因此,施工前必须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资料,通过勘查明确岩体的结构性能。勘查结束后,按照勘查结果确定可能产生岩爆的区域,并制定防范措施,减少岩爆发生率。

3.3加强服务自动化建设,提升服务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在全面提升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和预警机制的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上,管理部门也要加强服务自动化建设,提高服务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针对实际需要,应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借助地质灾害数据采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灾地图等,全方位推进地质灾害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分析工作,形成体系化操作,同时借助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整合各种防治信息,对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做出评价,加强监测预警信息的管理,形成综合治理信息,并打造应急综合防治信息,实现数据的全面互通互联,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防灾减灾效果。此外,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信息发布方面,也需要加强自动化建设,通过完善互联网和云平台,并结合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对地质灾害的身份认证机制,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和地质灾害地图等,了解具体的地质情况,可以实时获取相关信息,并能够将一些最新的动态实时上传和发布,这样有助于实现信息服务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打造服务自动化机制,真正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的能力。

3.4对水土保持方面的治理

水土保持关乎我国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好好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自然界中重力、风力等因素都会导致水土流失,小范围的水土流失虽然不会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危害,但是,如果不及时控制这类小范围的水土流失,后果也会很严重。预防水土流失有利于控制滑坡、泥石流的产生,因为这些都是水土流失的后遗症。遥感测绘技术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可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帮助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水土流失的数据资料,并帮助他们更快地计算出土壤坡面流失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和治理措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结束语

地质灾害防治属于系统性工程,而其中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处于基础性地位。地质灾害种类多样,涉及范围极广,当前并不能够实现对于地质灾害相关隐患点的全面治理,只能够在固定范围内对可能遭受严重危害的交通干线、城镇等进行治理。一般性地质灾害则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实现民众防灾意识的建立和相关知识的掌握,以此减少灾害对于人们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顾韶秋.地质灾害勘察方法与防灾策略研究[J].施工技术,2019(1):1501-1503.

[2]王寅冬.探讨地质灾害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7(8):80-81.

[3]霍俊杰.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20(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