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白内障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周玲丹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医院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现在人们对健康问题加以重视。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白内障将导致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目前,手术治疗作为唯一的治愈手段,仍存在个体疗效差异、手术禁忌症、并发症及经济负担等诸多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因此,研究白内障发病机制,找寻白内障潜在的治疗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团队目前的工作内容,从白内障发病机制、白内障模型进展及白内障防治药物的开发筛选等方面对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白内障;发病机制;防治策略

引言

白内障(cataract)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症,尤其是近年来白内障发病率病不断提高。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调查显示,白内障术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异物感、眼干涩、视物模糊、怕光等现象,并发干眼的风险较高,不仅大大降低手术治疗效果,而且会破坏眼部功能的稳定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值得临床重视。临床分析白内障术后干眼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可降低术后干眼症发病率,减轻患者术后干眼症状。重视白内障术后干眼,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促进患者眼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关键。本文主要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白内障术后患者眼部功能的恢复提供帮助。

1白内障发病机制

1.1晶状体蛋白氧化应激的累积

晶状体中高水平的谷胱甘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应激。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浓缩、扩大,并失去弹性,谷胱甘肽到达细胞核的扩散距离增加,通过晶状体细胞质的扩散速率降低,晶状体氧化损伤修复能力下降。此外,谷胱甘肽在晶状体核中的特异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使晶状体核更易被氧化。

1.2氧化应激与白内障

氧化应激是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晶体内氧化还原状态的稳态是维持晶体弹性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基础。研究表明,白内障的晶状体较正常晶状体具有更高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过氧化氢作为眼内重要的氧化物质,在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含量为正常组的30倍。高浓度的活性氧通过促进晶状体细胞的凋亡、晶状体蛋白变性、晶状体蛋白溶解度降低等影响蛋白质折叠、修饰及聚集,从而导致晶状体混浊。目前抗氧化治疗已经成为白内障的潜在治疗手段。

1.3手术切口会改变眼表环境和形态

如角膜切口愈合不良、角膜瘢痕明显、切口隆起均会影响眼角膜及结膜上皮的泪膜稳定性。同时术后眼组织水肿或术后炎症变化,会破坏眼膜稳定性。眼角膜感觉神经丰富,而手术由患者三叉神经眼支的睫状神经产生的分支向前延伸,从眼角膜边缘进入,通过角膜前弹力层进入角膜上皮与结膜的神经相吻合。手术切口可能会损伤神经纤维末梢,阻碍神经传导,从而造成泪腺和副交感神经信号减少,减少类液分泌和产生。同时失去神经支配的部分角膜上皮细胞渗透性增加,代谢活性降低,切口延迟愈合。透明角膜手术切口会增加炎性因子释放,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如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释放,均会损伤角膜上皮细胞,加重干眼。另有研究指出,干眼患者有更多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以及更显著的炎症浸润和淋巴管形成。

2白内障防治策略

2.1辅助营养类药

研究显示,白内障晶体中多种维生素、无机盐等成分显著降低,补充这些营养成分对治疗白内障具有一定效果。(1)维生素E可保护晶体脂膜免受游离基团损害。(2)维生素C可作为晶体抗氧化剂、清除剂,促进自由基清除。(3)B族维生素:葡萄糖无氧B族维生素酵解为晶体主要能量来源,B族维生素缺乏可导致无氧酵解受阻,影响代谢。(4)胡萝卜素:抑制机体异常生化改变,促进氧及其他活性自由基清除;将巯基酶形式(放射损伤敏感)转变成硫缩醛(抵抗放射损伤);调节DNA合成,使对自由基有抵抗活性的蛋白质合成增加。(4)白内障患者由于离子泵机制破坏(依赖Na+-K+-ATP酶),伴不同程度离子分布紊乱,而离子平衡为晶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研究显示,高钙可引起晶体蛋白聚合,并促进其降解而导致晶体混浊,同时可对Na+-K+-ATP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故钙离子拮抗剂有望成为白内障防治的有效药物。

2.2手术治疗

①保留泪液治疗:对于白内障术后长期干眼的患者,待角膜切口完全愈合后可采用泪小点或泪小管栓治疗,以促进泪液排出,进而延长泪液在结膜囊、角膜表面的停留时间。对于严重干眼患者,可采用角膜绷带镜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目前,临床采用硅胶眼罩和湿房镜通过密闭环境可防止泪液蒸发,延长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有效缓解干眼症状。②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无法缓解的干眼症状,甚至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时,临床可采用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移植后其分泌的液体成分介于唾液与泪液之间,性质与泪液接近,对患者术后保持泪液的基本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2.3中药制剂

中药治疗白内障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可通过抗氧化损伤、抑制糖异常代谢、抑制LEC凋亡等方式延缓或治疗白内障。多种中药对防治白内障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姜黄素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密蒙花可抑制晶体内醛糖还原酶,白藜芦醇可诱导抗氧化物酶生成,决明子提取物可提高晶体抗氧化能力。将糖尿病PHAC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芪明颗粒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结果显示,术后1、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黄斑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白内障术后干眼的预防

在无临床禁忌症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巩膜隧道切口,以预防术后干眼的发生。研究指出,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患者干眼的发生率(30.00%)高于巩膜隧道切口(17.00%)。主要因为透明角膜切口可造成切口周围神经纤维中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的运输障碍,使角膜局部知觉下降,瞬目显著减少,泪液不能均匀的分布于角膜表面;而巩膜隧道切口位置相对偏后,对角膜神经纤维的破坏程度相对较小,干眼发病率相对较低。对白内障术患者术前给予人工泪液预防性干预治疗,可缓解术后干眼症状,促进患者眼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前给予人工泪液预防性治疗,也可一定程度降低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发生。

结语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极大限度地避免了由回忆偏倚引起的误差,因果论证的强度更大,较大的样本量也保证了统计分析的稳定性,增强了结果的可信度。但缺少对白内障不同亚型的分类,无法明确变量的影响在各亚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未调查其他风险因素,如阳光紫外线照射、职业史和用眼卫生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在白内障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本研究中使用的食物频率法用于营养评价尚存在不足,无法精准评估调查对象的营养摄入量,可能会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差。

参考文献

[1]陈黛茜,陈国孝,徐东,等.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6):68-70.

[2]刘晓熏.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6):125-128,132.

[3]刘湘云,孙明伟,赵春梅,等.术前干预治疗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24(1):44,53.

[4]王俊平,谢春红,娄小平,等.焦虑水平及炎症因子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影响[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5(7):548-551.

[5]王梅雪.自体血清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6):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