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糖,不代表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零糖,不代表健康

马杏丽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医院  北京  100076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过量摄入糖分的危害,控糖、戒糖成为新潮流。2019 年 7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提出将开展 15 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其中,文件提倡,到 2030 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 25 克。在过去几十年中,人工甜味剂作为广泛使用的代糖,已被广泛引入食品中,以减少糖和热量的摄入,随着全球范围内肥胖症的流行,人工甜味剂在软饮料中越来越常见,无糖饮料成为饮料界的新风口,背后是既要好喝过瘾又得健康不胖的新需求。所以,一些无糖饮料也备受年轻人的青睐,对于市面上热销的一些零卡零糖饮料是否健康呢?今天就这个问题来阐述一下。无糖饮料中的甜味来自各种各样的甜味剂,甜味剂一般分为人工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人工甜味剂常见的有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菊叶等,天然甜味剂有果糖和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一种4-碳糖醇,通常用作糖替代品,它在水果蔬菜中天然存在,但含量很低,由于甜味低于蔗糖,它的添加量通常比内源性水平高1000倍,摄入后,赤藓糖醇难以代谢,主要通过尿液排出。甜味剂到底是否健康呢?交大一附院营养科李卫敏主任说,如果和水相比,由于甜味剂在大脑中会产生兴奋的作用,很容易产生饥饿感,增强食欲,唤起人们对真糖的渴望,会引导人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糖饮料并不是完全健康的饮料。国外专家也发现,摄入甜味剂会对人体的糖耐量及血脂代谢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一些人认为无糖饮料的口感不如含糖饮料,但喝起来让人心安。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无法戒掉喝饮料的习惯,但又害怕长胖,无糖饮料似乎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然而,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食用人工甜味剂与不良心脏代谢表型有关,如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心血管死亡。目前尚未进行随机临床试验,检查食用人工甜味剂的长期安全性(即使是早期采用的形式,如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事实上,尽管人工甜味剂越来越多地被纳入食物链,但其心血管风险却很少被研究。

数据显示,2020 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达 117.8 亿元,较 2014 年翻了 7 倍,无糖饮料在饮料市场中的占比逐年攀升。但在市场上出现各类无糖饮品后,大众开始意识到所谓的无糖”“0 糖或许只是品牌的文字游戏。曾经某网红饮品品牌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在产品的标识和宣传中没有说清楚 0 蔗糖与0 糖的区别。为何在致歉声明发布后,很多品牌依旧在饮品包装上写着无糖”“0 糖 0 脂 0 卡,这是否 涉及虚假宣传?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程江华说:根据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 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不高于 0.5 克,能量低于 17 千焦,热量小于 4 千卡,就可以称作无或不含糖食品和无能量食品。0 糖饮品的含糖量按照现行标准确实没有超出无糖食品的规定,但不等于没有热量,不等于不含糖。

食品是否含有热量,不仅取决于食品中糖的含量,还包括其他能够提供热量的营养素。只有食品预包装中热量栏标注 0 千卡,才说明该食品基本不含有热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些品牌利用了大众对营养学知识的匮乏,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说的糖和营养学上的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通常指白砂糖、冰糖、蔗糖等,后者往往指的是单糖,譬如葡萄糖、果糖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营养科临床营养师李世阳说,蔗糖摄入人体后会很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对血糖的影响和刺激特别大。

那么,问题是长期喝 0 糖饮品,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0 糖食品饮料为何受到消费者青睐?在各大超市,在饮料货架区看到很多摆放着 0 糖标签的饮品,有碳酸饮料、 气泡水、苏打水等。一部分消费者坦言受到产品宣传和包装影响,一部分消费者是基于口感。大部分人不会关注饮品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基本回答都是喝得开心 就好,关注这些还得查资料,有点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胡海英说:0 糖饮料中的甜味剂虽然不含糖,但容易唤起人对真糖的渴望,有饥饿感,反而会增强食欲。此外,一瓶 0 糖饮料中往往会同时混用几种添加剂,配料表中只会注明添加的种类,但没有备注添加的量。这就需要大众对添加剂及其相关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以减少热量的摄入。其实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如果使用的添加剂在国家规定的目录中,正常合规合法使用不会有影响,问题主要出现在违规添加、非法添加和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除了警惕非法添加剂,也要避免食用以高果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果糖、葡萄糖等作为甜味剂的食品。它们不仅较易消化吸收,还会带来大量能量,增加代谢综合征和 2 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长时间食用 0 糖食品对人体的影响还很难有定论。代糖广泛使用的历史不长,某种食物或者食物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循证营养学对其是否有利或者有害于身体的证据进行评定,随着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关于代糖对身体的影响将会有更加准确的定论。

所以,对 0 糖食品,也要限量摄入。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郑超说:每个人的遗传背景不同, 身处的环境不同,对同一食物的代谢能力也不同。所以,不能盲目效仿他人,同类食物对每个人的血糖影响存在差异,需要结合自身血糖情况来选择饮食。而且,耶鲁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造甜味剂如果跟碳水化合物结合的话,可能会对肥胖有推动作用,但这种人造甜味剂跟汽水结合,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比如,无糖可乐等饮品。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可以少量、安全地食用和摄入减肥汽水,但应该避免搭配炸薯条之类的碳水化合物。

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约为 30 克,高于正常标准。糖摄入量超标仍然对居民健康构成挑战。 20152019 年,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中心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和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在全民关注养生知识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家的政策,还是专业人士,都在鼓励全社会参与控糖、减糖。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均衡饮食,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能不能吃糖、如何吃糖更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不错,各方面都很稳定,尤其是糖化血红蛋白低于 6.5,可以适量地摄入糖。以 0 糖饮料不随餐吃的情况下,一天一瓶是可以的。郑超说,饮食也是一种乐趣,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吃的时间、场合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

营养专家提醒大家,为了健康,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减肥还是养生,健康的饮品就是白开水,大家不要为了满足口感,而用所谓的零糖零卡零脂的饮料代替白开水,在选购食品或饮料时,要注意食物标签所标注的营养成份,同时,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应该从小事做起,多一些节制,少一些放纵,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机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马杏丽(1979.10-),女,汉族,河北博野,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