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心理护理针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选择2020.01-2021.0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重症室重症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注重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状态等。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指标,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部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是针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心,在众多科室中占据着较高地位。因为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通常都是身患危重症,所以非常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甚至会出现失眠症状,这对治疗效果及后期康复进程等都会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1]。根据相关的文献表明,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有效提高的作用,因此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2]。本次实验主要探讨了给予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带来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1~20211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患者64例,使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2例。其中常规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66~83岁,平均年龄(71.11±6.24)岁;干预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7~84岁,平均(71.85±6.87)岁;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式如下: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遵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给予患者常规的健康教育。

1.2.2 干预组:(1)组建专门的心理护理团队:挑选具有较强临床经验和较强沟通表达能力的专业护理人员组成专业心理护理小组。护士长是小组长,在护士开始工作前,对所有人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专业训练,主要是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评估、沟通技巧等。加强护士的职业技能,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实习结束后,由护士长对团队成员进行评估,合格的护士才能参加临床工作。(2)强化护士与病人的沟通:在病人进入ICU后,护士应随时监控病人的生命体征。在这个过程中,护士可以和病人和家人进行交流,让病人知道ICU的功能和作用,让他们知道ICU的情况,减轻他们的压力,减轻他们的不安。在了解ICU里的各类器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治疗的自信心,其内在的积极和积极的动力。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向病人和家人说明治疗方法、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让病人有被尊敬的感觉,降低恐惧。护士可以将病人的临床经验告诉病人,增强病人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改善疗效。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中,要注重语言的语调、用词,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用和蔼的态度与病人交谈,不要态度冷漠,用词含糊。(3)精神和情感支持:ICU和一般病房不一样,病人家属的探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往往都是要单独呆在ICU里。人在生病期间比较脆弱,比较敏感,所以许多重病病人会有孤独、紧张甚至抑郁的心理。护士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增加巡视和陪伴,记录病人指标,给病人换药的过程中,要多和病人沟通,了解病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多鼓励病人。让病人有一种被爱的感觉,增加他们的安全感。护士要通过对病人进行心理咨询,让他们认识到良好的心态,通过呼吸法、分散注意力法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4)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某些有强烈消极情绪的病人,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例如在适当的时候,给病人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病人的精神和精神得到充分的释放。对于因疼痛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质疑治疗效果和消极治疗的病人,护士要主动询问病人的病因,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向病人说明护理要点;告诉病人治疗效果和康复方案,以增强病人的自信心,防止病人产生抗拒心理,并与医务人员合作。通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疗效,促进病人的早期恢复。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实施评估,问卷共分为生理、社会、心理和精神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评分取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2)负性情绪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SDS)表,评估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满分为

100分,评分越低表示负性情绪程度越低。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0.0统计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对涉及的计量资料采用(spacer.gif±s)形式描述结果,并行t检验。P值<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组的生理、社会、心理及精神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

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和一般患者相比,重症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更易产生负面情绪,出现睡眠障碍症状,进而导致形成恶性循环,为改变这种情况,我院对部分患者尝试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是一种针对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尊重,与患者营造良好关系,疏导患者负面情绪,进而改善睡眠质量[3]。在临床护理中,要想取得理想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首先就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然后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讲述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使用音乐疗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心情和睡眠质量的目的。

重症监护室是救治各系统功能衰竭等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约50%重症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认知功能正常者尤为严重。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心理特征包括:恐惧、焦虑、抑郁、悲观、孤独、依赖、害羞等。原因在于重症监护室仪器设备多且复杂,其他患者常伴随病痛呻吟,疾病以及侵入式治疗、护理操作等也会增加患者的身体不适,重症监护室患者治疗时间较长,经济负担较重,需要与家人隔离,生活难以自理,存在隐私被他人侵犯感。常规护理模式下,由于并未关注患者的心理特征,仅从生理角度入手进行干预,故难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而就本次研究所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来看,通过心理疏导,耐心和患者交流,能够减轻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避免其过于担忧自己病情。通过家庭支持,有利于更好地安抚患者,消除其孤独感。强化环境干预,则可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有利于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对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明显作用。强化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满足患者对尊重的需求,有利于患者表达自身观念,进而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芦雁.针对性护理在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0):270-271.

[2]朱敏娇.重症监护室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330-331.

[3]金琪.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