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比较分析

陈菊章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内江  642150

[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局麻药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来我院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展开分析,利用电脑RAND函数随机分成2组,布比卡因组注入0.5%布比卡因2ml,罗哌卡因组注入0.5%罗哌卡因2ml。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肌松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5min后,布比卡因组SBP、DBP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两组HR、SpO2无明显差异(P>0.05)。布比卡因组肌松优良率80.00%,罗哌卡因组肌松优良率96.67%,两组肌松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均能满足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术需求,罗哌卡因肌松效果更好、对产妇循环功能影响更小,有利于缩短剖宫产手术用时,更推荐为麻醉用药方案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剖宫产术的麻醉重点在于要求麻醉药诱导时间短、麻醉效果确切、肌松好,腰硬联合麻醉(CSEA)因起效快、局麻药剂量小、阻滞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并在剖宫产术中取得了一致认可[1]。CSEA很好的避免了传统腰麻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弊端,剂量一般小于硬膜外阻滞1/3,血浆中药物浓度低,产妇术后可自控镇痛。本文将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两种用药方案应用于剖宫产CSEA中,并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来我院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展开分析,罗哌卡因组年龄27~37岁,均值(31.42±2.56)岁;布比卡因组年龄25~36岁,年龄均值(31.77±2.81)岁。纳入标准:妊娠≥36周足月产;单胎妊娠。排除标准:妊高症;子痫;心肺功能异常;无麻醉禁忌。两组数据综合比对,差异不突出(P>0.05)。

1.2方法

常规监测产妇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给氧,前臂建静脉通路,局麻药注入前扩容。选左侧卧位,选取L2-3或L3-4椎间隙直入穿刺点,硬膜外穿刺后,置入腰穿针,见脑脊液后,缓慢注入麻醉药(布比卡因组注入0.5%布比卡因2ml重比重液,罗哌卡因组注入0.5%罗哌卡因2.5ml重比重液),注药速度均为1ml/5s,后退出腰穿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妥善固定后左侧垫高3-4cm后平卧,预防仰卧位综合征。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期血压、心率指标;(2)比较两组肌松效果。优:腹肌无张力;良:腹肌有一定张力;差:腹肌张力明显,需硬膜外给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2.1 两组产妇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麻醉5min后,布比卡因组SBP、DBP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两组HR、SpO2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SpO2(%)

布比卡因组

30

104.14±6.74

62.43±6.11

89.15±3.77

99.34±4.45

罗哌卡因组

30

113.35±7.87

66.45±6.65

87.50±3.90

99.75±4.92

t

-

4.868

2.438

1.666

0.338

p

-

0.000

0.017

0.101

0.736

2.2两组肌松效果比较

两组肌松效果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肌松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布比卡因组

30

20

4

6

80.00%

罗哌卡因组

30

27

2

1

96.67%

t

-

4.043

p

-

0.044

3.讨论

剖宫产是适用于高危、高龄产妇最优解的分娩措施,以保障母婴健康。有报道称,妊娠产妇对局麻药更加敏感,剂量可相应减少[1]。布比卡因具有药物蛋白结合率好,胎盘通透性低的特点,该药安全性经临床广泛验证,对胎儿无明显抑制,价格低廉。目前,关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中的最佳剂量还有争议,有文献报道应该介于5mg-20mg,理想的鞘内剂量可避免母体副作用[2]。罗哌卡因能阻断神经纤维细胞膜钠流入,分离阻滞,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因其作用于神经阻滞,对心肌损伤比布比卡因更小。但也有临床认为,罗哌卡因尽管代谢快、作用强,但其镇痛维持相比布比卡因无显著优势,可联合右美托咪定使用[3]。作为一种新型强效的麻醉药物,罗哌卡因不是消旋混合物,其安全性可能比布比卡因更高。罗哌卡因是一种更新型的局麻药,较腰麻更易使药物入血,安全性更高,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平面更易受控[4]。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后期需要放宽评价因素认证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

CSEA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产妇心脏负荷更大、心率更快、心输出量更多,如产妇SBP<100mmHg或妊高症产妇SBP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30%,可能造成子宫血流不足引发不良结局

[5]。本研究中,两组麻醉5min后,布比卡因组SBP、DBP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罗哌卡因组肌松优良率高于布比卡因(P<0.05),说明选择罗哌卡因麻醉的产妇循环系统更加稳定,期间未发生因血压骤降导致的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呕吐。

正常情况下,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基本相当,布比卡因费用明显更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使用同样小剂量情况下,两种药物的心脏毒副作用区别有限,小剂量麻醉无法体现出来。但罗哌卡因固定平面时间长,低浓度时阻滞轻,对肌泵影响小,更适合剖宫产手术。CSEA在剖宫产中应用广泛,但其最佳剂量一直说法不一[6-7],常见用药选择包括小剂量腰麻,将其限制在低位节段,通过硬膜外加强麻醉;针对产妇身高、体重比选择剂量;硬膜外注射盐水减少剂量。如何选择适合的剂量可以让产妇血液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少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均能满足剖宫产CSEA需求,比较之下,应用罗哌卡因的产妇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麻醉平面易控,不良反应轻微,更利于剖宫产手术需求,临床应重点调整麻醉剂量,保证产妇血压、呼吸系统稳定,减少麻醉风险。

参考文献

[1]芦滨,师高翔,庄萍,等. 有关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9):1012-1015.

[2]梁锦华,苏可,周丽娟. 低浓度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 北方药学,2020,17(3):55-56. 

[3]刘坤山,李孟迪,赵建军,等. 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后去阿片化镇痛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2023,34(1):82-85. 

[4]包代琴,谢佳,周艳,等. 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观察[J]. 重庆医学,2023,52(1):61-65. 

[5]唐小辉. 腰硬联合麻醉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9):2015-2019. 

[6]赵立芳,王美芳,李晶. 等比重罗哌卡因与重比重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术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161-165. 

[7]徐鑫怡,叶光磊,王超,等. 不同浓度轻比重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腰麻对剖宫产手术患者应激和炎症水平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