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与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与发展研究

王佩磊

淮河能源集团煤业公司机电运输装备部 安徽省淮南市 232095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煤矿行业也不例外。通过应用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可以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统计,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最终提高煤矿生产和管理的信息水平。由此可见,分析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发展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已经能够有效运用在煤矿行业之中,煤矿生产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和污染性,而且信息化和自动化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煤矿开采的整体速度。为此,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此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整体发展。

1建设原则

(1)需求引领、重点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领,以矿井实际应用主导项目建设,从生产矿井工作核心职能、核心业务和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在抓重点、打基础、强体系上下功夫见成效,着力推动信息化优势不断聚集,科技动能持续释放,切实破解制约生产矿井工作安全发展、科学高效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瓶颈性问题,确保顾北矿的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煤炭行业中始终率先而为、走在前列。

(2)标准规范、集约发展

严格遵守国家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信访业务标准规范,从方案设计、工程技术、项目建设、数据采集、操作流程、运行管理等方面,加强标准化、规范化把关。同时,坚持充分利旧、科学布局,统筹考虑新老设备、技术的兼容性,在用好现有设备、整合现有平台、盘活现有资源的前提下,逐步推动系统升级换代,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能。

(3)开放包容、集成创新

要兼容并蓄,始终顺应信息化发展方向,大胆吸收借鉴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煤炭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应用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要着眼长远,切实增强可扩展性、可持续性,为后续系统扩容、端口对接、平台升级、整体优化打好基础、预留空间;要密切协同,遵从集团公司的标准规范,注重组织协调和分类指导,确保上下左右衔接紧密、沟通顺畅。

(4)安全易用、保障到位

要最大限度地优化用户体验,确保应用操作的便捷性、精准性。始终把信息安全摆在信息化建设保障首位,确保系统、平台安全。要将信息安全与建设应用置于同等地位来抓,同时优化运维模式,完善运维机制,确保平台、系统始终安全高效运作;同时,平台具备在线运行自诊断功能,具备平台运行非正常状态报警等多业务综合预警报警功能。

(5)统一标准、统一界面

顾北矿信息化建设遵循煤业公司信息化统一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顾北矿综合信息平台遵循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信息化统一标准规范(包含统一界面风格、板块划分、功能、报表及画面底色等要求);主数据、服务总线、门户平台遵循煤业公司统一标准,在图纸格式、支持功能、操作方式等保持统一;GIS系统遵循煤业公司GIS系统及一张图建设标准,地图、数据、位置信息接口开放共享,与煤业公司综合集成平台一张图无缝衔接;综合自动化数据按照省局标准进行数据转换,与省局平台进行数据实时交互对接。

顾北矿信息化建设验收应满足安全、效率、效益三个方面的整体测评。安全评测: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安全隐患、敏感信息的管控评测;效率评测:对机电运输等系统的集控、多网融合后信息数据的快速处理能力的效率评测;效益评测:对各系统智能分析、平台最优运行方案、平台界面处理能力的效益评测。

2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与发展研究

2.1在操作上更加智能整体化

在未来,随着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完善,其在操作上会更加的趋于智能整体化。首先,在我国传统的人工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工作压力也较大,在信息交流上较为缓慢,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人工失误的情况,这就会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其在煤矿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最终提高煤矿作业的自动化水平,保证煤矿工作的效率;其次,应用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对煤矿作业和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整合,进而促进煤矿生产和管理过程更加的智能化。相关的操作人员应用智能操作系统,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机操作平台,对矿场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最后,应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对生产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监控,并发出警报,为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2.2现场信息自动化控制管理

煤矿生产加工的现场是受到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且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在煤矿生产加工现场进行信息自动化控制管理,同样是煤矿信息化自动化建设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对现场信息自动化控制,能够因地制宜,在科学的控制中最大化煤矿生产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信息自动化控制管理,提高了信息数据分析处理的效率,保障了在煤矿生产加工现场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极大地帮助了煤矿企业生存发展。

2.3矿用传感器与便携仪无线传输技术

目前矿用传感器主要是有线传感器,有线传感器具有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远程供电等优点,但存在着传感器电缆敷设和维护工作量大、难以满足胶轮车、电机车、采煤机、掘进机等移动监控需求等。为满足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掘进工作面、采煤机、掘进机、胶轮车、电机车等甲烷监控的需求,研制了矿用无线甲烷传感器。用于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掘进工作面的矿用无线甲烷传感器,不需要敷设和维护电缆,便于安装和维护,但由于传感器采用蓄电池供电,因此,需要定期更换传感器。具有定位功能的矿用无线甲烷传感器,可以自动调零;当传感器通过定位卡检测到其位于地面时,进行自动调零,减少了传感器调校工作量。为避免或减少瓦斯事故发生,全面监控煤矿井下瓦斯,煤矿井下瓦斯监测采用定点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回采工作面(含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采区回风、一翼回风和总回风等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实现定点监测。矿长、矿总工程师、采掘区队长、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爆破工、流动电钳工、安全监测工、瓦斯检查工等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实现移动监测。为及时全面掌握煤矿井下甲烷浓度,研制了具有定位和无线传输功能的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及时将监测地点和甲烷浓度上传至地面调度室。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关乎我国的整体发展,在当前时代的发展下应该重视煤矿行业中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适度的调整,这样有利于将自动化和信息化作用发挥至极致,以此推动煤矿行业的整体发展。相关的科学研究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将更多的先进成果投入到煤矿行业中,以此带动我国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年—2014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R].北京: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4.

[2]孙继平.煤矿事故特点与煤矿通信、人员定位及监视新技术[J].工矿自动化,2015,41(2):1-6.

[3]孙继平.煤矿监控新技术与新装备[J].工矿自动化,2015,41(1):1-5.

[4]孙继平.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发展趋势[J].工矿自动化,2015,41(4):1-5.

[5]李峰峰.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践分析[J].矿业装备,202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