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措施研究

杨巍

河南省宁陵县气象局 476700

摘要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因气候变化和气象因素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病虫害等各种农业生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气象服务措施。首先,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分类和特点,并探讨了其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其次,提出了农业气象服务措施,包括监测、预报、预警、防护和灾后恢复等方面。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农业气象服务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措施;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生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气候变化和气象因素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气象因素则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有直接影响。因此,了解和应对农业气象灾害成为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农业气象灾害分类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可将其分为干旱、洪涝、风灾、冰雹等多种类型。

(一)干旱

干旱是最常见的一种灾害类型,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于降水减少、蒸发旺盛等原因,导致土壤水分供应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减产和死亡的情况。

(二)洪涝

洪涝,是指由于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的大面积、长时间的洪水灾害。洪涝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当降雨量、水位或山洪暴发等原因超出河床、容限和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时,就可能发生洪涝灾害。洪涝会对农田、城镇、交通等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三)风灾

风灾是指因大风或强风导致农作物受损的现象。风灾一般分为三种:台风、雷暴、强风。其中台风和雷暴造成的危害最大,特别是雷雨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

(四)冰雹

冰雹的直径一般在3-10厘米之间,最大的有20厘米。冰雹一般出现在初夏和初秋。在我国,夏季出现较多,特别是7-8月多发生;春季次之,而秋季则较少。 由于冰雹本身低温、坚硬等物理特性及发生时间,极容易破坏农作物,影响其正常生长,严重可以导致本季作物绝收。

二、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干旱、洪涝、风灾、冰雹等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有直接影响。

(一)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减少作物产量:干旱会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变少,导致作物根系生长受到限制,使其吸收养分的能力下降,从而减少产量。

2、降低作物品质:由于干旱情况下,作物叶片过度蒸腾,减少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同时大量的热量和养分被浪费[1],因此作物的品质也会降低。

3、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期:干旱会使得作物生长周期延长,并且缩短生长期,从而使得作物体积较小、产量低下。

4、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干旱期间,为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需要增加灌溉量和频率,同时需要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二)洪涝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农作物受淹泡:农作物如果长期被水淹没,会导致光合作用难以进行,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进而会导致光合产物积累、有害气体积累等,从而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

2、土壤流失:洪涝过后,河水可能会带走大量的泥沙,导致农田土壤流失。这不仅会破坏土壤肥力,而且还会破坏土壤结构[2],影响种植作物。

3、病虫害易发生:洪涝过后,农田中的水会滞留,增加病虫害的滋生条件,导致农作物受到更多的损害。

4、农作物品种减少:洪涝过后,农作物种子、育苗困难,导致农作物品种减少,影响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受阻:洪涝过后,交通受阻、农田被淹水,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便和挑战,导致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风灾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折断或倒伏:强风会使农作物的茎杆折断或倒伏,导致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影响产量。

2、破坏叶面:风灾中的风速较高,会导致植物叶面的破损,降低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消耗水分:风灾中,农作物会受到更多的蒸腾作用,消耗更多的水分,导致水分不足,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传播病虫害:在风灾中,病虫害易发生,因为风可以传播病虫害,从而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

(四)冰雹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破坏植物体:冰雹会砸落在植物体上,导致植物叶子、茎杆、果实等部分破损或裂开,造成植物体积变小、品质下降,甚至直接死亡。

2、影响植物的代谢过程:冰雹所带来的低温和能量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降低了植物的代谢活性,使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产量。

3、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冰雹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使得植物更容易受到病菌和虫害的侵袭,从而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

4、大面积损失:如果冰雹覆盖面积较大,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损失,促使粮食供应紧张,给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打击。

三、农业气象服务措施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监测和预报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实现实时地获取农业气象信息,对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效果。做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警示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在天气恶劣时关闭大棚门窗、覆盖叶片等

[3]。同时,针对不同的农作物和不同的地区,提供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气象预警等服务。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及时预警灾害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二)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指导和服务。首先,可以建立覆盖全国各地区的农业气象服务网络,加强与农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农业气象服务。其次,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特点,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和服务,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4]。例如,在农民选择作物品种、种植时间、水肥管理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气象服务和建议。最后,通过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渠道,向广大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农业气象服务。

(三)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

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加农民收益的关键。首先,引入现代化的种养技术,如无土栽培、光合作用增强技术、智能化养殖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作物和畜禽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投入成本和提高收益。其次,引进智能化设备和节能设备,如农用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化温室等。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的效果[5]。再次,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研发。通过创新,提高耐旱、耐病、耐逆性等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农民收益。最后,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宣传力度,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产品产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报工作、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措施来应对农业气象灾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更好地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对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凯锋, 李清斌, 房玥,等. 气象灾害对宁波枇杷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建议[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063(008):3.

[2] 李金枝, 刘非. 黄河三角洲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气象条件及智慧服务研究[J]. 中国水产, 2020,000(001):1.

[3] 莫淑柳, 黄金丹, 覃玉谷. 金城江区农业农村局切实开展农牧渔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J]. 广西畜牧兽医, 2023,039(001):2.

[4] 宋子睿. 太仆寺旗主要气象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J]. 农业灾害研究, 2022,000(003):012.

[5] 姚芳, 于永波. 农业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措施分析——以乌鲁木齐农业气象灾害为例[J]. 山西农经, 2022,000(020):172.

作者简介:杨巍1987.12.16 男 河南商丘 汉 本科 助理工程师 宁陵县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