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凌源数字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关于凌源数字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李丹丹

中共凌源市委党校 122500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凌源市逐渐将其应用到农业领域,形成了数字化农业发展模式,在该模式的带领下,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凌源数字农业发展现状的介绍,进而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地优化策略,以此为当地数字农业更好地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凌源市;数字农业;调研报告

引言:当前,我国对数字农业具有更高的重视程度,并加大对数字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2020年,国家选择了凌源市等作为试点,构建出了一些数字农业基地,以此验证数字农业的发展效果。在数字农业基地的带领下,使得当地逐渐出现了“凌源百合”“凌源黄瓜”等农产品品牌,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但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凌源数字农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未真正达到数字农业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所以,需要当地数字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予以优化。

1 凌源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1.1协同发展蔬菜生产区域布局

通过数字农业的建设,促进了凌源协同发展蔬菜生产区域布局。从产能产值角度来说,当地已经形成了面积庞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总面积约为21.9万亩,其中,主要财务为黄瓜、青椒与尖椒等,优质产品的产量在86万吨以上,为当地创造了40余亿元的经济效益,平均每人增收5200元/年,使得当地农村满足我国脱贫致富的条件,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从销售角度来说,凌源市在传统销售市场的基础上,构建了8个大型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如把礼包蔬菜批发市场、四官营子蔬菜批发市场等,为当地蔬菜交易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对于这两个批发市场来说,还被我国农业部评价为全国重点、无公害批发市场。此外,为了扩展销售途径,凌源还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蔬菜合作经营协会,由该协会帮助当地菜农拓展外部市场,正是在这些销售渠道与组织的帮助下,使得当地蔬菜输送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1.2擦亮特色花卉产业底色

花卉种植是凌源主要农业生产业务之一,其中,2001年发表的《中国花卉报》提出了“南有云南,北有凌源”的口号,并将凌源称作“中国百合第一县”。当前,凌源市共有花卉种植基地2.5万亩,每年年初可产出百余种鲜花,总计达到3.8亿枝,可以为当地创造40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中,在东方百合方面,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而在郁金香方面,更是占据全国总产量的60%。与此同时,当地还构建出了国内面积最大的亚洲百合种球繁殖基地,其中包含的种球超过全国的50%。该基地内,不仅种植了各种百合,而且还包含非洲菊、紫樱等其余百余种花卉。2016年,当地建成了翰阳花卉合作社的七彩玫瑰扩建项目,以当地资产的各种花卉为依托,利用干化处理等方式,制作出各种不会凋谢的“永生花”,大大增加了花卉的附加值。

2 凌源数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高素质人才缺失

数字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由于其中涉及诸多先进科学技术,因而对人才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1]。但实际当中,数字农业依然处于实验阶段,缺少专业的数字农业方面人才,大部分人员依然是传统的农民,农民虽然掌握良好的农业生产技能,但对数字化技术并不是很了解,很难真正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农业的发展步伐。

2.2资金不充足

数字农业与传统农业本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不仅需要采用传统农业的基础设施,而且还应增加大量数字化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形成数字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采购与管理人员的引进.虽然,该地区近年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可向数字农业建设中投入更多的资源,但相对于数字化基础设备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引进来说,依然并不是很多,不利于当地数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3市场发展体系不完善

市场发展体系是数字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数字农业发展质量。目前,在凌源市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依然以传统农村大集批发交易模式为主,这样虽然可以将当地农产品推广到国内各个地区,但销售范围依然受到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在农产品销售时,还缺少现代化检测、加工、冷链运输、电商交易等功能,并不符合数字农业发展的需求。

3 凌源数字农业发展的优化策略

3.1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凌源市应加强相关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首先,应与农业高校进行合作,根据数字农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特点,利用高校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手段,定向为凌源市数字农业发展培养数字农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为当地数字农业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在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定期安排生产人员参加相关的学习活动,逐渐学习更多与数字农业有关的理论知识,不断强化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以此在数字农业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2

]

3.2进一步提升资金支持

当地政府部门运营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从财政支出当中,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数字农业的建设,以此提升数字农业资金规模,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数字化设备的采购提供资金支持[3]。与此同时,还可利用相应的方式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引入,如减免税费、技术支持等,以此促使社会闲散资金涌入到数字农业发展当中。

3.3完善市场发展体系

首先,凌源市应构建出专业化的农产品检测站,安装先进的农产品检测设备与系统,对各种农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以此向社会输送更多优质农产品;构建更多农产品加工厂,加强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处理,赋予农产品更多附加值;引入冷链技术,加强对农产品运输管理,减少农产品运输时的腐烂率;开发或接入电商交易平台,通过电商平台,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将当地农产品推广到国内外更多地区。

总结:综上所述,凌源市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高素质人才缺失、资金不充足、市场发展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数字农业的发展。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当地应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提升资金支持,并完善市场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慧,徐明东.智慧农机在数字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以邹城市为例[J].中国农机监理,2023,30(02):42-44.

[2]张婷婷.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农业的优化策略与路径探索[J].产业创新研究,2023,09(03):16-19.

[3]程铭铭,贾梦杉,程东东,等.数字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商业,2023,11,(02):68-70.

作者简介:李丹丹(1986.4-至今)性别:女  民族:汉,籍贯:辽宁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