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措施研究

张杨

(西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 西昌615000)

摘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院管理趋于现代化对于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管理成了其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影响到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为了提升医院管理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文章就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以及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同行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措施;

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技术突破,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临床治疗质量,对于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对于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决定着其使用寿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现阶段在很多医院中对于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管理对现代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一)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长时间以来的错误观念,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进而增加了设备运行成本。相关工作人员缺少维修保障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了医院专业维修工程师人员流动较大,开始将维修保障工作向设备生产厂家转移,进而影响设备的最终保养维修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就是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工作不够重视[1]

(二)医疗设备厂商技术垄断

伴随着医疗设备的技术发展,设备生产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微电子技术的新兴发展,在大型医疗设备中就开始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子电路、元器件表面封装焊接技术以及多层电路板技术等,逐渐形成了智能化、精密化的技术结合体。一些医疗设备厂商对于设备的核心技术进行垄断,这也导致医院工程师没有相关的维修护理资料,进而无法进行修护和保养,就必须全权依靠医疗设备厂商。由于的服务客户比较多在进行维修服务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维修服务时间延长、自身没有完备的服务管理体系、服务费用普遍较高、行管售后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不统一等。尤其是在高端诊断治疗设备最为明显。

(三)医院缺乏完善的预防性维修机制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医院都是在出现故障后再进行设备维修,没有做到预防性维修检查。医院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制定相关的预防性维修机制,没有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对于设备的运行状态急性评估分析,延缓设备故障出现的时间[2]

二、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混乱

实际上医院在对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忽视了保养维修工作能够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期限,对于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降低了整个医疗领域的维修水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一旦医疗设备出现了设备损坏等,医院就要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主要就是由于现阶段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混乱,没有合理的维修体系。

(二)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方式落后

由于在医院发展中对于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维修人才流失严重现阶段就出现了维修技术水平参差的现象,同时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依旧使用落后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方式,导致设备的维修一直没有落实处。

三、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一)加强岗前培训

首先,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主体要加强岗前培训,保障在依据设备的使用说明尽心操作,从源头上对设备进行保护。其次,在新设备进行使用前,需要厂家工程师和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避免医护人员进行尝试,要在考核培训后再进行设备使用。再次,要进一步强调操作禁忌,对于经常出现的错误行为进行指导和纠正。最后,还要对医护人员的更为职责意识进行培养,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进而提升整体医疗领域的水平制定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维修队伍建设[3]

(二)完善医疗设备故障维修保养制度

可以结合实际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制度,将医疗设备进行分层处理,区分非重点设备和重点设备,制定阶段保养维修规划,应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季、月、周维修方案。并且对于每台设备急性编号,每次的维修保养进行档案记录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并且和使用者多交流,只有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才能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维修工作技术和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在医疗设备管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加强故障维修保养

在维修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就要及时进行修护。首先,要判断设备的类型以及出现故障的原因,制定不同的维修养护方式,最大程度地进行功能恢复,保障医疗设备能够恢复到最初的运行状态。其次,还要进行电路故障检测,检查医疗设备内部有无出现短路、绝缘层损坏、线路连接线异常以及内部的零部件有没有出现老化等现象,如有以上问题的出现,就是设备元器件损坏就要更换。再次,对于医疗设备检测完成后要进行设备重启,进行系统优化升级,因此,需要提前进行医疗设备相关数据的保存。最后,就是由于使用时间过长使用频率较高的老化医疗设备,针对这种老化故障就是要进行损坏的元部件替换,并且要进行内部的清理检查,对于年久生锈的部位进行清理,对一些运作的设备涂一些润滑油。对于易出现问题的设备要做好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并且要找出容易出现故障的原因,以便于在日常的使用中尽量避免,使医疗设备恢复到正常、平稳的运行状态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4]

(四)落实岗位责任制

为了保障每一台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就要求维修检查人员要进行定期严格的检查,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修护,对于内部的零件要进行及时的清理,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依据,定期检查仪器仪表是否正常显示以及有无出现螺丝松动的现象。指导医护人员要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操作,同时也要进行维修权责划分,每个维修人员都有专属的医疗设备,保障日常的维修到位,在维修过程中也加强和各个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帮助维修人员进一步了解设备的实际情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能够大大提升维修的效率和精准性。按照维修标准进行有针对性地维修运行,提升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发展,各式各样的医疗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期限,对于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就非常重要。因此医院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加强岗前培训、完善医疗设备故障维修保养制度、加强故障维修保养、落实岗位责任制,进而有效应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混乱、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方式落后的现状。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武国,谢华奕. 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措施综述[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4):30-32.

[2]李戈.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和保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5):195-196.

[3]陆辰铭,顾家荣. 基于成本控制下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措施与成效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20,(02):70-71.

[4]周文卫. 谈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措施[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