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护理中5E康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慢阻肺患者护理中5E康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孙艳  ,史奕(通讯作者)

普陀区人民医院   上海   200060

【摘要】目的 了解 COPD患者5E功能恢复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 COPD病人120名,根据随机表法,将病人分为正常的护理和5E康复管理两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康复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康复管理前相比,康复管理后的肺功能均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应用5E康复管理模式的病人其效果更明显。故可将5E康复管理扩展到 COPD病人的康复管理与护理,以提高肺功能改善效果。

【关键词】慢阻肺患者;护理;5E;康复管理

在临床中,慢性堵塞性肺疾病属于比较普遍的病症,病人一般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与之有关的临床症状[1],它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与正常的生活生产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病人需要尽快地进行有效的康复管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病人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从而加快病人的身体康复速度。因此,在 COPD病人的康复管理过程中,我们将着重探讨5 E康复管理效果。我们报告了以下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 COPD病人120名,根据随机表法,将这些病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32名男性,28名女性,年龄52-74岁,平均为(63.61±3.21)岁;试验组中,男性35名,女性25名,其年龄为55-78岁,平均为(62.58±3.22)岁,两个组间的数据都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因此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法。包括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和体育护理等。

试验组:采用5E康复管理,观察管理效果。(1)在医院里,护士们可以利用健康讲座,面对面的讲解,发放健康手册,利用多媒体资料,让病人了解 COPD的相关知识,了解康复锻炼的方法,饮食的注意事项,运动的方法,排痰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病人离开医院后,护士应适时搭建和病人交流的渠道,将有关的卫生常识和卫生常识进行共享,并指导病人参加卫生常识竞赛等。(2)运动: COPD病人可以进行的运动,包括呼吸机运动、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在呼吸器训练中,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一种是腹式呼吸,另一种是缩唇式呼吸。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步行等进行有氧运动,也可以选择在床上骑自行车、举哑铃等进行抗阻力锻炼。护士应依据病人的体质特点,对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频率和时间安排。为了提高患者的运动积极性和运动效果等,护士还要按照患者的运动爱好和身体素质等特点,为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并给患者讲解运动中的有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做好运动的笔记。(3)激励:护士持续地对病人进行相关的体育活动,并指导病人立即与病人交流有关的运动项目,运动后的切身感受,以及如何坚持进行体育活动等。(4)工作:对于尚未到离休的病人,护士要综合考虑病人的身体素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因素,然后指导病人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于已过了退休的病人,护士可以指导病人进行相关的家务劳动和老年群体的社会福利等。(5)评价:在医院中:护士对病人的身体康复情况、疾病的接受程度、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情绪状况等进行了周期性的综合评价,并基于评价的结论,制订了相应的照护计划;术后:护士按照病人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等,对病人的体质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掌握病人的体质情况。

1.3观察指标

病人的呼吸频率可以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反映出来。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使用 SPSS21.0统计软件展开了与之相关联的数据,将计量资料以(614d5ed87b240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代表, t应用在测量中,计数资料以(n,%)代表,用c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2.结果

比较两组病人的肺功能。管理之前,两个病人的各项肺功能参数均未见显著性差别(P>0.05)。经管理后,观察到试验组的肺部功能比对照组好(P<0.05)。具体如下表。

表 两组肺功能对比分析

组别

FVC(L)

FEV1(L)

FEV1/FVC(%)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1.28±0.27

1.51±0.30

1.86±0.31

2.01±0.32

40.21±3.89

45.59±4.48

实验组

1.29±0.26

1.86±0.33

1.84±0.29

2.85±0.47

40.24±3.93

53.86±5.31

t

0.207

6.079

0.365

11.443

0.042

9.221

P

0.837

0.000

0.716

0.000

0.967

0.000

3.讨论

5 E护理模式,主要包括5个方面:教育,运动,激励,工作和评价。在教育的部分,在住院的过程中,护士们利用多种方法对病人展开了一次健康教育,这可以让病人的健康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从而让病人的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得到了提升,从而可以让病人的负面情绪得到了释放,并主动配合临床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让病人的身体康复过程得到了很好的促进。在病人在出院之后,如果能够将有关的卫生知识,适时地跟病人进行交流,并指导病人积极地参加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对病人的卫生常识进行提高,而且还可以对病人的自身的护理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

[3]。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为患者制订具有普遍意义的运动方案,并指导患者进行持续的运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的肺活量。在激励环节中,能够使得他们的身体健康状态都可以有效地提高[4]

总的来说,将5 E康复管理模式应用在慢阻性肺病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肺部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小云,王彬.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干预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12):1866-1869.

[2]张立丽.舒适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2):203-205.

[3]聂桂娥,田素林,邵路路.心理护理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22):162-164.

[4]刘红娥.综合护理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患者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