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数字化在施工图审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探讨数字化在施工图审查中的应用

刘勇

(云南正元安泰建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在不同类型的工程建设工作中,审查施工图是一项基础工作,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审查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公共的安全。因此在做施工图审查工作时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耐心细致的进行审查,但传统审查工作存在耗时长、耗费资源、监管不到位等现象。现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模式应用在各行各业,施工图审查工作亦有望依靠数字化的力量改善上述问题。本文将从D市施工图审查工作的现状出发,针对性的给出将数字化应用在审查工作中的方式,为D市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材料。

关键词:数字化;审查施工图;应用

前言:施工图审查是指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规法律,将施工图中涉及公众安全、公共利益和工程建设强制性的内容进行的审查。我们应跟随习近平主席的倡导,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建筑领域,实现领域融合,让建筑领域更加优质的发展,将数字经济做大做强。如今正式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施工图审查工作模式也应借助科技的力量,优化工作模式,摒弃现今工作中的误区,将数字化应用在审查工作中,使其具备更强的可行性和效率,加快建筑行业体系创新。

一、数字化施工图审查的现状——以D市为例

(一)管理部门观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

将数字化应用于施工图审查模式于21年在浙江省召开全国施工图审查会议上首次提出,但碍于体制原因,未能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实施此方案。D市在将数据化应用在审查工作中较晚,吸取了周边城市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此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方式,需要各方调整以往的工作方式,这导致各方具有一定的反感心理。[1]建设单位方丧失选择审查机构的权利,心理产生一定的落差。管理存在缺失,部分区县领导观念陈旧不愿更新办事方式,在上传电子信息后仍要求审查纸质图纸,反倒加大建设方的工作量。行政单位中缺乏复合型人才,设备维护、监管均聘请第三方机构,反而牵涉信息安全、经费明晰等问题。

在施工图审查工作中牵涉多个部门,将数据化应用与审查工作中本意是避免建筑方跑多个本门,能够实现“一站式”业务办理。[2]但在实际应用中,每个部门的行政标准不同,比如一个隧道入口,一个部门要求缩小洞口以适应建筑保护性考量,而另一个部门则要求符合救灾性原则相适应的拓宽洞口。遇到此类情况文件提出的要求是住建主导召开会议进行协调,各部门往往不愿违背自身规范,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导致工程方仍要走原先的老路,不可避免还是会出现在几个部门中反复游走的情况,进行无尽的线下审查。不能提高效率。

(二)软硬件设施有待加强

平台现今存在着数据更新滞后、数据内容缺失等问题。D市施工图审查数据化管理模式在起步阶段,部分区县未将全部项目纳入信息化管理范围,缺少系统性信息收集,进而造成软件方面数据的缺失。且前期考虑不全面,在设置录入信息目录中不够科学,亦造成了重要数据的缺失。在后期进行规划时,重新设置目录,这就需要数据进行大量的补录,且反复更改使人抱有抵触心理,导致部分数据丧失真实性,对日后政策调整带来偏差。数据监管机制存在着缺失,审图机构与设计单位相互勾连隐藏数据缺失。

想要将数字化投入正常工作中,除了大量数据提供支撑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需要建立审查系统和云数据平台,这要求在操作设备时审查人员了解相关设备的操作模式,D市基层部门本就人力匮乏,了解信息系统能够操作软件的人员更是紧缺,审查的人员大多为老同事,更是不能适应电脑操作。由于数据化工作模式,需要长期观看显示器,老同志更难适应。现今由过去的建设单位自费选择审图机构转换为政府介入切断审查机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经济关联,而政府财政投入又缺乏力度,后续应如何实施仍需持续关注。

二、数字化在施工图审查的应用——以D市为例

(一)更新理念,建设完整管理体制

基层主管部门任务繁重,主要工作内容是审核施工和设计全过程,审查施工图是整个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管理工作,但要让基层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重视施工图的审查工作才是从源头上管控工程的质量,进而转变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在面对新的政策和办公方式革新时,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将最新政策延伸到每一个区县的基层部门中,推进数字化审查工作的建设,构建庞大信息化网络,全面提高审查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要想更改人员的观念也需要让相关人员能够见识到现有体系确实更加高效优化完成工作,让他们愿意主动的学习使用最新设施,同时在进行最新政策讲解时要注意讲解方式,使用白话讲解讲清利弊,确保政策真正能够落地,各方人员真正的理解了政策实施的初衷,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在颁布了《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3],但仍缺乏整体性,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针对此类问题亟需出台制度保障体制。首先应建立领导机构,由建设行业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人员落实,区县亦成立相应机构,明晰更部门的工作职责。全体工作人员要了解数据化的终极理念是“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充分理解政策法规,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以期建立专业的团队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其次,定期举行工作例会、考核制度等,及时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全程跟踪审计,保障资金使用透明化。优化协调机制,制定统一规划及制度,建立科学可操作的改造方案,对现行网络系统进行评估并相适应进行整改。最后优化要推广机制,“开发四库一平台”推行实操和运营两部分,结合前期调研制定周密方案,确保数据化施工图审查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强化对审查机构的监督力量,对审查机构开展技术更新培训及专题探讨活动,确保数据化推动能够顺利实施。更要将监管工作常态化落实,以巩固前期的工作,严查数据丢失、错误等行为。建立统一管理标准,审查标准具有可视化、可操作性,对设计多部门审批的部分,简化工作流程,在必须联合审查的项目,要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形,明确主管牵头部门,真正实现并联审查,节约时间成本。建立反馈机制,让各方能够有机会表达自身想法,以便上层机关了解基层想法,及时适宜的调整管理体系,发挥其最大的能效。保障信息化管理体系平稳运行,确保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二)完善审查数据库,加大资金投入

“四库一平台”中“四库”是指注册人员基本信心数据库、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诚信信息数据路、工程项目基本信息数据库。[4]“一平台”是指一体化工作平台。[5]基于数据化时代的特征,要想平台更加智能化,完善数据库数据信息是实施施工图数据化审查的必要条件。要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健全供应商的名录,将勘察企业、设计企业、审查机构的基本数据录入库中,企业的业绩、资质、社保信息等均要具备。保留前期数据,按照现在的库内名录及格式对接之前的数据,实现前后资源整合,保证具有充足的数据量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做基础数据录入工作要确保人力资源充沛,避免出现中途换人的情况,各级领导配合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以便数据更新录入,完成系统性的录入工作。

在补录数据时,首先要对接上级管理平台,将数据按要求进行更新,听取多方诉求,结合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将历史工程项目的数据填写入库,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动态性,以便回应企业的诉求。其次结合政策法规及强制性文件,及时更新板块内容,方便各方了解政策的最新动态。最后加大宣传及培训实操,让办公人员体验此模式办公的便捷性,调动使用数据化办公的积极性,督促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使用最新系统。在进行最后的数据复审工作要明确统一的数据校对对口部门,查漏补缺,完善数据库建设。除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外,也要建设诚信档案对审图机构和设计单位综合客观的评价,规范审图行为,公式履行排名落后的单位,日常考核和不定期检测相结合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保护资质良好的相关单位,确立一批合适的合作单位,让市场自然淘汰不诚信的相关机构,净化工程生态。

政府应加大图审工作的资金投入,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撑,资金可以有各级财政分体制承担,市级将资金使用与实施进度和实际效果关联。按成果规划资金,保证全程跟踪资金投入。图审经费集中结算,改善过去付费者占据主导地位使机构舍本逐末的情况。财政部门可以将此项经费作为住建部门的专属预算,住建部与审图机构进行费用的交涉进行集中费用结算。费用的使用情况要具有明确的规定,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数字,在审核工作结束后分批次将经费打给机构。所签合同由机构拟定,听过建立的信息系统与人防、消防、住建部门共同签订。政府部门统一制定施工图审查合同的格式,以便全市县区使用。在制定细则内容时,要严谨谨慎,确保双方的公平公正。

结语:总之,想要在新时代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行业整改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要给相应的单位试错的时间成本,在不断的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行业的整体进步。施工图审查是工程项目中细小有关键的一步,现今我们已经能够意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行动进行科技化的赋能便是很好的发展。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开发互联网的力量,转变传统的理念、建设适宜的管理体制、完善数据库、加大资金投入,为应用数据化审核施工图提供坚实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及公共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军旺.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数字化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2(22):242-244.

[2]张鑫惠.施工图审查行业精益化管理探析[J].福建建设科技,2022(06):144-145.

[3]霍春龙,丁峰,王建.适应BIM数字化审图的Revit图纸输出系统研发[J].数字通信世界,2022(10):30-32.

[4]武竞雄,熊慧萍,张玉华.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看我国施工图审查制度的改革[J].中国勘察设计,2022(08):47-50.

[5]郭健梅.对施工图审查、施工图审查备案的探讨[J].工程与建设,2022,36(04):1182-1183+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