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拳击运动员比赛期间运动损伤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3

降低拳击运动员比赛期间运动损伤的思考

张启航,陈周

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350003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350004

摘要:拳击比赛是发生运动损伤频率很高的体育竞技项目,通过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深入剖析拳击运动特点,从而通过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以及加强医务监督,能够更好保证拳击运动员的安全,本篇从拳击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及相关预防措施、拳击运动比赛期的医务监督方式进行综述,希望能更好保障运动员健康,降低运动损伤。

关键词:拳击比赛;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医务监督

拳击比赛是一种具有动力性强、高对抗性、高体力消耗性的体育竞赛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体能、身体协调能力。比赛时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紧张,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高度应激水平,机体承受负荷量大,比赛中容易导致运动员损伤,有的会出现生命危险甚至当场死亡。近几年我国的拳击运动项目得到长足进步与发展,不论是拳击运动员进攻和防守能力增强,还是拳击技术和战术体系也完善许多,乃至拳击运动赛事组织能力都有很大进步。但是拳击比赛依然存在较高频率的运动损伤。因此为了确保拳击赛事顺利开展及保障拳击运动员的安全,本文通过深入了解拳击运动与现代医学特点、探讨如何提高拳击赛事医务监督能力以及加强预防拳击运动的运动损伤措施,从而使拳击运动员损伤降至最低。[1]

1拳击比赛中常见运动损伤

从1979年到1998年,对拳击比赛规则的修改分五个阶段进行。目前的竞争规则主要是基于1998年的规则。1999年,拳击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由原来的戴护具到现在的不戴护头、护胸,只戴拳套、护齿、护档参加比赛,增加了比赛的观看性、精彩性和对抗性,为拳击进入奥运会和国际体育舞台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与此同时,防护等级的降低也因此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也在增加[2]

研究表明,拳击运动员在经历了日积月累的训练以及各类比赛高强度的运动后,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尤其是在比赛中,高负荷运动状态和高对抗性的运动方式,最容易出现急性损伤,还有一些反复出现或更严重的旧伤。在损伤部位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头部和面部损伤是最常见的[3],主要是头部和面部摩擦损伤和鼻粘膜出血,损伤类型主要是擦伤和扭伤,其次是躯干部位,主要包括胸部和肋骨挫伤、急性腰椎扭伤、腹部损伤包括肝脾损伤和胃痉挛、脚踝扭伤、上肢损伤等。另有学者对比赛场的运动员调查发现,在拳击比赛中19.51%的运动员出现受伤,其中鼻部击伤出血占62.5% ,裂伤占25%,上唇裂伤和肩关节脱位各占6.25%[4]。这可能与拳击运动员击打对方面部更容易使其丧失比赛能力有关,作为人类防御的薄弱环节,胸部和肋骨也容易受伤,腰部和脚踝关节的损伤可能是由于准备工作不足、锻炼量不足或不规范运动造成的[5]

此外,有学者进行研究发现,掌骨关节和囊关节的皮肤擦伤6、拇指掌骨关节半脱位和第三掌骨骨折是拳击手常见的损伤。猜测这可能与拳击运动员的运动特点及运动规范程度有关,第三掌骨作为最突出的部位在拳击员比赛出拳时容易受力,所以该部位及周围皮肤组织容易受伤,而运动不规范,动作不标准容易造成击打点位置不对,从而引起其他部位受伤。

2 拳击比赛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 增强运动员体能训练

目前的拳击比赛对于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确立了新方向,身体素质是充分利用技能和战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必须充分利用运动员的身体潜力,提高他们对攻击的抵抗力,特别是容易遭受损伤的部位及防守的薄弱部位的训练,这是对于运动损伤的重要预防措施。

2.3 科学组织训练和比赛

遵循科学和合理的原则开展训练规划和组织比赛,训练的强度和比赛难度应因人而异。根据赛事和拳击运动员的特点制定训练计划,防止过度疲劳和心理紧张。比赛前应注意调整锻炼量,避免在没有身体疲劳和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参加比赛。在训练中定期进行生化检测,对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睾酮等指标做好监测,如遇到上强度的体能或技战术训练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肌酸激酶升高、血睾酮降低的情况,应做好运动量的调整,避免因为训练疲劳导致身体未能得到有效的恢复而引起的疲劳性损伤。通过生化检测等辅助手段并结合运动员自身的运动竞技状态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休息时间。在赛前遇到确需要减重的运动员,教练和队医必须给于他科学的减重指导并做好监测。通过蒸发汗液而使身体迅速脱水的减重方法,尤其必须注意身体在脱水的情况下,会造成因身体大量失水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休克晕厥甚至威胁生命。运动员必须在每次训练和比赛后监测身体的疲劳状态,做好运动后放松拉伸活动,比如专业的康复理疗、推拿按摩、温泉泡澡等深层放松方式,有利于身心紧张的运动员快速恢复身体能力。因此必须做到量力而行,不要为了上一量级的比赛而过分减重。[7]

2.4 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

充分地准备工作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无论运动训练还是正式比赛中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和运动量强度应对训练和拳击比赛的项目、机体情况、相关环境因素共同考虑决定,对防守薄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以及存在旧伤的部位要多加注意。在比赛前做好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疏导也是非常重要,让他们正确看待比赛的得失,不以金牌为唯一衡量标准,使其在比赛中能发挥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做好反兴奋剂学习工作,自觉抵制主动服用兴奋剂或使用违禁方法,避免对违规食品的误服误用,遵纪守法,拿干净的金牌。

2.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训练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体育伤害的学习和灌输,使运动员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在训练和比赛中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医疗监督,有效利用医疗手段,使运动员和教练注意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技术训练水平。专业运动员应该接受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隐藏的危险,消除重大比赛之前隐藏的危险,进行额外审查,试着避免参加比赛后受伤或疾病,注意身体调整,重视恢复性训练的实施,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监督,仔细管理受伤情况,特别是在生病或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不应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和积极的活动。应指导运动员在体育锻炼中使用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注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他们的状态,减少盲目进行机体承受能力之外的训练而导致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

3 加强拳击运动比赛的医务监督

在拳击竞技比赛中医务监督占重要地位,其通过医学知识与体育技术相结合,对参加体育运动的运动员实现有效的医疗监护与赛事监管,让运动员科学有效的参与体育锻炼、赛前训练及比赛,以及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和潜在身体锻炼不当造成的损伤和实现提高机体的功能和运营能力和改善健康。一般来说,体育运动中医务监督的内容相对完整,如赛前的身体检查,预防传染病,健康分组,训练期间与比赛期间的医疗监护,预防及治疗运动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赛事中发生的事故或疾病后体育锻炼的合理安排,帮助运动员在体育活动后从疲劳中恢复,科学进行体重的控制,教育并监督运动员避免兴奋剂的使用等。

在拳击运动比赛项目中,医疗监管贯穿于赛前、赛中、赛后。拳击比赛前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帮助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医疗监督主要集中于负荷控制和身体适应的监督,强度从中到高不等。另外就是运动员的体检,包括赛前心理状态调试监督和心功能检查。经过赛前训练的数量和强度的增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入。较好状态[8]。密切关注的是身体疲劳和适应高水平训练的能力。正常情况,拳击比赛主办方都会要求运动做一个全面体检,其中心血管功能检查是必不可少。随着赛事临近,运动员心理出现应激状态,甚至有的出现不同程度心理波动和情绪变化[9]。教练可以使用心理量表来监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安排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确保运动员尽快进入最佳的身心状态。[10]

比赛期间主要进行健康监督和安全预防措施,首先,向比赛相关机构及人员提供运动员的健康证明及其相关资料,由专业医生对体检报告进行解读,筛查出高风险不适宜参赛人员。其次,提醒运动员为比赛活动做好准备,安排专业医疗人员在场负责临时救援工作,并及时处理比赛中发生的各种伤害。第三,观察KO及RSC-H 运动员的后续情况,KO或RSC-H运动员必须接受24小时的监控11,以防止意外情况和延迟紧急救援时间。按照拳击比赛的相关规定,KO或RSC-H运动员应在一段时间内停止训练和比赛。第四,了解运动员的疲劳情况、衡量一些生理指标、判断疲劳程度和采取措施促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并确保运动员的健康食品和良好的竞争。第五,开展拳击卫生宣传活动。监督拳击运动员遵守生活规则,保障充分休息。第六,必禁止使用兴奋剂,有意识倡导运动员遵守和避免使用兴奋剂,遵守竞争规则,并以文明的方式参加比赛。

4 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总结出拳击运动员损伤的基本原因:拳击比赛前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运动员心理素质与体能素质欠缺;疲劳状态下训练且没有得到较好的恢复;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不高;控体重引起的身体变化和违规使用兴奋剂。进而提出依据比赛中运动损伤的特点进行宏观认识的阐述并对具体损伤部位进行梳理,提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提高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重视日常训练水平,稳扎稳打,切勿冒进,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依据损伤的部位分类,进行科学的预防和干预。同时通过加强拳击运动比赛的医务监督降低拳击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促进拳击运动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猛, 拳击运动中的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分析. 拳击与格斗, 2022(12): 第7-9页.

[2]Tjønndal Anne,Haudenhuyse Reinhard,de Geus Bas,Buyse Luk. Concussions, cuts and cracked bon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n protective headgear and head injury prevention in Olympic box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2021,22(3).

[3]Kouichi Nakamura,Masaki Uchida,Tomonori Sato. Basic research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boxing-related sports injur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quantitative motion analysis software:Original Article[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2021,33(6).

[4]Benjamin Todd Drury,Thomas P. Lehman,Ghazi Rayan. Hand and Wrist Injuries in Boxing and the Martial Arts[J]. Hand Clinics,2016,33(1).

[5]刘志锋等, 业余拳击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in 2022年第七届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2022: 中国广东广州. 第 2页.

[6]王国钧. 拳击≠野蛮凶残[J]. 搏击,2005,(01):4.

[7]毛国政, 男子拳击运动员速度因素和训练方法研究. 健与美, 2022(09): 第122-124页.

[8].叶锐彬. 青少年拳击比赛的医务监督[J]. 四川体育科学,1999,(01):17-18.

[9].华龙. 拳击运动训练期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S1):187-189.

[10]刘恺基, 运动心理学在拳击运动中的应用. 体育风尚, 2020(04): 第68页.

[11]高文权, 拳击运动员常见的手部损伤及防治. 搏击, 2002(11): 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