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考,新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1

新课标,新思考,新课堂

吴昌义

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  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初中数学新课标为初中数学的教和学给予了目标与方向,新课标的教学课程是老师、学生、教材、情境与环境组合而成的一种生态体系,也就是说,教学是变化的,是老师与学生一同探索新的知识的一个过程,老师与学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同样是课程的建筑者。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一同创新课程和设计课程的过程。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教学,老师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独特的自然科学,不仅涉及了许多不同的概念,并且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数量和空间联系;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要与作用,数学是别的自然科学的前提,同样是别的自然科学的手段;要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要使学生感受初中数学的文化价值。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变成学生做数学,探索数学,感受数学,自主搭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突出学生是学习的行为主体,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有能动性,独立性,不再只充当内容的受传者。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操作和探究来解决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新的知识。学生在老师指引下,自主搭建个人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塑造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关注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互动。新课标特别强调,初中数学教学,学生不可以一直做听者,一定要行动起来,要动动手操作数学,动下笔来演练数学,动脑去分析数学,感受数学质疑权威,动口来说数学及与同学老师探讨数学;初中数学教学要利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往,推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建立和完善积极融洽的关系。数学教学过程同样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互动的过程,面对有着绚烂生机的学生,老师必定将爱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学生面对学识渊博富有智慧的老师必定钦佩备至,教学的本质就是老师的知识积累智慧和学生绚烂的生命张力的深度融合的过程。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创新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相互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喜爱安静;有些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根据个人的性格特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有所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差异对待,不可以苛求学生整齐统一地根据老师的想法做事。要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推动所有学生的共同提高。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塑造。这样的创新说的是学生在他的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突破与发展,并非是科学家们那样的创新发明。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变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通过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材,向老师挑战。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更加注重思想与方法的教育。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一般理解,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策略。数学思维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深刻洞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引。新课标将初中数学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划分为“了解”、“理解”和“会应用”三部分。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明确的要求,也不会直接影响到数学的学习,但是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塑造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价值观与态度,也就是需要老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塑造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细致严谨、严肃认真、善于思考、努力钻研等科学态度,让学生意识数学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应将课本内容作为重点,认真准备和分析教材,围绕教材中的重点、性质和目标,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理解教材的要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比如在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巩固学习课堂上,老师就应当围绕知识要点内容,并根据该堂课教材指出的具体目标,设计出例子“已知某个针对X的一元一次方程式为(m2-1)x2-(m+1)x+8=0,求代数式m/x的值”同时在详解环节中,通过有计划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要点的理解,并通过探究问题条件和答题思路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学生利用夯实旧知,详细分析例子,获得其答题思路,同时,在问题详解环节中,实现了解决问题和巩固学习的双重作用。

新课程之下的教学环节,应该是利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协同发展的课堂。既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能力的提升。对于新课改,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该是知识的权威,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放下“架子”,让学生们真的喜欢你,积极践行教学民主,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努力建立新式的、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评价的方法都应以师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宗旨,这也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