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顽固心悸三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小针刀治疗顽固心悸三例

宋道光  ,刘灵凤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菜屯镇卫生院   山东省   聊城市    252116

【摘要】目的:报告应用(黄帝内经.灵枢经筋)中医小针刀疗法对顽固性心悸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录3例采取小针刀治疗的顽固心悸患者,收集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治疗日志,并归纳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三例患者,间隔三日进行一次,一例针刺两次完全无症状,余二例三至五次无症状,随访半年至一年患者未在复发。结论 小针刀治疗顽固心悸可较大程度的改善,治疗效果确切,疗效持久,临床效果满意、适合推广。

【关键词】针刀刺经筋,针刀治疗顽固性心悸。

心悸是一种以心前区不适、心跳增强、加快、减慢或不规则波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症状。一般睡眠不足、压力过大、剧烈运动、兴奋、情绪波动均易导致心悸。另外,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下,如发烧、贫血也容易发生心悸。心悸是一种主观感受,大多数是由心律失常所引起的。频发发作的心悸可对患者造成严重困扰,并容易诱发心功能损伤,危害患者健康,故发现心悸应提高重视。。顽固性心悸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而依据中医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疼痛理论,心前区的疼痛是气血亏虚、痰饮、淤血阻滞导致的。小针刀是中医治疗疼痛的常用方法,它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其具有治疗简单、应用方便、费用低廉、显效明显的特点,已在2000年后正式进入各大中医药大学,发展为针刀学科。本次3例顽固心悸患者以小针刀治疗得到满意的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1 本次治疗3例,均为女性,最大55岁,最小32岁,最长5年,最短2年。均具有胸闷,心慌心悸,晕厥等特征。

1.2临床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心悸不安,胸闷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数或脉色结代。

1.3诊断;三例女性病史迁延就诊史丰富,在外院行心电图,心脏造影,心脏彩超,胸部CT等一系列检查,均无重大发现。

2.病例特点:患者特征

2.1.1病例1,女性。28岁,家庭条件尚可,育有一子

一女,工作勤恳认真,存焦虑烦躁病史3年余,每次于劳累动气后易心悸不安,胸闷不适,头晕目眩,睡眠差,纳差,甚则呕吐晕厥,多次外院就诊,行心脏,胸部,颅脑检查,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身心受到困扰,影响生活和工作。

    2.1.2病例2,女性。35岁,家庭一般,育有一子,从事体力活动,情绪波动时或兴奋时易出现心悸不安,胸闷不适,睡眠差,纳差等症,多次外院就诊,行心脏,胸部,颅脑检查,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身心受到困扰,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询问病史,四季平素喜食水果,每日量较大。

2.1.3病例3,女性,52岁,私企老板,家庭条件优越,工作强度大,行业竞争激烈,常感心力交瘁并伴随心慌、无力、焦躁症,病史约5年,病情持续,主诉一千米路程因活动后心慌心悸,胸闷不适,睡眠差,纳差,需中途休息三次,多次就诊行各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

以上患者均有: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心悸不安,胸闷不适,例行检查无明显器质病变,困扰生活和工作。

   3.查体发现,同有胸部多点压痛,压痛点不一,和经络穴位不相符,《灵枢.经筋》称“以痛为腧”。

   4.治疗思路:(1)三例患者同有体虚劳倦,忧思不解,心气郁结,或劳倦太过伤脾,生化之源不足,致气血阴阳亏损,脏腑功能失调,心神失养,发为心悸。(2)长期忧思不解,心气郁结,阴血暗耗,不能养心而心悸。(3)三例患者均有服用西药和中药就诊史,病情无明显好转。(4)《素问》“脾主身之肌肉”《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玉胃而不得至经,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脾失健运药力不至。十二经筋是十二经之气濡养周围的筋肉。各有其“起”“结”“聚”“布”的部位,其循行走向是:行于体表,不如内脏,都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生筋”若肝血亏虚,筋脉失养,则运动能力减退。(5)患者服用药物病情无缓解系因经筋失去肝血如润,上焦的经筋郁闭,气机在经筋形成结,聚处运行受阻,又因脾失健运人体气血和药力不至。

5治疗:《千金方》,文中说“人有病痛,即令掐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患者各因劳倦内伤,情志失节,及先天禀赋和后天失养,胸璧郁结痛点各部相同,多则双胸璧十余处,少则三五处,痛点于胸部经络穴位可重叠或不重叠。应用小针刀逐个针刺,得气后迅速退针。

6效果:上三例患者,间隔三日进行一次,一例针刺两次完全无症状,余二例三至五次无症状,随访半年至一年患者未在复发。

7讨论

心悸是一种主观感受,患者一般可明显感觉到心慌、心跳增快的情况出现。心悸出现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行综合检查,排除心脏病变。顽固性心悸是患者在出现心悸症状后经多种治疗措施均未得到症状改善或发作频率降低的一种情况,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形成严重干扰,由此导致的心理负担会加重心悸的发作。

本组3例顽固性心悸经多年心内科治疗史均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在给予中医查体中均同有胸部多点压痛,压痛点不一的表现,认为是气血亏虚、痰饮、淤血阻滞导致心悸症反复发作。小针刀中医治疗疼痛病症的常用方法。其遵循辩证施治理论对痛点进行切开,积者破之、聚者散之、挛者张之。3例顽固心悸以小针刀治疗后均得到症状缓解,且疗效持久。

参考文献

[1]许子健, 李璐, 姜德友. 心悸源流考[J]. 中国中医急症, 2022, 31(12):2207-2210.

[2]丁松屹, 李卉娟, 冯红梅. 背俞穴(微)针刀松解治愈顽固性心悸一例[J]. 名医, 2020(1):12.

[3]王波, 任宇. 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8):2.

[4]李翠霞. 观察放散状冲击波联合小针刀循经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J]. 养生保健指南, 2021(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