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如何急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2

骨科创伤如何急救

彭铭华

丹棱县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200

现代医学急救医学担负着重伤急救任务,主要有骨伤和重大交通事故伤,其中骨伤起病突然、发展快,常危及患者生命或致残,尤以常见病、多发病居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骨缺损或关节脱位、骨髓炎等疾病时往往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所以医务人员对骨科创伤急救的理解与掌握是非常重要的。骨科创伤患者一旦发病就应在第一时间内给予积极抢救治疗,争取早日脱离危险状态,避免进一步致残甚至死亡。

1.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急救

创伤性休克为严重创伤中常见并发症。现代外伤以多发伤高发,平时及战时伤非常多见,损伤程度重、变异性强,多伴有休克及低氧血症等症状,为现代外伤致死较早的重要因素。多发伤早期救治涵盖急救及重要器官损伤专科治疗系列问题。不管是哪个环节操作失误,均可能影响病人生命安全。正确和充分的急救处理外伤后紧急入院是关键,也是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国,创伤院前急救工作开展较晚。1978年以前对危重患者无专门急救车或救护车进行转运。1979年以后开始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急症手术。1980年代以来,现场救护更加活跃,液体复苏的应用日益广泛。严重创伤性休克的伤员抵达门诊15~30分钟后,输缓冲液2000毫升。急救中护士除了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还要了解病情,判断预后,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作为生命体征变化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尿微量白蛋白(简称UAb),是衡量伤情轻重和抢救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对危重伤病员必须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以便迅速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案。

2.脊柱损伤急救

2.1 急性期

颈脊髓损伤的病人转到旋转治疗台上,立即吸氧并牵引颅骨,在头的两侧放沙袋以阻止颈的转动。在这期间,病人将得到强化治疗,把损伤降至最低程度,然后转入常规护理。如有尿潴留需置入留置导尿管,监测麻痹水平改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平躺于硬板床上,仰卧位放置腰枕,枕时以患者首次排尿时为终点。褥疮为急性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应及时防治。脊髓受伤后,应频繁翻身,每隔30-60分钟翻1次,以免缺血缺氧引起不可逆转的损伤及再灌注损伤。对膀胱麻痹的病人,拔管后尽早行膀胱训练使膀胱功能恢复。为了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应该鼓励病人每天多喝1300-1500毫升水,保持尿量1500毫升。脊髓损伤病人易发生便秘,提示病人应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必要时用泻药,并逐渐形成定时大便的良好习惯。鼓励颈脊髓损伤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并练习深呼吸和改变姿势,结合拍背、雾化呼吸和呼吸湿化等。

2.2 亚急性期

这一阶段采用硬壳支具来固定损伤的位置,让病人变换体位到半卧位。颈脊髓损伤病人平躺在床上,支具上缘往往易压迫皮肤而导致脑后酸痛,应选择软枕头。侧卧时应采用软质枕头以防颈部侧弯和保持病人舒适姿势。

3、骨盆骨折急处理

骨盆骨折常用股骨髁上牵引,骨盆骨折往往是钝性外力作用的结果,往往伴有膀胱及尿道的损伤,偶尔伴有直肠及髂内动静脉的损伤而引起大量的出血。因此常发生不同程度休克,休克患者应先行抗休克治疗,同时行骨盆的临时固定制动。抗休克治疗期间需进行必要的全身检查以确认是否有其他器官组织损伤发生,骨盆骨折并发尿道损伤发生率4%~25%。每次膀胱及尿道手术时尿道及膀胱引流管须严密导引才能保证畅通。如骨盆前、后环都受损,需做骨骼牵引,在处理时应注意牵引角度及体重适当。

4、上肢骨折患者护理

石膏固定常用于骨科四肢长管型或短管型骨折,对合并桡腕关节脱位者则不适合采用此方法。肱骨髁上骨折也可应用此法,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若患儿家长拒绝配合治疗,则会使病情加重。这类现象一般需要急诊救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不良后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应监测切口出血情况、有无局部红肿、发热情况,必要时需使用抗生素及止痛药,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或伴有神经损伤者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处理,要做好围手术期管理。积极做好心理辅导,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5、下肢骨折患者护理

5.1下肢骨折、夹板石膏固定术护理

下肢骨折病人常采用管状、石膏夹板型外固定或石膏托加夹板外固定,患肢应适当抬高。需要严格的卧床休息保护,才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需要注意远端的血运和感觉防止固定过紧影响血运和神经损伤,过松骨折易移位。另外对病人经常翻身防止压力损伤。对肿胀厉害的患肢需要再抬高,尽量高于近心端,有利于静脉回流,利于消肿,同时密切观察固定的松紧度,远端血循,局部肢体肿胀的皮肤张力,以便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肌肉的坏死及肢体的坏死。

5.2下肢骨折拖拽护理

5.2.1皮牵引

常用于非脱位骨折,也适用于儿童。牵引重量是重量的1/12~1/13。注意胶带及敷料是否松脱,并观察胶带是否有过敏现象。四岁以下小儿股骨骨折,两腿悬吊牵引后臀部一定要离开床。

5.2.2骨牵引

在下肢骨折中应用最为广泛,多用于骨折复位及保持复位稳定。牵引重量约为人体重的七分之一,牵引重量不应任意增加或减少,骨折复位后也应相应减轻体重来维持牵引力。牵引重量不够,骨折断端吻合,牵引重量过大,骨折断端脱离,不愈合或者骨折推迟愈合。牵引时对病人的功能应加以指导、鼓励,以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骨科创伤病人营养护理

对早期骨折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指导,可使体内营养物质供给充足。如蛋白质、维生素A、B族及C类;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脂类、矿物质盐;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骨折晚期并发症主要是骨粘连和感染,故饮食必须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素,纠正营养过剩,防止营养不良。此外,还应注意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品、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及大量饮酒。骨折一般要经过三个时期即手术前1周~3周和术中近4周后至术后半年内。因此,在这一阶段应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饮食方案。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动物蛋白的摄入量。减少或延缓伤口愈合,适应机体需求,才能促进骨折愈合。

7骨科患者功能锻炼

骨折治疗以恢复功能为最终目标,而功能恢复与早期功能锻炼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对康复期病人加强功能锻炼管理至关重要。肢体骨折的初期,以指导病人积极活动邻近关节、做肌肉收缩、放松练习为主。骨折部位发生畸形时,则可采用手法整复技术及牵引等方法进行矫正。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用石膏固定加夹板外固定架内固定的办法来维持患肢功能。脊柱骨折功能锻炼原则为:及早开始、坚持、先易后难。伤后腰枕超伸复位后,从腰部向臀部逐渐伸屈30度以上。下肢屈曲位或外展位时尽量不要使小腿超过大腿根部;膝关节屈曲50°~60°,然后慢慢伸展至伸直位。这样既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加速伤口愈合。你可以在受伤一周左右练5点支撑法和两三周练三点支撑法。在运动之初,由于伤处疼痛不舒服,缓慢增加运动次数,也可以一天数上十遍,以后再逐步增加到200-400遍。综上所述,功能锻炼过程中护士应耐心地劝说、解释,并同时逐一演示动作,让病人主动合作、正确把握要领。功能锻炼时,应着重观察病人适应性及患肢反应。

8.骨科创伤护理研究前景

创伤骨科护理中,局部治疗得当对整体治疗是有利的,否则将造成整体治疗失败。因此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非常重要。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种损伤类型的特点和恢复程度,以便各项医疗活动能顺利进行。而良好的术后康复训练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减轻关节功能障碍,促进肢体功能早日完全恢复。护理措施要与疾病发展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如:正确使用药物;加强心理指导,消除心理障碍;合理饮食及营养支持等。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之一。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病人需要救治或接受手术处理,其中70%以上都涉及外科领域。因此外科手术已成为医学研究重点内容。但是护士创伤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创伤护理需求,例如现代设备急救技术,迅速灵活的抢救等为医师评定隐伤和提高外伤骨科护士未来各个方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