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2

高校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刘晓晶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安阳市 455099

摘要: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是对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立德树人新要求的积极回应和实践。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元素挖掘与融合、教学方法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效,但对于教学实施的最后环节——评价环节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可靠的标准。

关键词:高校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

1高校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直接实施者。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育人的效果。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报考本专业的原因主要是好就业。在学校就读期间,护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尚未真正接触过患者,对临床工作模式认识较为模糊,因此矛盾冲突不明显,而当其真正参加工作,在面对繁忙的工作、昼夜颠倒的工作模式以及复杂的护患关系时,容易产生退缩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教师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与操作技术的同时,注重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正确的价值观、较强的责任心等,为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

2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课程思政是护理专业思政教育的客观需求

在“生物-心理-社会”的新理念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目前我国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大学生对工作的安全性感到担忧,这些都对他们的职业伦理观念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一些大学生由于过于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了自己的人文素养,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没有拼搏的精神。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护生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仅靠一两节思政课很难对其产生有效的影响。所以,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将崇高的护士职业精神融入到教育的每一个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让他们的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得到持续的提高,让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

2.2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新形式

普通高校的思政教育一直依附于通识与综合教育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不低,发挥的作用却有限。在各专业课程中融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创新课堂形式,并将思政元素渗透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确立为国家和社会进步而学习的目标,进而实现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

3高校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提升路径

3.1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术,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做个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的合格教师。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可以通过多角度、多方式进行:(1)护理专业教师应仔细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最新文件政策等,积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2)广泛阅读历史、人文哲学和管理方面的书籍,提升人文素养。(3)及时关注时事政治,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度。护理专业的教师应主动与思想政治教师沟通交流,拓展获取思想政治知识的途径,与其进行教研活动,探讨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育人的结合点是否契合,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此外,学校应在教师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和教学进修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邀请业内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开展讲座、给予外出交流学习机会等方式,让专业教师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激发专业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专业教师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2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与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应基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护理专业建设、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思维方法和学科认同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元素的发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关怀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等融入教学中,发挥医学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职业责任感、人道博爱的新时代护理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3.教学内容与职业道德相结合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发展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讲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时,可以通过讲述南丁格尔一生为护理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护理先辈们的优秀事迹,以此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实践操作中,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为病人实施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使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尊重、关心、同情、爱护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比如,在静脉输液中讲述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时,结合临床未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导致的事故,以此类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相关制度的习惯。在进行肌肉注射示教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将示教模型当作真正的病人,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关注病人感受,尊重病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4团队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的审核评价、岗位聘任与选拔培训等必须参考课程思政参与度和教学效果这两项指标。因此,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应对照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内容,依据不同专业课的定位、性质深入挖掘其中思政资源,充分提炼专业课中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或启迪其人生导向的教学内容,通过隐形渗透、元素融合等方式激活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

3.5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方式与手段。护理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视频导入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知识中。比如在“精神科护理学”中讲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一名学生扮演患者,一名学生扮演护士。扮演患者的学生将疾病表现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展示出来,扮演护士的学生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患者的不易,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在“护理学导论”中讲到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时,采用案例教学法,用医务人员的感人故事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外,护理专业的教师还应将课程思政融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自然接受的方式引导其积极参加社区健康宣教、帮扶老人等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更多思想政治素材,以微课、慕课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形象有趣地融入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坚毅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真正让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

4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因此,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课程思政的推广和实践,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完成自我成长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茗倩.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与提升路径探析[J].内江科技,2021,42(3):139-140.

[2]史瑞芬.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21,16(8):586-590.

[3]岳宏杰.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1(11):66-71.

[4]刘艳艳,代爱英,李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