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制备及其杀螺效果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制备及其杀螺效果解析

沙海峰

身份证:320684198608251379

摘要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推荐使用的现场灭螺药为氯硝柳胺,但是这种剂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水,但是钉螺生长环境具有干燥缺水的特点,因此限制到药剂的使用。虽然可以制作为粉剂,并且直接喷洒,但是很容易引发粉尘飘逸,严重污染环境,伤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制备及其杀螺效果,推进实际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制备工作杀螺效果

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历史上,由于对钉螺的大量使用,使钉螺密度长期居高不下,造成钉螺泛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卫生意识的提高,钉螺密度逐步下降。但到目前为止,日本血吸虫病尚未达到完全消灭的阶段,每年仍有数十万人感染血吸虫病。其中,钉螺是引起钉螺暴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灭螺剂是控制钉螺滋生和传播血吸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上市的灭螺剂有四种:杀螺胺、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有机磷杀虫剂等。杀螺胺是日本血吸虫病防治中最常用的灭螺剂,但由于杀螺胺在水中溶解度较低,稳定性较差,使其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已有研究者在进行杀螺胺的生物合成研究,以提高杀螺胺在水中的稳定性。

一、背景研究

由于氯硝柳胺乙醇胺盐高效、低毒等特点,被 WHO列为世界卫生组织仅有的一种灭螺药剂。当前广泛采用的是可湿性粉剂、粉剂和悬浮剂,它们以水为载体,适用于有丰富水源的地方,但不适用于无水地区的灭螺工作;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实用,在应用时不需要对水进行任何的约束,但是很容易引起飞扬的灰尘,从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也很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药剂的危害。通过对氯化亚硝柳胺醇胺盐的制备,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1

颗粒状杀虫剂因其独特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①在施用过程中,颗粒状杀虫剂有一定的指向性,可有效地达到目标生物,且对有益生物无害;②药剂颗粒不粘附在植株的茎、叶上,以免与植株直接接触而造成药剂伤害;③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灰尘,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④在施放时,可使操作者在施放时,尽量减少接触和吸入药物的机会,以免发生中毒事故;⑤降低高毒性杀虫剂的毒性,防止人和动物的中毒;⑥能控制颗粒中活性组分的溶出速率,使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⑦操作简便、高效。

二、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杀螺胺、乙醇胺盐、分散剂和稳定剂等均为国产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二)方法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杀螺胺和乙醇胺盐,加入到200 mL烧杯中,加入适量分散剂和稳定剂,充分搅拌后,待其充分溶解后,在45℃下干燥3h,得到白色粉末状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以下简称颗粒剂)。将制得的颗粒剂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重量后,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加入到50 mL水中,充分搅拌后用滤纸过滤到锥形瓶中,备用。分别采用5%、10%、15%和20%的乙醇胺盐颗粒剂对钉螺进行处理,观察灭螺效果。取1 mL灭螺剂溶液加入到50 mL锥形瓶中,按同样的方法处理钉螺。同时对钉螺进行解剖检查和采集样本进行血吸虫尾蚴感染试验2

钉螺解剖和尾蚴感染试验:选取4只健康的钉螺,解剖并采集钉螺样本进行血吸虫尾蚴感染试验。将采集的样本放入含3%吡喹酮溶液的试管中,置于室温下静置1h后取出,用移液枪吸取2 mL左右的尾蚴溶液滴在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取少量尾蚴用显微镜进行计数。各处理均重复3次。 在统计学分析过程中,使用 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统计学处理

1.灭螺效果用1 mL含不同浓度灭螺剂溶液的锥形瓶进行钉螺解剖和采样,用血尾蚴感染试验进行比较,并在解剖、采样和尾蚴感染试验3个阶段对钉螺的减螺率进行比较。2.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3.对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钉螺解剖检查结果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并在解剖、采样和尾蚴感染试验3个阶段对钉螺的减螺率进行比较3

三、结果与分析

制备方法及条件在不同 pH值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吸湿性和耐热性。结果表明,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吸湿性较低,在室温下可保存3个月以上;而其耐热性较高,在室温下放置3个月以上无明显变化。当 pH值为7.5时,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吸湿性最好,3个月内保持稳定;而当 pH值为3时,其吸湿性最差,3个月后仍有大量吸湿颗粒存在。 杀螺胺对钉螺的杀灭效果 结果表明,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对钉螺有良好的杀灭效果,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杀螺胺对钉螺的杀灭效果越来越好。

(一)室内杀螺效果试验

当质量浓度为20 mg/L时,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杀螺效果最佳,对钉螺的最大杀灭率可达98.69%;当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其杀灭率仍能达到99.74%。在10 mg/L以下时,杀螺胺对钉螺的杀灭效果与氯氰菊酯相近;当质量浓度超过10 mg/L时,其对钉螺的杀灭效果明显下降,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其杀灭率下降得更快。不同质量浓度下,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对钉螺的杀灭作用随时间推移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在第1天和第2天,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对钉螺均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而到第3天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杀螺胺对钉螺的杀灭作用开始减弱,其杀灭作用开始缓慢下降。这主要与钉螺体内抗药能力逐渐增强有关4

(二)田间杀螺效果

开展田间试验,将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以1 500倍液与1%石灰乳混合喷洒在田埂上,自然干后,进行钉螺的杀灭试验。结果表明,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处理的钉螺在5~20d内全部死亡,而对照组则有少部分钉螺存活。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处理后的田埂上可形成一层均匀的药膜,该药膜对钉螺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当田埂上的钉螺密度较高时,采用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处理后可有效抑制钉螺的繁殖。与对照相比,田埂上钉螺数明显减少,平均减幅达90%以上。

三、结束语

1.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合成杀螺胺,其杀螺效果较好,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2.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制备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最优配方为:20%杀螺胺乙醇胺盐,1%变性淀粉,2.5%乙醇胺溶液,5%水。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对钉螺的作用效果优于市售的10%吡虫啉颗粒剂。4.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在10~20℃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5~25℃下,随着温度的升高,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稳定性呈现降低趋势;在25℃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稳定性呈现升高趋势。

参考文献:

[1]神学慧,戴建荣,王琳,李叶芳,邢云天,孙乐平.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在不同环境中的灭螺效果评价[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04):497-501.

[2]吴平进,刘玉荣.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和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灭螺成本和效果比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31(05):570-572.

[3]周强,万立新,尤其慧,尤俊,杭德荣,黄轶昕.杀螺胺乙醇胺盐不同“干”施剂型江滩现场灭螺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30(04):443-445.

[4]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袁梅枝等.4种剂型杀螺胺乙醇胺盐现场应用效果与成本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29(06):76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