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现状

叶子琪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金华 322118

摘 要: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引入国内后,我国的钢琴音乐是一味的模仿西方,产生了“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历程与问题。

关键词:钢琴教育,演奏,民族化

一、背景

钢琴,是产生于欧洲近代体现着人类手工业技术高度发展的乐器。钢琴传入中国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然而,它真正参与中国人的生活是从20世纪开始的。由于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方音乐的介入,中国现代音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西方音乐文化进入中国,令中国人感受到异文化的不同魅力,中国音乐与世界接轨,并很快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到中国音乐,多声音乐兴起很快成为中国主流音乐形式。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钢琴在中国人音乐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最终完全融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成为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乐器。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钢琴是一种外来文化形式,作为“舶来品”,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中是否发生了变化?第二,中国钢琴民族化的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二、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现状分析

研究钢琴音乐民族化,就不得不先谈谈什么是钢琴音乐。钢琴音乐创作不是简单技术的机械操作,不是音乐“话语系统”的模仿和简单重复,音乐创作的根本是一种音乐文化体验后的自觉意识和行为。音乐创作者的文化选择即以五线谱、钢琴“语言”系统、钢琴演奏方式等音乐技术为基础,以所受文化熏陶为背景影响下的音乐表述方式,成为其音乐创作的关键。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国内便已经构成了产生“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基础。具体到“中国风格”的音乐创作,主体以音乐创作者的文化自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作选择。由于钢琴自身的特殊文化属性,使其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面临两方面的选择:其一,是以钢琴自身文化方式的特殊性来决定其存在。即以钢琴在西方几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已形成的文化方式,特殊的符号系统和演奏方式来决定中国钢琴艺术的基本定位和属性。这样,我们就必须学习西方钢琴艺术的范式,亦步亦趋,不可越雷池半步。其二,是以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对西方钢琴艺术进行中国本土化的构建,以中国人的审美要求和目标来完成对钢琴艺术顺应、同化、改造的特殊过程。何去何从?体现着中国钢琴家包括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的选择与追求。以萧友梅、赵元任、青主等为代表的中国音乐先驱们,迈出了“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第一步。

“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标志着钢琴艺术在中国进入其发展进程的行为层面。代表着中国文化“行为”的“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是中国音乐家传统文化意识的直接表现,是中国音乐家依照钢琴艺术白身规律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形式,是中国音乐家以自身体验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的特殊存在为思想出发点,以其中国文化精神展开对“钢琴艺术”创造性地改造过程。从文化层面看,音乐创作具有二重性,即音乐文化意识和音乐技术行为。音乐文化意识是音乐创作者在其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受所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影响而做出的有意识的观念选择;音乐技术行为则是音乐创作者遵循创作对象的自身规律而选择的音乐创作方式。“中国风格钢琴曲”是在西方钢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人文化意识的钢琴艺术作品,是中国的音乐家经过学习、理解、感受,掌握了西方钢琴艺术的精髓之后,展现中国文化内涵的、独特的钢琴艺术作品。创作者对钢琴艺术的熟悉掌握程度,中国音乐家所受到的中华文化影响程度,以及创作者在当时当地社会大环境下的文化氛围所受到的影响等等,都是影响音乐家能否创作出“中国风格钢琴曲”的重要因素。音乐创作是社会文化动态过程中的音乐实践行为,艺术创作规律决定了创作者的文化意识和技术行为都不能脱离创作者的主体体验和选择。其中,技术选择是手段、方法和基础,文化选择是背景,作曲家的职责、理想和追求则是艺术创作直接的动因。

三、钢琴音乐民族化的问题

目前,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研究虽然涉及了较多的题目,但缺少全面、系统的学术关注,特别是缺少从社会学、人类学等宏观视角对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审视;其次,关于钢琴的理论研究发展也极不平衡,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理论关注相对完整,而在中国钢琴演奏领域的研究既缺乏理论深度。这一现状使国人对20世纪钢琴表演成就知之甚少,于是不得不令人产生“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演奏领域是空白”的误解,从而导致今天还有人提出疑问:“中国钢琴演奏艺术”有理论吗?这不禁令所有关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发展的学者感到汗颜。

但“钢琴演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目前已见的成就又清楚地表明,中国的钢琴演奏艺术不仅有着独特的生命力,而且有其非同一般的审美追求。在20世纪传入中国的各种现代西方器乐演奏艺术中,钢琴演奏艺术无疑是其中成就最大者之一。中国的钢琴演奏艺术是20世纪中国音乐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单从百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看,“钢琴艺术”在中华大地上落脚之后,在萧友梅、赵元任等始终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精粹的中国音乐文化精英倾力支持下,钢琴艺术得以在中国迅速发展,这是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演进的真正动力之所在。但由于目前的研究大多处于就事论事、浮于其表、难入其里的状态,缺乏对其在20世纪中国大文化背景中的关注,鲜有研究者从美学、哲学、文化学的高度着眼于中国钢琴演奏的研究,因此,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整体上显得相当薄弱。基于这种现状,有学者提出“中国没有钢琴演奏理论”的质疑是不难理解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钢琴音乐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特殊的道路,走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西式学校教育的开展,使钢琴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支持,成为钢琴在中国飞速演进的真正动力所在。钢琴艺术在中国取得的成果,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文化选择。但钢琴音乐的民族化不能仅仅体现在创作实践的摸索中,更需要吸取前辈先人的经验和成果,将实践的经验沉淀为具体的理论。

作者简介:叶子琪,女,汉族,湖南岳阳,1996年8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