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产反坦克导弹发展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0
/ 3

印度国产反坦克导弹发展之路

李佳颖 张志存 石鑫

中国人民解放军31620部队福建福清350302

31620350302

摘要60年代以来,印度开始反坦克武器的研制和发展,将其作为武器装备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直到80年代在“导弹综合发展计划”(IGMDP)下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开发“毒蛇”(NAG)反坦克导弹Anti-tank guided missile缩写ATGM),印度反坦克导弹的国产之路才逐渐步入正轨,但仍然面临研发周期长、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等问题。

关键词印度反坦克导弹国产化

一、印度反坦克导弹发展要点

(一)技战术变革,重视反坦克

印度一直谋求南亚地区霸权,军事假想敌主要来自西边和北面。西边印巴长期处于“印攻巴守”态势,印度在装甲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优势,导致印军在初期未给与ATGM足够重视。而巴军以较低军费开支设立专门的反坦克部队,防御印军装甲编队突击和机械化进攻,实现对印“防御-反击”策略。北面高原山脉恶劣的作战环境和困难的后勤补给,不利于重型装甲部队部署、展开和维护。但随着边境摩擦冲突加剧,作为“坦克杀手”的ATGM在精确打击碉堡掩体等军事工事的用途日益凸显,尤其是单兵便携式ATGM,在山地地区具有机动、远距、破甲等优势。

印军为夺取战争的主动权,逐渐意识到ATGM的重要性,80年代以来重视ATGM发展,海湾战争后加快研制进程,并通过采购、引进、仿制等手段满足反坦克需求。

(二)采购加引进,自研成体系

1958年,为实现国防军事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研发,印度成立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组建团队开展首个导弹计划,为现代导弹国产化奠定技术基础【1】。70年代导弹研发工作受限于技术落后,以失败告终。寻求积极采购和持续引进外国先进ATGM成为印度反坦克导弹发展的重要举措,虽然满足了印度的“国防急需”,但外汇负担越来越重,对外依赖也越来越大。80年代以来,印政府明确规定,凡是大批量的进口外国武器,必须同时引进生产专利,其目的就是力图通过仿造,使外国武器“国产化”。

1983年公布“导弹综合发展计划”(IGMDP),由“印度导弹之父”A.P.J.Abdul Kalam博士提出,旨在开发和研究各种本土尖端现代化导弹,实现印度在导弹领域的自给自足,并得到当时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ATGM加快发展与应用【2】。在IGMDP中,BDL(巴拉特动力有限公司)作为导弹生产机构,在七十年代开始引进并生产法国的第一代ATGM,即SS11B1;在八十年代生产第二代ATGM——来自法国的“米兰”-2和苏联的Konkurs。在2017年印度跨国工程集团和主要国防企业Larsen&Toubro与MBDA(欧洲导弹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向印陆军提供MBDA的第五代便携式MMP中程反坦克导弹。

现今,印度已有多款ATGM处于开发、试验或改进阶段,开发便携式、机载和车载等不同发射平台,一定程度实现印度ATGM的国产化和本土化。

(三)性能不如意,交付多延期

NAG早在1983年即立项,设计参数对标世界先进水平,采用图像匹配制导,并使用当时热门的“发射后不管”技术,计划2008年正式服役。但受限于自身科技水平,导引头技术不匹配,缺乏图像芯片制造和处理算法,导弹初始版本只能采用苏制白光电视导引头,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发射后不管”能力极其有限,未完全实现最早提出的4公里有效射程,多次出现在夏季白天无法正常工作的相关报道【3】。自2008年第一次试验打靶成功,就陷入“试射-试用-部队不满-重新改装-试射”的循环,最终在2019年第三次试射成功,并于2021年定型。

印度NAG导弹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多次试验,反复修改,一再推迟,历时30余年,也折射出印度国防研发能力不足。在此期间,我国红箭ATGM系列已有多款在研或服役。

(四)需求缺口大,坚持本土化

根据印军实际作战任务和装备体系要求,ATGM的需求不断增加。据报道,2022年印度陆军要大约75000~80000枚各种类型的反装甲装备。印军现在大量装备的第二代ATGM,难以有效对抗配备最新主动保护系统的现代装甲、步兵战车和主战坦克,有必要升级先进反坦克武器装备。

因国产第三代ATGM迟迟无法交付,印军在2014年选择以色列长钉(Spike,MR)作为下一代步兵反坦克导弹。但随着印度本土的MPATGM(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宣布不久能够交付,为促进印度制造发展和支持国产导弹事业,在2017年又取消与以色列拉斐尔达成的价值5亿美元的采购协议。尽管协议曾在2018~2019年再次批准,但随后印军以不适应天气为由于2021年再次取消,仅紧急采购小批量满足眼前需求。目前在役反坦克导弹大多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印度部分舍弃现代化,坚持本土化研发和制造,并将重点从开发新型导弹技术转变为现有导弹型号的生产和出口。

二、国产型号

(一)DRDO ATM

DRDO ATM是由DRDO下属DRDL(国防研发实验室)在印度开发的第一代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设计速度可达约90m/s,射程1.6公里,携带106毫米HEAT(破甲弹)弹头。印度于1959年成立特种武器开发小组,提出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可行性研究,1961年在风洞进行全尺寸模型动力和动量测试,并在1962年获得600万卢布预算,1963年修改设计参数,以便容纳HEAT弹头。1969年印军修改总参谋部质量要求(GSQR),射程由1.6公里扩大到3公里,并要求实现便携式导弹在移动平台发射。之后ATM未达到军方要求,项目终止,转向由BDL生产法国许可的SS11B1导弹,但也由此开启了印度反坦克导弹的自主研制之路。

(二)Amogha

Amogha-1是BDL研发部门设计和测试的第一枚导弹,属于第二代ATGM,射程2.5~2.8公里;Amogha-2使用射频导引头,以上两款ATGM采用半自动视线命令,需要射手将视线始终保持在目标中心。

Amogha-3模型在2020印度国际陆海军装备防务展(DefExpo)上首次展示,整套系统由导弹、三脚架和指挥发射单元组成,是第三代便携式即发即弃ATGM。射程200~2500米,配备双摄红外成像导引头和波段雷达,采用BDL开发的无烟、无特征的两级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具有推进矢量控制能力,发射发射模式为前锁定,从管发射器弹出后点火,对目标进行顶部或直接攻击。使用串联高爆HEAT弹头,穿透力超过650mm,超出爆炸反应装甲厚度。2023年3月,BDL成功进行Amogha-3的现场发射。

(三)NAG ATGM

NAG是印度开发制造的第三代全天候、“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根据不同作战用途,其打击范围为500米到20公里,毒蛇(NAG)于1988年立项,是IGMDP计划的一部分,由DRDO开发,BDL制造,用于取代米兰-2T和Konkurs。根据发射平台不同分为三类:

1.车载:Prospina与NAMICA

Prospina是NAG的对地攻击版本,全长1.8m,弹径105mm,弹重45kg,配备高分辨率红外成像导引头,在发射前锁定目标,配备8公斤串联聚能装药破甲弹头,具有攻顶和间接攻击模式,最大飞行速度230m/s,有效最大穿深800mm,可在沙漠环境下有效攻击500米至4公里的静止或移动目标。

车载发射平台NAMICA,是印度基于苏联步兵战车Sarath改进而来的坦克歼击车,用于交战时摧毁重型装甲车辆和坚固防御工事。NAMICA历经三次版本迭代,最终采用BMP-2履带式装甲底盘加导弹发射转塔方案,两排三枚的布置可随时发射,中间安装以色列进口瞄准系统,配备有用于目标采集的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等光电系统,具有两栖能力。

2.便携式:MPATGM

MPATGM(ManPortableATGM)是NAG的便携版本,全长1.3米,弹重14.5kg,射程2.5公里,采用红外成像和串联高爆HEAT弹头。DRDO获政府批准后于2005年开始研究,以取代第二代ATGM的米兰-2T和Konkurs。2022年11月成功飞行测试。

3.机载:Helina、Dhruvastra和SANT

Helina和Dhruvastra是DRDO基于直升飞机平台开发的空射NAG导弹。Helina可安装在印度自产的先进轻型直升机上,Dhruvastra是由Helina略微升级而来,在外形和功能上两者非常相似。Helina配备四个可折叠机翼,全长1.85米,弹径0.2米,翼展0.4米,弹重43kg,具有全天候昼夜能力,射程可达7~8km,是NAG的两倍,可实现直接或顶部攻击【4】。机载版本在结构上与NAG有所不同,具有扩展的射程和改进的子系统,由红外成像导引头在发射前锁定模式下进行目标交战,2022年高海拔沙漠测试成功。

SANT为远程反坦克导弹,是Helina的第四代升级的高级非视距版本,用于远程机载,同时具备发射前/后锁定。SANT具有不同射频导引头,将允许直升机和无人战斗机在10~12公里以外的更远范围内禁用装甲目标,配备印度私企最先进MMW引导头,射程最远可达20km。

(四)SAMHO

SAMHO是DRDO为Arjun主战坦克开发的一款全国产多用途、多平台的激光精确制导炮射反坦克导弹,采用串联高爆弹头,作战范围1.5~5km,能够有效对抗坦克和低空飞行的攻击直升机。该导弹于2014年宣布开发,2022年8月试验中精确命中并成功摧毁了最小和最大射程的目标。

(五)AsiBal

2018印度国际陆海军装备防务展(DefExpo)印度私营企业VEM技术公司展出了轻型便携式AsiBal ATGM,并宣称为第一枚国产反坦克导弹。该新型导弹为第三代“即发即弃”ATGM,全重18.5kg,其中发射单元6kg,导弹12.5kg。采用热成像相机和双模式昼夜成像红外导引头,配备监视和捕获的紧凑型火控单元,适用于静止或移动目标。集成串联高爆(HEAT)弹头,平均速度0.6马赫,穿透力可达750-850mm,可进行顶部攻击和直接攻击,有效射程2.5km,能够有效对抗范围内的爆炸反应装甲车辆。2023年3月,印度私企开发的AsiBal将进行试验,已完成公司内部试验,一旦获得政府许可,即可提供给政府和出口市场。

三、结语

自印度逐渐重视反坦克武器发展以来,依托DRDO机构和IGMDP计划,通过不断采购、引进和仿制满足现代化和机械化装备的迫切需求。同时自力更生,加快自研进度。尽管因技术问题导致多次延期,但仍然坚持国产化进程,开发多用途多平台ATGM,增强军事实力并积极拓展出口市场。

参考文献

【1】周璞芬.印度国防工业发展战略探析[J].国际研究参考,2013,No.309(10):26-34.

【2】王坤,党爱国,甘松萍.印度导弹项目研发概述(2015—2019年)[J].飞航导弹2020,No.428(08):46-50.DOI:10.16338/j.issn.1009-1319.20190354.

【3】岳松堂,龚钰哲.印度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特点分析[J].军事文摘,2018,No.431(23):39-43.

【4】梓文.印度陆军成功飞行试验直升机发射的Helina反坦克导弹[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41(05):69.DOI:10.14024/j.cnki.1004-244x.2018.05.007.

李佳颖陆军某部队助理讲师张志存陆军某部队讲师石鑫陆军某部队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