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行知校本课程 探索劳动教育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开发行知校本课程 探索劳动教育之路

刘琴

 重庆市巴南区昕晖小学校400054

【摘要】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劳动课程标准提出具体要求。《新课标》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索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关键词】:校本课程探索劳动教育

学校秉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行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提倡先行后知,知行合一,要求学生在做中学。“生活教育”学校办学理念,开发行知校本课程,力求把学校劳动教育融入其中。行知校本课程分为生活与技能,生活与艺术,生活与健康三个板块。其中,生活与技能课程,下设六个项目学习组对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一、构建行知校本课程体系——为劳动教育奠基

“行知”校本课程包括生活与技能、生活与艺术、生活与健康三个板块。

生活与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开设厨艺、烘焙、植物栽培等课程。生活与艺术开设剪纸、绘画、草木染、合唱、舞蹈、乐器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生活与健康以体育项目为主,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设了乒乓球、篮球、足球、跳绳、田径等体育活动项目。

二、开设行知校校本课程项目——为劳动教育铺路

(一)室内植物栽培课程

室内栽培课包括插花艺术、生发豆芽、水培植物、培植多肉等,孩子们通过室内栽培课,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践能力。目前,我校室内植物栽培组已经水培出多盆绿萝,装扮在每层楼的卫生间洗手处,项目组完成的插花和栽培的兰花装扮在每层楼的书吧间。

(二)室外植物种植与养护课程

室外种植课程包括芊插、嫁接、移植、种植蔬菜等,室外种植组的实验地在教室后面的生活农场,农场分为二十四块,现在每块地里都有孩子们种的辣椒、西红柿等当季蔬菜,还有芊插的月季、移植的兰花等。

目前,学校已经种植了枇杷树、无花果树、桃树、梨树、李树、柑橘树、石榴树、苹果树等十几种果树。学校各班会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或班队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去给果树浇水、施肥、拔草,每年,这些果树都会开花、结果,从结出果子到果子成熟这个阶段,全校没有一个师生会伸手去摘,待到果子成熟后,学校会分配到班上,每个孩子都能品尝和享受到丰收的果实。

不仅如此,每个班级前有一个木箱,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班级要负责给它们施肥、浇水、拔草。

现在我们的校园,每层楼的走廊上,校园的每个角落里,花儿开得艳,果树上挂满了果子。通过种植和养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德育的熏陶,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体会到劳动的喜悦。

(三)生活整理课程

生活整理组课程包括系鞋带、穿叠衣服、铺床单、叠被子、钉扣子、梳头发、洗红领巾、洗袜子、熨烫衣裤等内容,教会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勤劳肯干的品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生活厨艺课程

厨艺组主要教孩子们煮面条、包饺子、煮饺子、煮汤圆、炒小菜等,教会孩子们做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饭菜,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所在,从而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

(五)烘焙课程

烘焙组教孩子做面包、蛋挞、糕点。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助孩子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从而学习到生活小常识和小技能。

(六)编织组课程

这个项目组主要开展毛衣纺织、中国结编织、串珠饰品编织、十字绣编织及废物利用编织等活动。通过手工编织,增强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心灵手巧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编织过程中,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美好的未来。

三、实施校本课程多元评价—为劳动教育赋能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有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能及时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真正使校本课程成为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载体,行之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评价

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亲历者,更是受益者,学生能否满心欢喜地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中,并从校本课程中习得知识技能,提高劳动素养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而多元化评价方式则能很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参与的热情,并使这种热情长期保持。

每个孩子有一个学习评价手册。课程实施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评价基础,还要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掌握了哪些劳动技能,具备了哪些劳动本领,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与社会打交道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抗挫能力是否增强;心理是否健康阳光积极向上;是否能够树立远大理想,等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二)自评互评

让学生实行互相评价和自评。但是如何评价,评价的内容在教师引导进行。只有正确地把握评价目标以及评价内容,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自评和互评,并在评价当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优点,提高劳动素养。从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生活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劳动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些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对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包括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掌握以及对劳动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情绪。

我校的生活校本课程不仅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形成互补,面且为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依托校本课程,让我校的劳教育得以落地生根,这条路,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谈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策略[J]. 白玉萍.  甘肃教育. 2016(14)

[2]关于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J]. 周斌.  教育革新. 2013 (04)

[3]张琛,李珂.论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当代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02) :93-97.

[4]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J] . 王清涛 . 教育导刊(上半月) . 2020,第004期

[5]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 [A] . 雷丽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