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浅谈幼儿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欧克考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幼儿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池市 547199

摘要:幼儿园教育需要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己任,在常规教育中,幼儿园需要加强对于幼儿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视度,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化的教学活动,制定合理化的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幼儿的个人成长。

关键词:幼儿;品德;行为习惯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开展幼儿教育教学,需要幼儿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各项生活技能,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幼儿的品德行为关系到了幼儿未来的发展,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时,需要把握这一关键性的时期,深度关注幼儿在成长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了解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结合《指南》中的精神,深入探索培养幼儿形成品德行为习惯的良好途径。

一、培养幼儿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教育中,需要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做到优化和改进,将幼儿作为教育的核心,以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基础。在《指南》中提到了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引导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中进行发展,在多方面发展的原则下,注意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各个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更为高质的要求,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成为了选择人才的基本方向。品德行为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这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注意长远化的发展,在幼儿最为关键的时期中,培养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这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幼儿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1.选择有效的游戏活动形式,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幼儿拥有很强烈的玩乐心态,这时候的幼儿很喜欢游戏的活动形式,所以开展游戏成为了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在活动中,学习氛围的营造对于幼儿掌握知识、增长技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释放自己,勇于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以此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需要保证游戏活动的多样性,以此培养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

以开展“吸管传球”这一游戏活动为例,开展这一游戏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养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在开展游戏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需要有5个人,游戏的时间需要把握在一分钟之内。在规定的时间中,看一看哪个小组的传球数量最多。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互相帮助,感受游戏中的快乐感,从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增加幼儿的学习能力。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当输了的小组中出现了责怪等不理智的情绪时,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告诉小组中的成员需要做到精诚合作,才可以完成目标。开展这一游戏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从而可以做到认真对待输赢,这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2.合理开展对于幼儿的评价,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当幼儿的表现良好,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的进行肯定,这样的方式,也能给幼儿一个正面的回应,引导幼儿巩固自己身上正确的行为,让幼儿可以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另外,对于幼儿做错的事情,教师应重视给予幼儿一定的“惩罚”,告知幼儿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让幼儿做到及时改正自己的个人不良行为。

例如在游戏活动中,当幼儿面对自己的同伴进行喊叫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不正确语言进行规劝,开导幼儿,帮助幼儿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营造一个友爱积极的教育氛围。另外,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重视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发现幼儿身上的优势和长处,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幼儿展示自己,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表演会”的活动,让幼儿进行自身才艺的展示。幼儿在表演展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展示,势必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肯定,从而激发潜能,增强幼儿的个人自信心。

3.重视构建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保证教育的一致性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就需要重视建立一个家园共育的良好模式,保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让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更好地进行延续,帮助幼儿巩固自己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在教育时,需要教师和家长坚持正面引导,幼儿的思想品质养成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父母的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在平时的生活中,幼儿的父母需要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比如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进行交流时,需要进行正面性的引导,将各种事情都向幼儿讲清楚,让幼儿明确什么样的事情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事情是不对的。当父母成为了幼儿生活中的榜样之后,幼儿就会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在家庭生活中能够学会尊敬长辈,尊重师长,在幼儿园中能够关爱其他小朋友。

4.利用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全面提升幼儿的个人素质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在创建幼儿园环境时,需要改变传统地以美化环境为主的观点,将关于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融入到幼儿的生活环境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重视创建适合幼儿的生活场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形式,满足幼儿参与到社会中的需求,提升幼儿的个人情感。同时开展各类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进行良好交往的空间,为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养成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比如在开展以“我的祖国真伟大”这一主题的活动时,为了让幼儿产生对于国家的正确情感,可以布置“认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走遍全中国”“美丽的家乡”等布置墙壁的装饰活动,让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图片,布置墙壁,进行展览。通过合理的活动形式,让幼儿熟悉家乡的地理环境,了解周边的名胜古迹,产生对于国家和家乡的真实情感。在这一活动中,将主题活动和教育环境进行融合,切实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中,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需要做到优化和调整。在教育时,将中心问题放在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养成上,尊重幼儿的主体意识,紧密配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个人成长产生足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关玉嫦.为幼儿播下爱的种子——论幼儿的品德教育[J].新课程,2020(17):40.

[2]司培培.谈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J].幸福家庭,2020(07):44.

[3]姜红.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258-259.

[4]李玉贞.培养幼儿品德行为习惯[J].早期教育,200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