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2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王广志 ,史良玉 ,毕曦文,刘杨,卢巍 ,张露丹 ,冯斌

大庆市人民医院 病理科  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 对子宫异常出血应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5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对患者应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和超声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功能性出血总例数25例,内膜过度增生发病率为32.69%,远高于内膜不规则脱卸、内膜分泌紊乱和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器质性出血总例数16例,占比最大为宫内膜息肉。功能性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内膜癌和其他疾病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B超诊断。结论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针对子宫异常出血效果明显,整体准确率值得信任,而且可辅助诊断具体疾病类型,具备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超声诊断;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异常出血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没有具体的发病年龄段,临床发病原因相对复杂,不仅会导致患者下腹疼痛,阴道病变,如果流血量较多,还可能引起贫血等并发症。临床针对子宫异常出血疾病,可应用诸如超声诊断等影像学诊断方法,此外,有资料表明,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同样针对子宫异常出血,展现出一定的诊断价值[1]。基于此,本文将选择本院在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5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为研究样本,对子宫异常出血应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5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年龄介于24-51岁之间,年龄均值(40.22±4.16)岁,病程介于2-5年之间,病程均值(4.11±0.55)年。

    纳入标准:符合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标准;对全部研究过程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无缺失。排除标准:诊断依从性较差;临床资料缺失;存在精神性疾病;合并其他子宫疾病。

1.2 方法

    对患者应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和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为患者做身体各项检查,明确患者是否有不适合活检病理诊断的疾病。取患者子宫内膜时,应注重环境的清洁,在无菌环境内操作,同时做好病理诊断。先为患者会阴处消毒,后续用宫颈钳钳住宫颈,向内部伸入探针,对患者宫腔深度进行探测,并通过刮匙直至患者宫底,刮取检测样本,将刮下的样本浸泡在10%浓度的福尔马林中,脱水后在外层包裹石蜡,染色,将标本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2]。患者如果存在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可以在月经结束之后的一周左右时间做活体病理诊断。如果患者月经期合并子宫内膜出血表现,可以赶在月经之前做诊断[3]

    超声诊断:患者诊断之前将膀胱排空,采取膀胱截石位,选择B超对患者子宫位置、大小等进行探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功能性出血总例数25例,内膜过度增生发病率为32.69%,远高于内膜不规则脱卸、内膜分泌紊乱和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器质性出血总例数16例,占比最大为宫内膜息肉。如下表所示。

表1 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疾病类型

例数

病理诊断

例数

占比(%)

功能性出血

25

内膜不规则脱卸

5

9.62

内膜过度增生

17

32.69

内膜分泌紊乱

1

1.92

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

3

5.77

器质性出血

16

慢性宫内膜炎

7

13.46

宫内膜息肉

8

15.38

流产

1

1.92

内膜正常

11

增生期

4

7.69

分泌期

6

11.54

月经期

1

1.92

2.2 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对比

    功能性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内膜癌和其他疾病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B超诊断。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对比

疾病类型

例数

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B超诊断

准确例数

符合率(%)

准确例数

符合率(%)

功能性出血

25

20

80.00

16

64.00

子宫内膜息肉

8

7

87.50

5

62.50

子宫肌瘤

4

4

100.00

3

75.00

内膜癌

5

3

60.00

2

40.00

流产

1

1

100.00

1

100.00

其他

9

8

88.89

6

75.00

3 讨论

    子宫异常出血在妇科疾病中并不鲜见,和患者体内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高度相关,此外,一些女性由于有避孕需求,会用到宫内节育器,这种器物会严重损伤女性子宫内膜,进而损伤女性阴道。临床需要格外重视对子宫内膜的活检,进而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子宫是否有炎性反应进行评估。尽管临床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相对复杂,但临床症状相似程度较高,如果仅采用超声诊断等影像学诊断方式,很有可能导致误诊现象。这是因为B超会受到肠内积气的干扰,影响最终成片质量,无法满足宫腔整体诊断的需求

[4]。相比之下,子宫内膜活检可以刮取患者阴道内部活体组织,作为病理诊断的标本,而且可以防止操作次数过多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本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性出血总例数25例,内膜过度增生发病率为32.69%,远高于内膜不规则脱卸、内膜分泌紊乱和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器质性出血总例数16例,占比最大为宫内膜息肉。功能性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内膜癌和其他疾病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B超诊断。提示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效果较好,可明确具体的疾病类型,且准确率较高,未来应当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针对子宫异常出血效果明显,整体准确率值得信任,而且可辅助诊断具体疾病类型,具备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廷超,勾江婵.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4):914-915.

[2]张钰梅.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8):45-47.

[3]李威.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7):129-132.

[4]毕孟龙.子宫内膜活检病理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8):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