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抢救的重点是什么?

/ 1

急诊创伤抢救的重点是什么?

王天全

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0213

急诊创伤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机体损伤,临床上多以组织损伤、撕裂、骨折等为显著表现,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但产生的速度非常快,对于急诊创伤的处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确认抢救重点,才能更好地抢救患者,降低死亡率。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急诊创伤抢救的重点吧。

——准确分级

   急诊创伤的准确分级对抢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创伤严重程度以及轻重缓急分为三类:危重伤、重伤和轻伤。

   危重伤:创伤较严重,患者有生命危险,需要紧急救命手术治疗。生命体征:呼吸<10次/min或者>35次/min,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s,脉搏≥120次/min或者<50次/min,意识障碍严重。

   重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需要手术,但可在一定时间内做好手术准备及适当检查,可力争受伤后12小时内急救处理。此类患者需密切观察,避免因处理不当而转变为危重伤。

轻伤:患者意识清醒,无生命风险,现场无需特殊处理,手术可延后到受伤后12小时处理。

——急诊创伤常见类型

颅脑创伤:颅内血肿、脑挫裂伤、颅底骨折等,易引起颅内高压、脑疝、脑干功能衰竭、呼吸心跳停止等,危及生命。

颌面创伤:如颌面开放性骨折并大出血等,易引起失血性休克,易堵塞气道,诱发窒息。

颈部创伤:颈部创伤常常并发大血管损伤、创伤性血肿及颈椎骨折等,易出现失血性休克,血肿压迫气道可导致窒息。

胸部创伤:如多发性肋骨骨折、纵隔气肿、肺挫伤、气管损伤等,易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而引起低氧血症,若心脏受损,可能引起心肌供血供氧受限,缺乏氧代谢,pH下降,心肌收缩力降低,传导阻滞,诱发心律失常,降低心功能,出现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或者心跳停止。

腹部创伤:如腹腔内大出血、内脏破裂损伤。

骨盆部创伤:比如骨盆骨折并发腹膜后血肿、失血性休克。

泌尿及生殖系统创伤:常见的有尿道断裂、阴道撕裂伤、子宫破裂等,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脊柱创伤:脊柱骨折并发神经系统损伤,易引起截瘫。

肢体创伤:如四肢开放性骨折、四肢长骨干骨折等,发生失血性休克、脂肪栓塞的风险较高。

软组织创伤:如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并大出血或者挤压综合征。

——急诊创伤抢救基本原则

   (1)全面掌握伤情,避免遗漏,注意保护自身及伤员的安全;

   (2)先抢救生命,重点判断是否有心跳、呼吸和意识,若呼吸、心跳骤停,需立即行心肺复苏;

   (3)检查伤情,快速有效止血,解除呼吸道梗阻;

   (4)先包扎头、胸、腹部伤口,保护内脏,再包扎四肢伤口;

   (5)骨折优先固定颈部,再固定四肢;

   (6)操作迅速且准确,动作轻巧,避免损伤加重;

   (7)抢救过程中注意关心、安慰伤者,减轻其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急诊创伤抢救的重点

创伤发生后抢救的目的在于挽救患者生命,具体来说,重点在于:

(1)及时呼救:创伤发生时,清醒伤者或者第一目击者应保持冷静,第一时间拨打“120”或“999”,寻求专业救援,通话时需讲清楚事故现场的地点、受伤人数以及伤情等,等待过程中,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2)等待救援:非专业人员不要搬动伤员的身体。若伤员因外界因素而出现呼吸困难或者伤口出血,可适当帮助伤员排除呼吸障碍,采取有效方法止血,再守候在旁,等待专业人员。如果周围环境对伤员以及施救者存在危险,可帮助伤员远离危险场所。

(3)维持生命: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抢救工作,迅速了解并判断伤者的情况,是否存在窒息、心脏停跳、呼吸停止、开放性气胸、大出血等危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行针对性的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通畅。

(4)固定骨折:对于骨折患者,在解除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后,根据伤情予以止血处理,减少出血,包扎伤口,保护伤口免受污染,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固定骨折部位,等患者病情平稳或者医护人员评估后再决定搬动。

(5)快速转运:现场经过必要的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后,病情评估可转运后,用最短的时间将伤员安全转运到就近医院。

(6)防止病情恶化:抢救过程中,注意若颈椎骨折一定要妥善固定,防止脊髓损伤。止血带不可过紧,以免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胸外按压用力不可过猛,以免导致肋骨骨折,骨折固定不当可能引起血管神经损伤、皮肤损伤等并发症,需注意,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免病情恶化。

     急诊创伤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一旦发生需立即抢救。对于急诊创伤,现场人员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适当的抢救处理,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患者情况,并进行有侧重点的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送至就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