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矿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3

浅析煤矿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刘小静

平禹一矿    河南禹州     452570

摘要:为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积极开展煤矿资源开采工作,力图进一步提高煤矿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由于我国制度管理的漏洞,加之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社会对于煤矿资源的开发热情愈来愈高,但在开采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混乱无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回报率。因此,我国当前要加强对煤矿储量的管理力度,并引导有关开采企业有序完成开采工作,达到预期的开采效果和标准。基于此,本文首先叙述煤矿储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对煤矿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阐述,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关键词:煤矿储量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煤矿能源是我国总体能源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建设都有着重要影响,是推动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能源。然而,随着近几年来能源开采工作管理的缺乏,各大煤矿开采企业存在肆意开采的情况,不仅导致煤矿资源浪费严重,还会大大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而煤矿储量数据是影响煤矿开采管理工作的核心,对于煤矿企业矿井改造、开采设计工作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煤矿开采企业一定要加强对煤矿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一旦发现储量管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大大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出现煤矿资源过分浪费的情况。

一、煤矿储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煤矿开采技术较为落后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水平也在发展,煤矿采煤技术也有所增强,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煤矿开采需求。但是,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还是存在薄弱点,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很容易出现煤矿资源浪费的情况。其次,我国当前主要的煤层还是以白垩纪以及新生代煤层为主,整个煤层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并且其内部存在较多的矸石,并且煤层区域存在厚度上的差异问题,开采人员要根据煤层厚度的不同落实不同的开采方案。其中,厚度小于1米的煤层,以我国当前的技术来说,还无法实现大面积的回采工作,开采效率较低。而对于厚度维持在1.2米左右的煤层,由于这些煤层内部的岩石较多,整体的回采率也较低。最后,厚度超过1.2米,小于1.5米的煤层,其内部的岩石厚度达到半米,也难以开展大面积开采工作。因此,针对这些煤层厚度额开采工作,还需要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和调查。

(二)储量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煤矿储量管理工作与煤矿开采、矿井谁以及开拓延伸等工程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煤矿开采效率水平。然而,从实际的管理工作上看,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开采设计工作时,缺乏明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无法细致表达作业的规程内容,也没有细化说明开采工作的具体落实方案。其次,很多储量管理人员都没有参与到煤矿开采设计工作之中,无法充分表明针对储量管理的工作意见。长此以往,煤矿企业必然会忽视煤矿储量管理工作的建设,无法及时对煤矿储量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监督[1]

(三)煤矿储量计算工作存在误差

煤矿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煤矿储量计算,计算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而煤层厚度和密度是决定储量计算结果的关键,也是需要管理计算人员高度重视的两个因素环节。然而,在实际的煤矿开采期间,由于煤矿回采工作、开拓延伸都会对煤层带来影响,因此煤矿开采的煤层在厚度、密度方面都存在差异问题。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如果煤矿储量管理人员没有主动更新和完善煤矿勘探报告信息,就很容易出现储量计算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最终导致煤矿储量计算图纸未及时修改,影响储量计算结果。

(四)资源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管理原则放到煤矿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同时,积极将私营煤矿企业进行国有改革,大大提高煤矿储量管理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为后续的管理工作落实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煤矿开采企业无法及时实现管理意识和管理思维的转型,其虽然能够在管理模式上朝着国有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核心管理理念还是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这些且大多过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影响,导致对于煤矿储量管理的工作较为忽视,进而出现煤矿资源浪费的的情况,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化的发展理念和要求。其次,这样的管理理念还会阻碍煤矿企业的发展,让煤矿企业过分沉溺于短期利益的追逐中,无法放远眼光,无法将长期利益落实到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之中,严重阻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使得企业无法平衡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最后,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还存在开采设计不合理、开采工作不专业的情况,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五)“三下压煤”问题

“三下压煤”问题是指铁路、水体和建筑物下出现压煤情况,最终导致煤矿储量无法得到及时开采和利用,不利于煤矿可持续化的开采建设工作。而煤矿储量一般都是由我国的专业部门和审查资质通过的煤矿企业进行勘探而获取到的,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后续煤矿开采工作的推进效率和方向。而一般来说,这些勘探人员是不会将“三下压煤”计算到整体的煤矿储量之中的,而煤矿企业自身也没有权利对“三下压煤”的煤矿储量数据进行更改

[2]

二、煤矿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也取得巨大突破,能够在各个行业中发挥技术优势。因此,当前的社会环境也具备将网络技术融入于储量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值得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关注。首先,网络技术在煤矿资源储量管理工作中可以积极实现储量数据的及时上报目标,一旦出现数据更改、变动的问题也能够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出现数据更新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其次,通过应用网络技术,还能够实现各个地区、各个级别的煤矿储量数据交换,有利于打破当前的煤矿储量数据壁垒,大大提高数据资源的互通性效果。最后,为进一步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价值,煤矿企业自身还应该加强对配套设施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完善,为网络技术的应用提供更为专业的空间和环境,有效提高煤矿储量管理的效率水平。

(二)强化煤矿企业的资源保护意识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将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准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开展工作,避免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煤矿资源储量管理机制,加强煤矿资源管理效能水平,从而有效规范煤矿企业的开采工作。其次,各级地方政府还应该充分突出政府职能优势,积极利用政府威信开展宣传工作,让社会各界都能够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都能够了解煤矿资源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煤矿资源保护意识。最后,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同煤矿企业保持联系,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对煤矿开采工作进行科学监督,确保煤矿企业能够将资源保护和资源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尽可能减少煤矿资源浪费的情况[3]

(三)强化技术管理力度

煤矿生产设计部门在开展井田采区设计工作时,一定要对采掘工作区域、开采水平以及运输环节进行科学设计,保证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避免出现设计方案不合理的情况。其次,有关技术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沿空送巷等技术的研究力度,大大减少工作面预留的阶段煤柱,确保设计工作能够安全合理,进一步提高回采煤炭资源水平。最后,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资料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优化力度,确保勘查人员能够利用专业设备在短时间获取到准确的地质资料,为后续的煤矿开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提高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煤矿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储量管理工作,将储量管理工作作为整个企业的管理核心。同时,还要充分意识到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实际管理工作的影响性,主动开展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加强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让其能够快速适应当前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和管理标准。其次,煤矿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储量管理人才计算能力的培训力度,确保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尽可能避免储量图纸数据不准确、不科学的情况,有效降低煤矿储量的失误率。

(五)尽可能避免煤矿资源乱采问题

煤矿企业乱采乱挖问题对于煤矿资源的合理管控是极为不利的,其不仅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问题,还会使得大量的煤炭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对此,我国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并严格落实法律文件规定内容,进一步提高煤矿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水平,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其次,煤矿企业要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煤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化的开采,既不会出现资源枯竭、短缺的问题,也不会出现资源开采效率过低的情况。最后,我国还应该贯彻落实奖惩制度,对于一些设计不合理、开采工作不科学、证件资质不达标的企业要及时进行整改、处罚,从而有效保证煤矿资源保护工作的推进[4]

(六)提高煤矿资源的回收率

近几年来,我国的煤矿资源开采技术虽然得到有效发展,但是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采煤技术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情况,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对此,煤矿企业首先应该加强采煤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煤矿资源的回收率,避免出现煤矿资源浪费的情况。其次,在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应该根据煤矿区域的特殊环境进行采煤手段的调整,根据地质构造情况、煤层厚度变化水平进行技术调控,大大提高技术运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避免出现技术应用不科学的情况。最后,煤矿企业还要积极同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保持联系,构建科学的企业交流关系,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采煤技术和回采工艺,并加大对外国技术设备的引进力度和研究力度,以此来提高我国的煤矿企业的资源回收率,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七)加强对执行储量工作的审批力度

煤矿储量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并且该项管理工作对整个煤矿企业都有着重要影响。而有关管理人员就应该积极按照程序开展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储量管理的规范性水平。其次,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在煤矿储量转入、转出以及注销环节中加强审批力度和报送效率。同时,审批过程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积极凸显实事求是的审批管理理念,禁止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最后,煤矿企业要积极完善和优化储量管理工作,细化管理政策内容和审批环节,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保护力度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保障煤矿资源的储量配置优势,我国应该严厉杜绝煤矿乱采乱挖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煤矿储量潜力水平,从根本上降低煤矿资源的浪费的问题。对此,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监督、引导当地的煤矿企业正确开展开采工作、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权利,提高煤矿企业工作的合理性水平。另外,煤矿企业自身也应该充分意识到煤矿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主动进行开采技术的优化和调整,尽可能延长矿井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煤矿资源的回收效率,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扬.煤矿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J].信息周刊,2020(6):119-120.

[2]马鹏程.煤矿储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改进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22(007):034-035.

[3]王晓鹏.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分析[J].2022(12):79-80.

[4]邓环宇.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5):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