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2

分析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价值

游健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中医科  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法,观察组应用针灸推拿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针灸推拿法,能够优化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针灸推拿;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临床价值

脑卒中疾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并且该疾病的进展十分迅速,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缺血性疾病,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实际调查显示,结合城乡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看,脑卒中逐渐成为导致我国国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肌张力主要指的是肌细胞之间因为相互牵引而形成的力量,伴有持续性和不随意性地收缩。本次研究针对的是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价值,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53~81岁,平均年龄为(59.18±4.05)岁,应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法;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52~80岁,平均年龄为(58.21±4.36)岁,应用针灸推拿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法,结合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组织开展关节训练活动,待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时可以加入关节松懈术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体位训练以及被动牵引机痉挛肌训练,必要情况下可以给患者实施物理疗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推拿治疗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给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第一步引导患者取仰卧位,确定患者的主穴和配穴,主穴包括三阴交、合谷、外关、内庭、风市、丘墟、足三里等等,配穴包括内关、曲泽、照海、极泉、内外膝眼、天宗、大陵等等。给针灸位置做好消毒工作,按照规范的针刺方法将针刺入到上述穴位,保持半小时的留针时间[1]。在整个针灸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特别是患者的表情变化,如果患者的表情出现异常要立刻停止针灸,避免患者出现晕针现象。每日坚持为患者针灸一次,持续一个流程,共计治疗三个流程[2]。第二步,实施推拿治疗。首先推拿患者的上肢,对于患者颈项两侧和肩胛周围来说,适合采用滚法推拿治疗,从患者的肩部位置开始,慢慢滚动到患者的手腕位置,反复推拿五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推拿活动,其中包括回旋上局、外展和内收等等。在整个推拿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痉挛症状需要立刻为患者进行松弛治疗[3]。对于患者的肩部、手腕以及肘部等位置,适合采取摇动推拿法,反复治疗两次。与此同时,还要按摩患者的合谷穴、肩井穴、手三里和尺泽等穴位,每日按摩半小时。第三步,针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推拿。引导患者仰卧位,应用滚法,将患者大腿上髂前上棘作为起点反复推拿,直到踝关节位置,然后使用拿法给患者患病肢体进行推拿治疗,重复五次,同时还要搭配肌肉松弛法。在给患者进行推拿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活动训练计划,通过内旋和外旋等工作,针对患者的髋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进行训练,此外还要按摩患者的承山、膝眼等穴位,按摩时间为半小时。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将治疗有效率分三个标准,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肢体功能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越好;使用生活调查问卷给患者测评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行x2检验,当P小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组别

n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观察组

45

78.25±8.35

92.03±5.55

对照组

45

64.16±7.06

77.25±5.68

t

8.644

12.485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x2,%)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45

20

23

2

95.56%

对照组

45

15

18

12

73.33%

x2

0.009

P

0.004

3 讨论

脑卒中疾病的后遗症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多见的是偏瘫,主要是因为运动神经受损所导致。与此同时,运动员受损还会造成脊髓活动增高,进而打破α2γ环路平衡,促使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发生改变,比如肘关节屈曲、足内翻、肩后缩下沉等等。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大多采用康复训练、药物疗法、以及手术、电刺激等方法进行治疗,因为药物疗法容易导致诸多不良反应,进而给身体造成伤害,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基于此,在给患者开展治疗工作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特征,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和治疗方案,起到缓解肌张力持续增高的效果,协调患者的姿势和运动能力。但是康复训练疗法具有较高的依从性,同时需要机械的辅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基于中医视角进行分析,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属于痉症范畴内,病因位于经脉至上,因此治疗重点需要围绕着疏经通络和滋阴养血等操作,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搭配针灸推拿法,针对相关穴位进行针灸,配合按摩和推拿手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结合实践研究发现,应用针灸推拿法开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证明,针灸推拿法的应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推拿法,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带给患者更加舒适的治疗体验感。未来,关于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完善和优化治疗方案,精进针灸推拿手法,确保治疗安全性,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贵双,霍松,彭彦生. 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9):1109-1110.

[2]陈淑珍. 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效果观察[J]. 人人健康,2020,(4):96.

[3]王长华. 探究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国疗养医学,2020,29(1):35-37.

[4]张婷,陈克军,李家蓉,吕小艳.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