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关于高职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牛思群

(临沂职业学院 )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伴随着1999年开始的我国高等教育扩招,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毕业之后走向社会,顺利实现就业并进一步创业,既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高职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政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高职生自身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自身的一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为看重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学生的诚信品质。因此,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自觉接受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在个人道德素质上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 高职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高职生所学专业和技能是否适应社会需要,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对他们的就业会产生重要影响。在目前我国“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下,高职生经过长期的艰苦拼搏,进入高职院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因而在校期间有的放松了自己的学习。其实,与最终实现就业相比,考上高职院校仅仅是人生道路的开始和起步,作为高职生,千万不要松懈,一定要有压力感。高职生要珍惜在校期间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试验、实训和实习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尽量获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努力提高自身求职的“含金量”。

3. 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因素。就业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自身择业能力水平以及人格特征等。这也是影响高职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就业中健全的人格特征表现为:就业挫折承受力比较强、富有竞争与进取精神、敢于冒险、善于合作、具有独立性。目前有些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表现为择业能力不足、择业能力水平不高以及人格不是很完善。高职生在校期间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就业心理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4. 高职生的就业观念。所谓就业观念是指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进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现在的高职生,有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就业期望值过高,摆不正自己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头脑中充满了精英意识,对工薪和岗位的要求过高,所谓眼高手低,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高不成、低不就,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市场出现“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有些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性工作,也不愿从事所谓社会地位低的工作。这些错误的求职观念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根据目前用人单位用工情况调查显示,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创业意志和创业精神;意志顽强,不畏艰苦,敢冒风险;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熟练并获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社会交流能力强,口才好,交际能力强,员工之间具有团结协作意识;有较强的管理和营销能力,善于及时抓住市场信息,有经营头脑;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能吃苦,肯吃苦;有创新精神,思想超前,应变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好的时间观念,敢于实践,不断学习。因此,高职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基础上,选择就业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求职的期望值,以便更好地抓住有限的就业机会,顺利实现就业。

二、高职院校因素

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高职院校设置的每一个专业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点,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满足学生的就业。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岗位需求,这个专业的设置就没有意义,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就业。从各个专业的招生规模来看,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增有减,有扩有缩。若专业的招生数量与社会需求量严重失衡,就可能会出现同一专业的毕业生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最后导致就业难度加大,人才出现过剩,或者某些职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2. 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所以学校应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有利于就业的其他能力,如社会适应力、团结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应优化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习方式等方面坚持实用性、可操作性、创新性为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原则,以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发展特长、适应社会为目标,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目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要求,势必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

3. 就业指导。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院校对学生通过进行就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帮助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参与求职择业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发挥特长,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培养就业能力,为以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内人才交流会、自荐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三、政府因素

政府因素虽然不是影响高职生就业的直接因素,但在宏观层面上影响着高职生的就业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高职生就业受到政府就业政策的影响。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事实证明,政府的就业政策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各级政府应认真研究就业形势,为高职生就业提高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 政府宏观管理对高职生就业的调节作用。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但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盲目扩大的现象也不容忽视。传统产业升级导致提供的岗位数大大减少,新增岗位数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为此,政府的宏观管理与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息息相关,必须紧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对高职生就业的调节作用。

以上影响高职生就业的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生将成为就业与创业大海中的弄潮儿,充分认识到影响高职生就业的这些因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能够更好地帮助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让高职生在就业与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