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3

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罗书鑫

上犹县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200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项目,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HI值及VAS评分、FMA评分及M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AHI值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HI值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及M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及M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上肢部位,缓解疼痛指数的同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利于病症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电针;肌内效贴;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FMA评分;MBI指数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多数脑卒中患者早期肩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佳,最终导致肩关节半脱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3]。因此,在临床上选择多种积极有效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53±3.29)岁。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3.69±3.5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基础治疗项目。(1)健康宣教:做好患者良姿位的摆放,以免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牵拉伤等。(2)选择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患侧三角肌和冈上肌等肩袖部位治疗,20min/次,1次/天,5天/周。(3)运动疗法:康复治疗师对患者实施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运动训练等,在肩关节功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实施仰卧位的肩关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训练,20min/次,1次/天,5天/周,2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4周。

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 选取穴位天宗、 肩髎、肩贞、肩髃、臂臑、合谷、中渚、后溪,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采取规格为40mmX0.30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治疗,75%酒精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针刺得气后留针,针柄连接电针仪(华佗牌SDZ-Ⅱ 型,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 司),肩髃与肩髎一组,曲池与外关一组,采用疏密波,频率为30 Hz,治疗强度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宜,其中肩髃、合谷,采取直刺,深度为0.5-1.5寸之间; 天宗、 臂臑为向上斜刺,深度为0.5-1.5寸之间;肩髎、 中渚,采取直刺,深度为0.5-1.2寸之间; 肩贞、后溪采取分别向前腋缝方向、合谷方向透刺手法,深度为0.5-1.5寸之间,20min/次,1次/天,5天/周,休息2天,2周为一疗程,总疗程4周。

治疗结束后,采取肌内效贴治疗:患者采取坐位,肩部自然下垂,屈肘90°,将“X”形贴布固定在肩部疼痛点同时延伸至两侧;然后将患处向外伸展45°,屈肘90°将“I”形贴布固定在肩胛上角内侧,最后,再采取“I”形贴布重叠在“X”形贴布上,以螺旋的方式向远处缠绕,每次贴扎维持2天左右,每次结束后换1次扎贴,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总疗程6周。

1.3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前后AHI值及VAS评分比较。AHI值:采取X线机拍摄患者的患侧肩关节正位片,测量肩峰至肱骨头的间距;采取VAS量表评估疼痛感,采取十分制,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感越严重。

(2)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MBI指数比较。对患者的肢体、语言等功能采取 FMA评分评估,分数越高说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理想;采取MBI指数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治疗前后AHI值及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HI值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HI值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HI值及V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AHI(mm)

t

P

VAS(分)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0

22.49±2.98

10.58±1.23

6.144

<0.001

6.40±0.38

1.35±0.08

5.016

<0.001

对照组

30

22.45±2.03

16.56±1.98

8.905

<0.001

6.42±0.43

3.94±0.14

6.335

<0.001

t

0.061

14.052

0.191

87.978

P

0.952

<0.001

0.849

<0.001

2.2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MBI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及M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及M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MBI指数比较(

组别

例数

FMA(分)

t

P

MBI(分)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0

16.38±5.23

46.59±6.94

11.316

<0.001

35.68±10.38

60.38±14.59

27.091

<0.001

对照组

30

16.42±5.27

31.24±5.24

9.772

<0.001

35.65±10.42

45.32±12.86

10.932

<0.001

t

0.030

9.668

0.011

4.241

P

0.977

<0.001

0.991

<0.001

  1. 讨论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具有良好的活动性与稳定性的特点[4-5]。迄今为止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制是大脑实质细胞发生异变,导致患侧偏瘫或患侧肢体肌肉力量的下降,在正常情况下,肌肉张力和肢体重力之间相互拮抗,而出现脑卒中后,肌肉力量就会下降,甚至变成零肌力,此时肌肉无法牵拉患肢,导致肌肉松弛,最终出现肩关节半脱位[6-8]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AHI值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HI值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及M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及M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本次研究可知采取电针结合肌内效贴利于改善肩关节,缓解疼痛感。现代医学表明在肩贞、肩髎、肩髃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起到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运动神经,促进通经活络,让局部血运充盈,改善气血循环,恢复正常血流速度,有助于达到改善上肢活动功能,发挥匡扶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病患者的目的。同时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这是一种自身携带弹性的胶布贴,可直接贴敷与患者患处,对骨骼肌肉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9-10]。肌内效贴可改善患者不良姿态,调整好胶布贴的位置,可有效促进肌群张力,维持良好的运动功能,借助施压在患者皮肤上的触觉输入,刺激脊髓内部的神经胶质抑制痛觉传入神经的输入,将疼痛炎性水平降至最低,并且肌内效贴的压力和张力与患者的本体感受器和皮肤感受器相互对应,利于错位关节恢复正常,改善运动神经,提高稳定性以及患者控制能力,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上肢部位,缓解疼痛指数的同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利于病症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游莹乔, 潘江, 张泓,等. 肌内效贴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1(3):381-385.

[2]胡锐, 唐浩琛, 熊伟,等. 肌内效贴联合电针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2, 37(4):501-504.

[3] Cheng C ,  Liu X ,  Zhu S ,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electroacupuncture for obese patients with binge eating disorder: A retrospective study[J]. Medicine, 2020, 99(49):e23362.

[4]姜大勇, 金莉花, 缪东初,等. 肌内效贴预防急性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观察[J]. 广西医学, 2021, 043(002):164-166,185.

[5]汪天娟, 刘坚. 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 贵州医药, 2021, 45(5):739-740.

[6]Song M ,  Liu L ,  Feng B ,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alloon D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J].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22, 12(5):16.

[7]席建明, 王慧灵, 李瑞青,等.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 43(5):401-405.

[8]刘宝祥, 胡川, 王欣. 上肢加压振动联合悬吊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及功能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 2022,37(4):200-203.

[9]汪天娟, 刘坚. 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 贵州医药, 2021, 45(5):739-740.

[10]陈亮, 王进, 吴桂鹏,等. 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结合物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疗效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31(5):49-498.

课题号 :SZYYB2021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