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周极东

四川省德阳市华山路学校 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自新课改概念提出至今,各科目教师们在各个层面上都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至今显有成效,而小学时期是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第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质、激发其浓厚科学兴趣的重要时期。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着重推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应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针对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方式的整体调整,应以科学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改为指导,以提高学习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

前言

科学是小学生认知自然、了解世界的基础学科,通过有效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科学还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关键课程,有助于学生更为真实的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品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教学指标的完成情况,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质量,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引入生活、优化问题、组织实验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科学创新与教学创新的时代背景

现阶段国家正积极倡导科技兴国、科学创新举措。“智造中国”“科教兴国”作为当代中国宏观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已逐渐被广大人们接受并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和奋斗目标。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开始,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该阶段学生开展高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在当前历史发展背景下具长远价值和重要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这个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工作是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实践科学、热爱科学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科学素养、构建扎实学科方法理念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在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时,理应与国家宏观发展同步,与时代历史责任同频,根植教材教纲,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果。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导入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浅,与一些科学现象和认知背道而驰。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程导入过程中要引入一定的生活案例,从学生最熟悉的部分开始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将会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探索兴趣。同时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科学知识的生活适用范围和条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可行性。例如,在《呼吸与健康生活》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用课件播放花样游泳视频,然后问学生:“除了会游泳外,还有一项成为花样游泳选手必须具备的技能。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学生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我出示了花样游泳队员在水里训练的照片,并对学生说:“因为肺活量不同,所以个人憋气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普通人可以在水里憋气1 ~ 2.5分钟,但花样游泳队员平均憋气3分钟。那么普通人如何使“技能”变得更大呢?“这样形象生活化在介绍过程中,不仅结合了生活实例,也创造了教学问题,从而在问题的驱动下,将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得后期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分析能力

小学生们们年龄比较小,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依据学生们的这一本性特点,我们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就可以适时的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科学知识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唤醒学生们的求知欲,在学生们找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还能提升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玩放大镜》这一课时,该课教学主题中有一个“玩”字,小学生们对“玩”自然没有免疫力,所以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都玩过放大镜吗?都是怎么玩的呀?”生:“我可以用放大镜看清很小的字!”“小时候,我用放大镜观察过蚂蚁!”“老师,我可以用放大镜在白纸上写字!”“我可以用放大镜让纸冒烟!”等等,学生们都积极的回答着,师:“对,大家说出了放大镜的两个作用那就是放大和聚光,那你们知道老师可以用放大镜干什么吗?”同学们听后都摇摇头,于是,我就拿出放大镜,对折白色的墙壁,并调整好放大镜与墙之间的距离,这时墙面上就会出现窗外彩色的、倒立的画面,学生们都非常惊讶,也非常好奇这是怎么“造”出来的。进而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很自然的引导学生们进入放大镜“成像”作用的学习,很好地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组织实验,加强基础理解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验证抽象理论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实践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在实验操作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猜想问题或探究话题,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展开实验活动,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如在教科六年级上册用纸造一座“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小桥梁建造师”的实验活动,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加强。同时,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思考问题,如“怎样让建造出来的桥梁更坚固”“在建造桥梁的时候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桥梁的承重与什么有关”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探究的方向,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此外,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融入其中,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思考,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细节,纠正错误操作,保证实验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目前,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教育行业当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老师要学会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更加直观地全面地展现出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通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信息技术目前在课堂上有很多种应用的形式,比如微课、创设情景等等。老师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带领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

例如,讲解“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食物在进入人体之后到排出去的这一过程,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同学们制作一个简单的微课视频。从介绍口腔的作用到食管和胃部以及小肠和大肠的作用,帮助同学们简单快速地了解身体的几个消化器官。使其能够借助生动直观的微课视频,掌握每个消化器官的特点和功能。微课本身具有短小便捷的作用,相较于教师口头上的讲述,其可以在视觉上直接为学生输送知识信息,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该课的学习。同时,同学们在没有听懂或者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直到学会为止。

六、结束语

小学科学是一门给予学生科学启蒙的学科,大多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因此,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注重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他们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从而是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丽丽.探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1(8):83.

[2]邓仲山.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J]家长,2021(13):165-166.

[3]郝安军.“生本课堂”理念指导下科学教学的原则及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1(15):69.

[4]吴林林.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1(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