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控的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3
/ 2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控的优化研究

曹文璞

杭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轨道交通工程中,风险管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逐步朝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需要做好安全管理,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因此以地铁为例,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类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风险管控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控的优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运营安全

引言

为全面落实并推进此项工作,有关单位提出了多种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风险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交通风险识别、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风险实时感知等。但根据现阶段相关工作的实施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投入市场使用的多种交通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均未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预期效果。

1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理现状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正在由建设为主,转向建设与运营管理共同发展的阶段,在运营管理中,风险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内容,但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如下。收集信息会受到渠道和方法的限制。收集的信息存在不充分、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对风险不能快速识别,并实时进行分析处理,一般都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后,风险管理系统才刚开始反应,风险的预警存在一定滞后性,前瞻性不足,这也导致大部分风险事件只能事后处理而不能事前预防。对影响运营安全的风险源不能精准有效识别。风险的判断较为被动、主观,管理模式粗放,主要依赖外部表象信息,对风险的判断缺乏预测性,整体的风险管理主动性不足。存在失灵现象。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经营企业在风险管理上还不够重视,还没有建立信息收集、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及后期评价的闭环管理机制,并且风险管理的系统、规则更新不及时,迭代周期较长,当外界的环境改变、风险特征发生变化后,风险预警的准确性下降很大,难以实现自我更新,去适应这种外界的变化。比如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属于很严重的危机事件,也是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目前的风险管理系统对风险的识别却比较滞后,只能做事后决策,也导致发生风险事件时不能提前准备、及时响应、未雨绸缪。

2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2.1行车安全管理

在地铁运营中,行车安全管理的主要环节在于调度指挥、列车驾驶、接发列车以及调车作业等,需要明确驾驶员、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的职责与义务,加强安全培训,警惕错发调度命令、错办进路、列车冲突/挤岔/脱轨、列车追尾、冒进信号等风险的发生。为了确保行车安全,需要做好中央与车站的统一指挥,严格执行“双人确认”“复诵”制度,完善通信系统,避免信号丢失、通信故障等情况。在列车驾驶安全管理中,需要警惕列车挤岔、冲突、错开门、夹人夹物、错误理解行车指令等情况。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需要注意自动列车防护装置的运作情况。

2.2碰撞风险预警与紧急制动

完成对风险的识别后,开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的碰撞风险预警与紧急制动。在此过程中,应明确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的控制主要由碰撞提醒阶段、碰撞预警阶段、人工制动阶段与紧急制动阶段四个阶段构成。为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与合理规避,在驱动车辆行进过程的识别程序中,设置合理的安全距离,当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识别到前方存在风险或障碍物且继续行进可能会发生碰撞风险时,识别的信号将通信网络反馈到控制端。前端在接收到信号后,车辆将进入碰撞预警阶段。此时,可根据反馈的信号划分预警等级,以此来掌握发生碰撞风险后可能出现的后果。在此基础上,驱动人工制动,当人为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时,终端将立刻启动紧急制动程序,通过此种方式,解决人工制动无法及时应变的风险处理问题。

2.3建立闭环管理流程,形成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如果不能实现闭环,就不能有效地提高风险管控的能力和效果。根据风险标签,有针对性地识别出风险源及对应的风险因素后,需要根据风险的各类要素确定风险的大小,并根据风险的大小执行不同的管控措施及落实不同级别的管控(目前比较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LEC法和RC法。LEC法主要根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暴漏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RC法主要根据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此外还需要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及时进行排查和消除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合理优化,因此需要建立“风险识别—风险管控—风险复核—风险处置与消除—风险分析和反馈—优化风险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并形成按年总结提升、按月排查优化、按日日常报告的风险管理体系,将每次的风险管控数据聚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提升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能力,实现整体的风险管理系统的持续性优化升级。

2.4安全风险预警与隐患排查整治机制

因重大风险管控失效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运营险性事件参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险性事件信息报告与分析管理办法》附件中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运营险性事件清单)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后,各级组织应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对管控措施进行完善改进,并建议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力争在事故发生前就能对风险进行管控。另外还需建立隐患排查整治机制,主要是对目前识别的风险管控情况进行排查,对发现的管控措施未落实、失效或不适用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因对已识别风险管控不到位而造成风险失控,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结语

总的来讲,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点较多,且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对风险的识别及管控方式也需与时俱进,通过对目前的风险管控体系进行持续,能有效保障运营生产安全,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熊栋宇,黄魏.城市轨道交通生产系统网络安全设计方案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3):81-86.

[2]姜立群,刘畅,井柯.城市轨道交通CBTC信号系统网络安全方案[J].自动化博览,2018,35(12):56-59.

[3]蒋永兵.地铁综合监控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及对策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0,4(23):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