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7
/ 2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

闫岩

朝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为保证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质量,应当要重视对于土地的利用以及开发。土地的类型不同,其所适合种植的作物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开展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便是实现在合适的土地上进行合适作物的种植工作,从而确保农业生产或的顺利进行,对土地的利用效果进行改善,从而获取更高的土地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以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土地利用的差异性以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就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展开简要探讨。

关键词: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经济效益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土地之间往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适合种植的作物类型不同。因此,不同地区的农民在土地利用和取得的效果方面也具有不同的经验,而这也是我国不同地区经济作物、生产习惯存在较大不同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土地经济效益的提升,应当要针对于土地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利用模式,并对其实际的种植效果进行分析,因此需要开展针对于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工作,从而对我国现有的土地生产模式进行优化。

  1. 土地利用差异性分析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情况能够综合反映出国家的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不同地区的农民来说,其在生产行为方面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而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气候因素或者土地政策的不同,其与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特点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农民在利用土地进行耕种作业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用方式或者利用模式都会对土地本身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且影响也会有所差异,具体体现在土壤中的养分、保水保肥能力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土地的质量产生影响,进而使得土壤的经济效益水平发生波动。因此,考虑到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对土壤质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应当要通过进行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的探讨,从而为土地利用提供科学的指导。

  1.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概述

农户利用土地开展耕种活动,而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支持农户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经济支柱。由此可见,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性是较大的,只有加强对于土地利用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土地的实际条件情况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形式,才能够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创造更高水平的经济收入。因此,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工作的开展,不但能够对土地未来的质量产生影响,而且也关系到土地的演变过程以及未来的收益水平。通过对土地利用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为农户开展耕种作业提供指导,不但能够为农户创造良好的收益,而且也有助于对土地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研究区域选定

本次进行的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工作所选择的试验地区为丘陵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气候特征,且日照时间较为充足,但降水量分布不均,在夏季和秋季较为集中。在该试验区内的主要作物类型为玉米、红薯、小麦、花生和油菜,整体来看种植模式较为单一。

3.2土地利用模式选取

依据试验区内农户的种植习惯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本次试验工作主要分为五种土地利用模式来开展研究工作,分别为FBF(粮、豆、粮间、套作);VEV(菜、经、菜间、套作);FEV(粮、经、菜间、套作);MONO(单一粮、经);FFV(果、粮、菜间、套作)。

3.3试验设计

在试验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对试验所需的各类作物进行了分配,并在分配结束后将不同的作物按照试验要求投入到了具体的试验过程当中。本次试验采用的作物类型为马铃薯、蚕豆、小麦、榨菜、油菜、玉米,这些作物种植所需的肥料种类大体相同,只需要在具体的比例方面作出调整即可。

3.5样品采集

试验人员选择了在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作物收获季节进行样品的采集工作,并采用了多点混合取样的方式进样品采集。在对样品开展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试验人员需对pH值、有机质、全氮以及碱解氮等数值进行测定,按照测定顺序,分别采用了水土比法、重铬酸钾滴定法、半微量开氏法和碱解扩散法。

3.6结果分析

试验人员通过对测定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将其导入SPSS软件内进行数据的配对分析,从而根据获取到的结果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按照由多至少的顺序对不同土地利用模式进行排序,结果为FEV、FFV、VEV、FBF、MONO。

  1.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试验的结论

结合试验结果进行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试验人员发现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也会导致土地的经济系数出现较大差异。而对于土地经济系数来说,其本身与土壤性质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联性,结合试验结果分析来看,单一化的土地利用模式投入量较小,且管理细化程度不足。由此可见,为实现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的完善目标,应当要结合土地经济系数来作为土地利用模式的选用依据,进而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

基于本次开展的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试验工作所获取的结果来看,首先,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会对土壤肥力产生影响,因此应当要通过在科学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强度,进而保持土壤的肥力。单一化的土地利用模式对导致土地的利用强度较低,且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对土壤肥力的干扰程度较小;而间、套等土地利用模式与其适配的管理实践方法能够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对土壤的干扰程度也会有所增加。因此,选择科学的土地利用模式,并结合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管理实践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化运用提供了保障。其次,土地经济系数与土壤性质两者之间也具有紧密的关联。在本次试验工作中选用的几种土地利用模式均能够实现土壤肥力的提升,但是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所产生的土地经济系数变化程度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经过对比分析,能够发现单一的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地经济系数影响效果较差,而间、套的土地利用模式便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种植的经济效益。

结合上述的试验结果,为保证农户能够选用科学的土地利用模式,并结合合理的管理实践方法来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应当要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能够掌握良好的土地管理知识,进而创造良好的种植条件,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由于不同区域的经济条件有所不同,且不同政府部门颁布的土地政策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导致了不同土地的利用差异。为实现土地的合理规范化使用,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应当要积极开展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的工作,从而分析土地肥力变化与土地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从而实现提升土地创造效益水平的目标。但考虑到我国在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方面仍然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土地管理力度,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从而切实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龙,彭敏,成杭新等.全国主要农耕区富硒土地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模式[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22,44(06):833-841.

[2]贺凯.基于规模的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3):51-54.

[3]梁丽英,梁彦庆,黄志英等.中国省域土地经济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03):26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