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肝癌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7
/ 2

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肝癌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彭丽

赣州市人民医院 341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肝癌患者输血过程中将血栓弹力图检测方法进行应用的效果情况。方法:于我院展开本次实验研究,以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数为100例,其均需要接受输血干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其中实验组采用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检测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法,对比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检测的活化凝血酶时间和血小板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更低,纤维蛋白原更高,数据均与对照组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血栓弹力图应用在肝癌患者输血过程中,效果显著,可明确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原因,指导医师有效救治。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肝癌患者;输血干预;应用效果

     肝癌是临床中的常见病,此疾病主要是指肝脏在肿瘤细胞侵袭下而出现的肝功能异常情况,临床通常给予患者手术治疗。从实际情况来看,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血,不利于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  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监测。血栓弹力图是一种采用数字和图像等方式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监测的方法,在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1]。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以我院选取肝癌输血患者为例,将血栓弹力图进行应用,具体实施分析如下。

1资料分析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在我院展开,开展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选择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术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情况,需要给予患者输血干预。本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命名。实验组(n=50),其中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27例和2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6岁-88岁,患者均值为(65.45±3.23)岁。对照组(n=50),其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别为29人和21例,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90岁,年龄最小值为54岁,患者的年龄均值为(65.95±3.66)岁。借助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变量,结果均表示其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此次对比实验成立,符合实验开展标准。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输血干预前后给予凝血功能检测,其中对照组采用方法以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法为主,实施中主要对患者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进行检查,操作过程均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展开。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检测方法,操作过程主要对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血块形成速率、凝血块形成时间、最大血凝块强度和凝血综合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测。

血液输注标准:在完成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后,针对活化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较低的患者,需要给予患者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针对纤维蛋白原在15g/L以下的患者,则需要给予患者冷沉淀输注,针对血小板输注技术在50×109/L以下的患者,其输注机则需要应用血小板。本次研究应用的血栓弹力图仪为TEG5000,其中的凝血时间正常值在5-10min,如果时间在10min以上则表明患者存在凝血因子活性差的情况,需要给予患者新鲜冰冻血浆补充。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凝血块形成时间正常值在1-3min,其血块的形成速率通常在53-72度,如果其反应时间在3min以上或是血块形成速率在53度以下,则需要给予患者冷沉淀补充。而最大的血凝块强度值正常范围在50-70mm,如果检测值在50mm以下,则需要给予血小板补充。

1.3统计学方法

   对比数据差异,以统计学方法为准,对统计学软件版本进行选择,确定为SPSS20.0,计算统计过程中的数据主要为计量资料(x±s),验证方式为t值,随后对结果进行观察,如若结果显示P>0.05,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检测的活化凝血酶时间和血小板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更低,纤维蛋白原更高,数据均与对照组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技术指标进行比较(x±s)

组别

活化凝血酶时间(s)

凝血酶原时间(s)

凝血酶时间(s)

纤维蛋白原(g/L)

血小板(×109/L)

实验组(n=50)

32.56±8.23

11.03±3.11

19.11±3.23

2.98±0.11

12235.34±554.34

对照组(n=50)

35.18±5.33

14.34±3.45

21.65±4.34

2.55±0.43

12256.45±567.67

t

1.889

5.039

3.320

6.850

0.188

P

0.062

0.000

0.001

0.000

0.851

3讨论

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对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多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分析的方法,同时可根据凝血块形成曲线图,将人体的凝血过程进行最大限度的模拟,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2]。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将血栓弹力图检测方法进行应用时,其比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更能够将凝血产物无血小板参与状态下的凝血状况进行展示,改善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3]。其中活化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可将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因子活性进行反映,而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则可将人体纤维蛋白的情况进行反映,并且其反映人体凝血功能异常的时间更短,在纠正肝癌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方面和输血指导方面更具有应用价值[4]

综上所述,在肝癌患者输血过程中将血栓弹力图进行应用,可明确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原因,指导医师有效救治,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沈蓉.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以及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J]. 系统医学,2022,7(15):99-102.

[2] 曾岚. 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危重症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指导输血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6):116-118.

[3] 李春艳.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指导大量输血患者血浆输注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 实用医技杂志,2021,28(5):636-637.

[4] 李卫. 血栓弹力图在产后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输血管理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