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陈孟沂

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018

摘要目的:分析为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筛选40例确诊为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选自2020年4月—2022年5月,按照干预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护理中,可改善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引导患者积极配合进行治疗。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阻肺;急性发作;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慢阻肺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且患者在长期治疗期间会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从而影响其身心质量及治疗依从性[1]。在慢阻肺急性发作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导致其产生烦躁情绪,为避免影响治疗依从性需在治疗同时辅助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工作,通过细化、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治疗期间负面情绪,从而积极配合进行治疗,为进一步明确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本文遴选4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2020年4月—2022年5月)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干预方法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中男/女=12/8,年龄42~78岁(均值59.25±10.31岁),病程6~42小时(均值23.14±8.14小时);对照组中男/女=11/9,年龄41~79岁(均值59.55±10.24岁),病程6~43小时(均值23.28±8.14小时),2组性别、年龄、病程,共3项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差异(P>0.05),可展开研究。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齐全者;②结合临床症状、相关检查确诊为慢阻肺;③慢阻肺发作期;④依从性较高;⑤知晓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重度感染性疾病;③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④精神及心理疾病;⑤临床资料丢失;⑥自愿退出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同时准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并认真观察其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医师展开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焦虑缓解,护理人员认真接待患者,并主动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同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达到消除其负面情绪的目的;指导患者放松身心,并为其播放舒缓类音乐,达到分散其注意力的目的。告知患者心理状态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影响,使其在治疗期间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配合进行治疗。(2)提高治疗信心,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分享疾病演变过程,同时及时为其反馈治疗信息,帮助其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其次在条件允许下为其介绍同病室病友,并邀请恢复良好者介绍治疗经验,提高其治疗信心。(3)合理沟通,护患沟通期间,护理人员需保持亲切、耐心的态度,使用爷爷、奶奶等称呼,同时密切关注其心理需求,并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支持。(4)合理控制沟通频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沟通频次,为其灌注积极治疗的理念,并主动为其提供心理疏导方案,缓解其内心不适感。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心理状态,参考SDS、SAS量表评价,临界值53分、50分,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2]

分析两组生活质量,参考QOL量表从生理、心理、健康等维度评价生活质量,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数据以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以(±s)、t展示;计量资料以(n,%)、(X2)展示,有统计差异以P<0.05展示。

2.结果

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s,分)

组别

SDS评分

SAS评分

QOL评分

对照组(n=20)

36.58±1.31

34.51±1.12

82.11±4.72

观察组(n=20)

44.22±1.05

43.22±0.82

90.87±4.21

t

4.445

2.938

5.228

P

0.000

0.001

0.000

3.讨论

慢阻肺多会累积肺部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病情发展至中后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不仅可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可威胁患者生命。慢阻肺急性发作后患者因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产生强烈心理不适,为确保其积极配合进行治疗,需辅助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工作[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见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身心状态,减少疾病对患者心理、生活等的影响。心理护理干预工作从焦虑缓解、提高治疗信心、合理沟通等方面入手,在遵循循证医学知识的同时,通过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发挥心理治疗的作用;其次在护患沟通期间护理人员通过分析其形成负面情绪的原因,从而给予其针对性心理疏导,在提高其治疗信心的同时,改善其负面情绪,使其以积极、乐观的状态配合进行治疗。此外在沟通期间可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并引导其主动分享治疗经验,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照料及心理疏导,满足其治疗期间身心需求

[5]

综上,心理护理的实施可明显改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恢复,改善整体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临床研究,2023,31(01):171-174.

[2]李媛媛,周欣欣,刘伟伟.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状态中的护理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0):1237-1240.

[3]戴美芬.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负性情绪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05):136-139+144.

[4]高晓燕.个性化护理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中的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2):1502-1503.

[5]王小丽.细致化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的改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45-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