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引导下置入空肠营养管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胃镜引导下置入空肠营养管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刘小兰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            017000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置入空肠营养管的术中配合及体会。方法对30例需行肠内营养(EN)的患者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空肠营养管,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予以配合及指导,观察置管成功率。结果30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置管深度(85±3)cm。结论在不断积累经验中掌握技巧,更好地配合医生顺利置入空肠营养管,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有利于提高置入空肠营养管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胃镜;空肠营养管;护理配合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已成为共识。尤其近几年经胃镜下置入空肠营养管术用于临床治疗的疾病愈来愈多,效果明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这对维持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均具良好作用[1],逐渐成为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措施。我院对30例上消化道狭窄(包括良、恶性狭窄)、营养不良的危重患者行经胃镜下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6岁,其中重症胰腺炎12例、食管癌伴狭窄2例、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4例、胃癌术后胃空肠吻合口狭窄2例;本组30例患者的心脏及血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意识清醒,完全能沟通并能积极配合胃镜下置管。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选择奥林巴斯GIF-H 260胃镜、异物钳、空肠营养管。向患者讲解放置肠内营养管的目的、作用、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使患者认识到其重要性,主观上给予配合。术前使用1%盐酸丁卡因胶浆5 g喷洒咽后壁,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减轻患者不适,以更好地配合置管。

1.2.2术中配合患者取左侧卧位,用石蜡油润滑营养管前端,用下胃管的方法将营养管置入胃内,尽量做到动作轻柔,避免对食道及胃黏膜造成损伤。置管后,患者口中放入牙垫,进胃镜,镜下见营养管前端,此时从活钳孔道放入异物钳,用异物钳钳住营养管前端,以胃镜引导,将营养管送入空肠,边进镜边送管,直至营养管前端完全进入十二指肠水平部,毕罗Ⅱ式术后,患者将营养管送入输出端。退镜时,固定营养管鼻端,退镜时速度应慢,鼻端营养管适当增加阻力,避免营养管脱出。向营养管腔内注入10 ml生理盐水,并将导丝缓慢抽出,营养管前端自然卷曲呈螺旋状。固定营养管并记录留置长度。放置后患者摄片,了解空肠营养管是否在Trize韧带以下。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家属对经胃镜下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缺乏认识,有不同程度恐惧、焦虑、抑郁,尤其不易接受插胃镜的不适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患者对肠内营养的效果持怀疑态度。插管前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肠内营养的优点及对疾病治疗和恢复的帮助,疏导病人,消除患者紧张和顾虑情绪,接受并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协助其进行血、尿、大便常规及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2)保持口腔清洁,除去活动性义齿。(3)术前禁饮、禁食8小时。(4)术前15min嘱患者含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备好供氧及吸痰用物。

2.1.3 用物准备Olympus GIF H260型电子胃镜,华瑞三腔空肠营养管(外径0.3cm,长150cm)、异物钳。

2.2 术中配合护士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协助其固定好牙垫,置好碗盘,嘱其放松,先将空肠营养管润滑后从鼻孔处插入约15cm,医师随后进胃镜,在咽喉部可见空肠营养管,护士应持用异物钳夹住空肠营养管头端,后退异物钳使其靠近胃镜头端便于胃镜推送,医生轻柔推送胃镜带空肠营养管过食管上口至食管,观察食管、胃十二肠有无病变及梗阻,轻柔操作推送胃镜带空肠营养管至十二指肠降部,并尽可能深入至屈氏韧带附近;护士固定空肠营养管,持异物钳钳夹空肠营养管保持原位,将胃镜退入胃腔,松开并后退异物钳至胃腔;随后护士第二次用异物钳夹住胃腔段的空肠营养管,继续推入十二指肠,直至置管长度为105cm止;术毕退镜时,动作轻柔,异物钳夹住管端边插边退镜,退至食管时,采用旋转式退镜法以避免空肠营养管随胃镜移动。调整空肠营养管至满意位置并固定好,注射生理盐水检查空肠营养管是否畅通。再次确定空肠营养管的位置,可立即行腹部透视定位,据生理弯曲判定空肠营养管前端位置,必要时经营养管注入20%泛影葡胺经X线透视判定空肠营养管远端位置。空肠营养管的标识上注明置管名称、操手者、时间、测量管外漏部分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3 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无发生误吸、腹痛腹泻、穿孔、消化道出血及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营养管均达十二指肠乳头下20cm以上。平均操作时间(从置管、插入胃镜至撤去胃镜)为12~25min,平均(16±5.2)min。

4 讨论

肠内营养可避免因长期禁食引起的肠黏膜萎缩,保护肠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避免发生肠道细菌易位,有文献报道肠内营养效果与肠外营养相似,应提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我们的体会是要想提高留置空肠营养管成功率的关键技术如下:①胃镜应尽可能的深插入十二指肠降段并拉直镜身;②掌握、协调好退镜和送营养管反向运动的速度。术前需要护士耐心地疏导病人,消除顾虑,告知患者鼻胃镜的舒适性及插管过程中如何配合,使患者在放松状态下接受及配合治疗是置管成功的前提。置管过程中护士和医生配合要协调;术中操作要准、要稳,和医生配合要协调,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进行;活检钳夹胃肠管的位置和退鼻胃镜及退导丝的速度均是置管成功的关键。术后营养管的固定和营养液的合理输注是进行有效肠内营养的重要保障30例患者经鼻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各项化验指标有了很大改善,为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Plauth M,Roake AE,Romanink P,et al. Post2feeding hyperam2monaemia in patients with transjugular intrahe patic portosystemicshunt and liver cirrhosis:role of small intestinal ammonia releaseand route of nutrient adminstration[ J ]. Gut,2000,46:8492855.

[2]熊学英. 在鼻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配合及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6):671-672.

[3]于洪波,戴林,李爱萍,李军婷,卢盛明,白成。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21例及疗效观察[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2):129-133

[4] Boulton Jones JR,Lewis J ,Jobling JC,et al. Experience of post - pyloric feeding in seriously ill patients in clinical p ractice[ J ]. Clin Nutr,2004,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