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CT、MRI:影像诊断的“三驾马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X光、CT、MRI:影像诊断的“三驾马车”

修志刚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几乎每一个来到医院的人都做过X光、CT和MRI检查,它们是医学影像学常用检测手段,被称之为影像诊断的“三驾马车”,三者各具特点,在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讲,影像学诊断技术(改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如同“天文”般难以理解,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说一说影像学诊断“三驾马车”。

一、X光

X光就是百姓俗称的“拍片子”,主要利用X射线扫描人体完成影像检查,X射线成像原理主要建立于X射线本身提醒(特性?)与人体组织结构特点基础上,X射线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的电磁波,具有一定穿透性,但人体组织间密度与厚度存在差异,当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能够(删掉吧!)被不同程度吸收,剩余射线在荧光效应与感光效应的作用下可以直接在荧屏、X光片上得到不同影像,接下来,医生可以通过形成的影像进行识别,以影像形态与浓淡变化(删掉)为依据分析是否处于正常。

人体组织密度各有不同,根据密度高低划分为高密度、中等密度与低密度,骨、钙化灶等属于高密度,肌肉、软骨、神经以及实质器官等属于中等密度,脂肪、胃肠道、呼吸道气体等属于低密度,因此,骨骼肌肉系统以及胸部主要采用X射线进行检查,而肝、胆、胰腺、大脑、脊髓等部位主要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为什么高低密度行X线检查?中等密度行CT检查?有文献支持?)。值得注意的是,X射线具有一定放射性,且能够产生电离效应,过量接触X射线易产生放射损害,虽然X射线照射剂量在GBZ130-2020规定的个人照射剂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但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X光检查,特别是儿童、孕妇,应慎重选择,如非必要不宜进行,必须检查时应做好规范防护。

二、CT

CT是指利用X射线束扫描人体需要检查部位,获取人体结构信息以及病理生理信息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其主要有X射线球管、计算机以及探测器等组成,CT探测器的作用是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将其转变为可见光,并利用光电转换器将其转变为电信号,随后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利用计算机处理,获得数字化重建断层图像,CT对密度的分辨率明显优于普通X射线,可以进一步扩大人体检查范围,提高病变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

在X光的介绍中已经提出,人体不同组织密度不同,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也不尽相同,而CT在这一点上与X射线基本相同,CT成像中黑影区域为低吸收区,也是就是低密度区,肺部为最典型的低密度区,白影区域为高吸收区,也就是高密度区,比如骨骼,但是与X光成像相比,CT对组织密度的分辨率更高,这也是CT突出的优势。CT另一优势为CT对所谓的高密度与低密度有量的概念,借助CT值评估组织密度的高或低是普通X射线尚不具备的优点(删除掉)。除此之外,CT扫描多为容积扫描,所得图像为连续断层图像,通过后处理软件,可以行MPR、MIP、MinP、VR等后处理重建,可以为临床提供丰富的临床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多为横断面,而临床在检查时,为了充分显示整个器官状态,通常需要多帧连续断层图像,因此,每一张CT片上都会有若干个小图像。(此段删掉!!!)

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如脑损伤、脑出血、颅内肿瘤、椎间盘脱出、椎管内肿瘤等;对头颈部疾病同样具有良好诊断价值,如早期鼻窦癌、早期鼻咽癌、眶内占位病变、耳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对胸部疾病,CT检查具有较高分辨率,如支气管狭窄、纵膈肿瘤、淋巴结增大、中心型肺癌等;另外,CT检查对X片检查难以显示的心血管、大血管等疾病诊断更具优越性,也可以应用于腹部与盆腔疾病的检查,尤其是占位性病变、外伤性病变与炎症性病变。

三、MRI

MRI即磁共振,主要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共振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属于核物理现象,参与MRI成像中的因素比较多,且十分复杂,涉及内容更为专业。简单来说,MRI主要是用被检者置于强外磁场中,通过发射无线波的方式促使选定组织中电子产生激励,随后瞬间关闭无线电波,接收患者体内发出的磁共振信号,最后利用磁共振信号重建图像。

MRI成像参数较多,包括T1、T2、自旋质子密度等,而不同组织结构的参数不同,以肝部为例,正常情况下,肝脏T1值为14--170,而肝癌患者T1值则可达到300--450,临床医生借助这种差异则可以获得选定层面各种正常以及病理组织影像。MRI影像与CT相同,同样采用不同灰度黑白影像反映身体健康状况,但是,CT成像只能够反映组织密度,而MRI成像可以反映T1、T2以及自旋质子密度,脂肪在T1成像中呈白色,大脑与肌肉呈灰色,而骨与空气则呈黑色,但要注意,T1与T2反映时间不同,因此,T1与T2成像相同组织灰度会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另外,不同病理组织信号强度也会有所差异。

相对而言,MRI对解剖结构的显示更为逼真,且能够清楚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尤其适合骨骼、腹部、肌肉、盆腔、乳腺、神经系统的检查,但其对钙化灶显示不敏感,极易受到金属异物以及运动伪影的影响,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偏差。

总而言之,X光、CT、MRI是影像诊断“三驾马车”,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技术,各具优劣,我们应主动学习、加深了解,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发挥影像学技术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