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

李勇

510802196607250713

摘要:随着现代机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机器的结构日益复杂,机器的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机器的维护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做好机器维护工作,不仅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根本,而且对机器维护效率的提升和机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施工设备维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修

引言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设备和设备也朝着科学化、智能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外界条件等因素而导致设备失效。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和可持续运行,为了改善产品质量和增加利润,必须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1.工程机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思维的限制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工地上,许多的建筑师和指挥人员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效果,对设备抱着“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心态,对工程机械抱着重使用,轻维护的心态。久而久之,建筑机械一旦出现问题,一般都要等到机器完全坏掉,需要大规模检修的那一刻。所以,设备的维护成本要比所需的维护成本高得多,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不利于公司的运营。

1.2缺乏维修的基础设备

某些较为先进的设备,对零件的品质、燃料、润滑油、液压油的品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公司为降低成本,往往会向采购人员索要价格相对低廉的零件和油料,然而价格低廉的零件和油料的品质绝对不能得到保证。也有极少数的采购人员,缺乏敬业精神,购置了与机器不匹配的零件,造成了某些较为先进的机器,由于使用了品质无法保证的零件和油料,造成机器过早地报废,进而影响了机器的使用效果。另外,由于建筑工地现场的地形条件的制约,也会对工程机械的维护零部件的采购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造成零部件的订货期过长,进而造成了设备的停机时间的延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3维修技术跟不上时代

由于维护技术力量薄弱,无法将先进的电脑技术与测试技术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所以,在生产精度日益提高,结构日趋复杂,控制技术日趋成熟的现代化设备中,仅靠经验,难以迅速找到故障所在。许多施工企业没有配置充足的设备维护人员,或是维护人员的技术与需求不符,不能在最快的速度解决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停机时间的延长,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维护的质量。

1.4维修工作滞后

设备的维护比较老旧,也会造成很多损失。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尚未实行“点检制度”,设备的维护工作仍处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的阶段,未能实现设备的早期发现、预防和修复,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浪费。在施工企业中,机器设备“浪费维修”问题也比较严重,修理企业对机器设备的维护有一种“头痛药痛”的心理,不认真找原因,弄得这里弄好那里不能使用。除此之外,一些维护人员为了图省时省力,不对还具备较大修复价值的旧部件进行修复和利用,反而让这些部件自己随便扔掉,还有一些人对其他设备的整体性能毫不在意,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浑水摸鱼,只要机器能够运动,就把工作做好,这种做法也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1.5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在设备维护的人才结构尚不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追求的只有经济利益,而如何提升施工设备的良品率和利用率,是确保施工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对设备的管理必须具备相关专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资质。然而,有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不在乎个人的能力,往往会一人兼职多个职位,比如:管理人员和设备材料的管理,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在工程机械的维护过程中,由于工人本身的技术和工作能力的限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能完成的问题。工程机械的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机械的技术状况、经济性和工作状态的好坏。

2.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措施分析

2.1强化设备的润滑管理

实行全方位的润滑控制和管理,是现代化工行业的一个关键环节。首先应选用适宜的润滑剂,并适时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以达到增强和减小摩擦的目的。在运行时,可以降低后期换油次数,降低能耗。此外,对机器的润滑性进行有效的调控,也能减少机器的失效。要实现对润滑的高效管理,就需要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的管理,并对其进行详细的使用,同时也要对润滑油进行定时的质量检测,避免使用性能不良的润滑油。在现代化化工的经营过程中,润滑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保证各项工作到位,保证日后发生了装置的失效,能够及时追究责任,提高润滑管理的精确度。

2.2强化设备维修管理队伍建设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必须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维修团队,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公司应该重视对这些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并构建完善的训练制度,使相关员工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前沿技术与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整体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每日工作的评估,使之尽快发现问题,并制定出应对措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定期对现有维修人员进行巡查,发现他们达不到工作标准,出现违规行为等,及时处理,避免对总体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到现场指导,让他们熟悉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各种问题的发生。

2.3加强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建设

在设备维修和管理中,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和管理体系。首先,应明确各相关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以便他们能按规定完成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其次,针对特定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国情的设备使用标准,并在标准的指导下,加以执行,避免因不遵守标准而造成的种种问题。三是要定期开展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另外,必须强调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这样,就可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另外,如果设备发生故障,甚至是发生故障,都会对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这方面,公司一定要重视这一方面,并不能忽略对其他方面的检测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将由于故障而造成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

2.4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

深化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各个公司可以单独或联合制定适用于自己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法规规范,对设备的采购、管理、保养、维修直到淘汰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公司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有章可依。同时,要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关层级的人员进行监管,根据规定开展工作,对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进行通报、罚款等处罚,保证公司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结语

总之,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维护与保养人员的培训,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等,使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避免设备故障演变为重大的生产事故,确保机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参考文献:

[1]汪鹏.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19):56-57.

[2]黄爽.浅析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及维修管理[J].内燃机与配件,2021(18):166-167.

[3]刘华.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1(06):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