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眼中原住民的真实生活—《请叫我汉克:第一民族混血儿对伐木业、生存及成长的沉思录》评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4
/ 2

原住民眼中原住民的真实生活—《请叫我汉克:第一民族混血儿对伐木业、生存及成长的沉思录》评介

薄建岚

临沂大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住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斯道罗人是第一民族的一支,其民族文化独特,在与外来欧洲文化接触前,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他们认为,万物物体内都拥有“施瓦力”,人类只是大自然活跃的一份子,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拥有与人类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人类只有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相处,才能获得大自然的馈赠。《请叫我汉克:第一民族混血儿对伐木业、生存及成长的沉思录》(以下简称《请叫我汉克》)一书从第一民族混血儿汉克的角度出发描绘出一幅真实的原住民生活画面。本文主要从写作亮点特色对该书进行评介。

关键词:斯道罗;伐木业、生存及成长;评介

引言

加拿大斯道罗人是西北海岸第一民族(即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他们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西南部,沿弗雷泽河下游而居,故被称为“大河人家”。弗雷泽河是斯道罗人的母亲河,河流不仅提供丰富的食物——三文鱼、鲟鱼等鱼类,还是重要的交通水道。过去,人们常常划着巨大的雪松独木舟捕鱼捞虾、运输物资、拜亲访友、沿河旅行……哈凯米洛语是斯道罗的本族语,由于受传教士及加拿大同化政策的影响,现代斯道罗人都说英语或法语,其民族语言濒临消亡的边缘。《请叫汉克》是一部专门研究斯道罗民族历史文化的学术著作,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斯道罗人和白种人混血儿汉克,2006年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出版,2022年,《请叫汉克》的中译本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著作介绍

《请叫我汉克》是一本原住民印第安“混血儿”汉克·潘尼尔(1904-1991)对伐木业、生存及成长的沉思录。作者汉克是一名性格开朗的退休伐木工人,对于原住民,汉克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和见解。从年轻时的艰难岁月开始,汉克就千方百计地找工作。他干过许多活儿,最终成为一名伐木工,并且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开始一直干到退休。作为一名“混血儿”(汉克的母亲是美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儿)、一位“非正宗”原住民,汉克住在斯道罗(加拿大第一民族即印第安人的一支)保留区以内或附近。因此,对原住民及其生存状况,他感同身受。在书中,作为一名混血印第安人的汉克以自己独特视角的回忆了在斯道罗保留区以内和附近的生活,着重描述了年轻时为生存奔波,并以一名伐木工的角色渡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直到退休。

该作品首次出版时,读者只限于当地;本修订版则通过这位加拿大西海岸原住民退休伐木工的眼睛,向读者阐述了汉克对种族、劳工及其生存等问题的深刻政治见解。汉克的作品幽默风趣,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该书对于当代加拿大的论述涵盖了有关当代原住民身份的性质及价值的讨论,影响深远。在汉克原稿的基础上,萨省大学的两位教授凯斯·卡尔森和克里斯汀娜·费根添加了一些历史、文学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介绍,以便更好地展示汉克的思想模式和写作风格。此外,该书还提供了有关汉克生活的额外真实资料,添加了根据汉克描述所作的一张标有详细地名的地图、一个伐木蒸汽机的操作图解、一张伐木专业术语词汇表和十六张相关照片,这些都为汉克原本生动的叙述增添了更加实用和更具历史意义的补充。

二、亮点特色

汉克在书中讲述了发生在他童年时代、上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50年代,直至退休前的有趣的事件,真实描述了原住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与同时期原住民作品相比,该书的观点和看法明显不同且独有见地,并且披露了一些被历史学家所忽视的原住民参与雇佣劳动经济的重要情况,以及对男权、政府政策和工业化等方面犀利而独到的见解。主要亮点有:

  1. 视角独特

确切地说,《请叫我汉克》是一本原住民生活回忆录,作者汉克从自己独特的视角,真实讲述了原住民所面临的真实生活,汉克这位印第安“混血儿”自说自话,完全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的故事,不附和任何人强加的意志,不附和任何思想流派,打破了外界对印第安人的刻板印象。聚焦集体身份、民族意识的历史书写。印第安“混血儿”汉克在加拿大种族政策的“无人区”里花了多年时间来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作为印第安斯道罗社区的一员,汉克有幸在以白人为主的伐木业工作期间,有机会从多个角度、多个个体审视加拿大原住民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严重的工伤迫使他过早退出了伐木业,从此,苦乐参半的回忆、诙谐幽默的思绪和深沉独到的思考占据了本该辛苦劳作的时间,他娓娓道来发生在身边的一个又一个幽默故事和轶事,时间跨度很长,从童年时代、青年时代、壮年时代,一直到退休后的今天。汉克在自传中自说自话,完全从他个人的立场出发,不附和任何人、任何思想流派,他的犀利独特的见解让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人愉悦、惊讶甚至烦恼。汉克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验出发,大胆地谈到种族、文化、身份、男权、政治、劳工、科技和老龄化等问题。

2.语言幽默风趣

本书诙谐幽默、简单易懂。印第安“混血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每一个发生在身边

自己或其他印第安人的温情幽默故事,一改以往原住民作品沉重而严肃的语调。本书时间跨度很长,语气轻松幽默,令人莞尔,耐人寻味。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印第安人的幽默故事大全,不如说是作者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求自我身份和自我价值认同的历程。本书通过讲述幽默故事,再现印第安人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对大自然的神灵崇拜,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印第安人形象,充满了浓浓的印第安情怀,开启了读者了解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扇窗口。作为斯道罗社区的一员,汉克有幸在以白人为主的伐木业工作期间,有机会从多个角度、多个个体审视这个世界。到1959年,四十年日积月累的艰苦劳作和生活的艰难,汉克积劳成疾,迫使他过早退出了伐木业。从此,苦乐参半的回忆、诙谐幽默的思绪和深沉独到的思考占据了本该辛苦劳作的时间。

3. 方法独到

汉克对斯道罗传统文化了如指掌,但在他的著作中,他拒绝承认自己仅仅是这些传统文化的发言人。就像汉克声称他有权选择自己的名字一样,他也有权选择讲什么和不讲什么,以及种方式如何把它们呈现给读者。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汉克一改外界对“印第安人”和“混血儿”的刻板印象,不顾联邦政府对原住民的分类,描绘了一幅复杂难懂的自画像。在他的回忆中,汉克以各种方式来识别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混血儿”、一个“印第安人”和“仅仅是好人老汉克”,他加在自己身上的这些标签也在不断变换中。诚然,对于汉克来说,或者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关系中,人们的身份和角色都处于不断变换之中。谦虚和谨慎是斯都罗人非常看重的优良品质之一。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汉克就表现出这样的谦虚。汉克认为如果自己更聪明、更有心的话,他就会更努力地去倾听,去倾听别人所讲的一切,这样他就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了解更多的事情了。在汉克成长过程中,斯道罗老人经常给他讲原住民传统故事、祖先传说以及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奇闻轶事,此外,汉克还从斯沃希那里学到了许多生活技能。最终,汉克还是决定在他的书中加入一些传统故事,但他从不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文化专家。

三、结语

《请叫我汉克》开创了国内加拿大原住民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先河,其目的是让更多中

国读者了解加拿大原住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了解研究民族问题的新方法、新视角和新观点,以加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间的互信,促进中加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此外,该系列译者们还想通过该系列译著与译界同仁们共同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原则与技巧等诸多翻译问题,探讨面对翻译难题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翻译的道路上,互相启发,互相提携,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邢驰鸿.第一民族混血儿对伐木业、生存及成长的沉思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22年.

[2]邢驰鸿. “无药可治,无人幸免!”——加拿大原住民斯道罗人的天花瘟疫书写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2021,37(09):42-48.

[3]薄建岚、王翠. 《时空•家园》[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22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