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王新艳

临城县实验小学  河北邢台  054300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掌握语言艺术,能使教师的教学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担负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打好语言基础的历史重任,对语言的探究和艺术的追求要求更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还应注意导入语的艺术和课堂语言的情感性、形象性、 趣味性、激励性艺术。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语言艺术;情感性;趣味性

一、“普通话”是语言艺术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的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甚至,有的教师在讲课中会不自觉地带出一些口头禅和习惯用语。部分学生上课不是把精力放在听讲上,而是把老师一堂课说多少口头禅、习惯用语于作为取乐的材料。试想,这样的环境又怎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注意课堂语言的纯洁性,力求达到清晰、简洁、严谨,避免不规范的语言出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二、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的探讨

(一)导入语的艺术

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一种积极的状态。所谓“导入的艺术”,即新颖独特、富有科学性、创造性的各种导入技巧的总称。(2)好多老师对一篇新课文的导入有所忽略或是不够重视,其实都是短见和失误,开堂就板书课题和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导入课题的效果,差之甚远。前者显得呆板沉闷,毫无生气,一节又一节的如此推演更是折磨。然而,如果每一篇课文开堂都是诗化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学生必是精神振奋,兴趣顿增。导入环节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流程,关系到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这门艺术,更应该加强学习,注重创新,去创造、去利用好这门艺术。

(二)课堂语言的情感艺术

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3)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

上课时,教师应该通过自己语言的抑、扬、顿、挫体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时,根据授课内容的发展,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时而声色俱厉、时而婉转动听。这样,就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富有情感的语言要比单纯表述理论的话,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情动而辞发。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感人肺腑的语言,饱含深情的语气,让学生心潮澎湃,与学生心灵沟通,产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只要教师入情引导,深情并茂的朗读,配合感人至深的语言渲染氛围,定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当我在讲到五位战士壮烈跳崖赴死时,深情地说到:“为了掩护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为了不成为敌人的俘虏,为了革命的胜利,五位英勇的革命战士毫不犹豫地跳下了狼牙山!”然后深情地呐喊出那两句响彻狼牙山的口号“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又重复:“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的撤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并追击上去,五位战士面对的是数以百计、千计的敌人。同学们,是什么让他们支撑到战斗的最后?”再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分析体会后,我继续激情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所分析的一样,五位战士随时都会被敌人的冲锋所击倒,但是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想的却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把敌人引上绝路。多么可敬的战士!多么崇高的战士!即使是在弹尽粮绝,已经无法和敌人抗击的情况下,他们想到的也不是投降,而是英勇就义、跳崖赴死。当我们看到他们跳崖的这一幕,又怎能不被他们感动呢?”我说得动情,学生也听得动情,心与心相切,情与情相融,师生之间,人文之间,产生共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语言情感艺术的魅力所在。

(三)课堂语言的形象性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要达到课堂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新鲜活泼,富有情趣,感情充沛,以情动人,以情造美。可以说,没有鲜明形象,就难以创造出一个美的语言的氛围。课堂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应该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这样,才能达到课堂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要使语言形象鲜明,教师应有丰富的词汇,还要有充沛的感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感情因素,通过相应的情感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这种情感的语言,应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我的同事在上统编版小学语文六上《桥》这一课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对当时的危险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对中心的理解也就发生了困难。这时候,她对洪水的本质进行了描述,对当时村民们所处的境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让学生马上有了危险的感受,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语言是一种艺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

参考文献

[1] 张学华 .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 .安徽教育 , 1998年第10期

[2] 罗学李、赵卓 .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浅释[J] . 理论观察 , 199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