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应急能力建设及能力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2
/ 2

环境监测应急能力建设及能力探讨

吴忆阗

广东省东莞生态环境监测站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突发环境事件的日益频发,我国环保部门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当前针对环境应急的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针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等相对严重的污染情况能够利用现有的设备仪器以及监测技术方法开展应急监测,但是环境监测应急能力还需提升。本文对环境监测系统和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以及应急能力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环境监测应急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应急能力;能力建设;应急

前言

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应针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事件做出及时快速的处理措施,这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应急监测技术和设备,由专业人员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所以,环境监测应急能力建设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效率。

一、我国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监测技术和方法分析

通过对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法分析,大部分监测方法都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对分析场地、硬件和环境都有相应的要求。需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通过现场采样后,将样本带回到实验室中,再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对环境样本作出分析。这对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监测来说时间和空间上都与要求不相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大多是基于实验室监测方法的改良,但其并不能完全替代或者符合国家对环境监测的技术标准,环境现场快速监测并未构建统一完善的行业规定和操作规范。在环境监测分析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得到了分析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对环保部门做出科学的决策增加了困难,同时也导致基层群众对环境问题产生了困惑和误解,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部门对检测数据的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环境监测硬件配置和监测能力

随着我国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设置了相应的环境监测站,各级监测站中配置了基本的应急监测设备,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了基础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但是在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实践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应急环境监测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就需要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提供可靠性强、方便携带,能够快速出结果的监测设备,同时配备符合突发环境下使用是防护设备。在省级监测站的应急监测装备较为完善,但是地方基层监测站往往因为经费不足而出现没有相应的监测设备,防护设备短缺陈旧等情况;而有的基础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因为较为陈旧,需要大量的维护维修费用,且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足,这样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出现短板。

(三)监测人员配置与应急培训

当前大部分地市环境监测部门都未配置专业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人员,只有少部分地市环境监测部门开展了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训练和培训工作;而且大部分的应急监测人员都是由现场采样人员兼任,虽然也具备一定的监测能力和实施了多样化的应急演练和培训,但是并未达到专职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部分人员对应急监测流程不够熟悉、对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不够熟练,严重影响了应急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监测数据质量。

二、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分析

(一)水质环境监测能力

水质污染事件监测主要是针对特定水域范围内的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析两种方式。包括利用先进生物方法来快速检测的方式,从而对特定水域范围内的水质环境中的有毒和有害物质进行检测,通过利用不同的水质监测方法,能够及时掌握特定水域的持续性水质变化情况[2]。当前针对水质环境应急监测的设备和技术方法有很多种,能够对水中大部分常规理化指标以及重金属和挥发和半挥发性物质予以准确的监测。但针对水质污染环境较为复杂的水域,往往需要采样人员在现场采样后,再回到实验室中通过一系列前处理后才能进行监测分析。

(二)大气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大气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现场监测直读和实验室分析两种方法。当前,大气环境现场应急监测设备主要有大气应急监测走航车、无人机和便携式的气体监测设备等。同时具备了对大气中无机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现场监测专业能力。此外,针对大气中存在的重金属等复杂性项目依然利用采样后送回实验室分析的监测方法。

三、环境监测应急能力建设及能力提升建议

(一)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研发效率

我国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和提升应重视与国内外研发平台的交流与合作,并加大对监测设备开发的投入力度,促进我国环境应急监测设备标准化发展。针对各类别的监测工作的开展都应构建完善的监测方法和标准体系,同时也应对现有的监测方法做出技术分级,优化不同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和范围,确定优先等级,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因多种分析方法并用导致监测数据结果存在误差较大的情况[3]。环境监测部门还应构建统一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符合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标准化流程,从整体上提升环境应急监测的数据可靠性。

(二)强化应急监测装备配置和管理

在环境应急监测的过程中最关键是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在现场监测工作中应确保监测仪器设备能够快速出数据和数据的精准性,这样才能符合现场应急环境监测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还需要辅助利用实验室监测方法进行数据比对。同时,应设计统一的应急监测车的外观标识,并加设警报装置,在应急监测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能够享有一定的特别路权,确保实现监测的快速响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监测站,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水平,增加应急监测设备的配置数量,并对重要和辅助设备的配置进行合理的划分,对照重点行业配齐相应指标的应急监测仪器。应急监测仪器需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并且应具有市场准入证明,在选择过程中应考虑到设备的检出限和具体的测定区域范围,进而满足环境污染事件过程监测的根本要求。另外,还需要强化应急监测个人防护设备的配置,确保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构建完善的检测技术信息化平台支持

针对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应构建完善的环境污染源和风险源动态化数据库,进而收集和分析环境污染物特征和化学特征等数据,同时还能够对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分布情况以及污染物扩散的数字化模型等予以全面的掌握[4]。通过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快速获得多种污染问题的污染源,为及时做出环境应急监测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为了有效提升环境监测应急能力还需要重视不同化学传感器设备的研发和利用,污染物扩散数据模型的构建以及环境污染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持续提升我国环境应急监测能力,通过构建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加大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投入力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对水质和土壤以及大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进行精准的监测。同时面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能够开展快速的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处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方军毅.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常见问题与建议[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2):3-4.

[2]陈兴玲.浅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系统的建设[J].华东科技(综合), 2021, 000(001):P.1-1.

[3]余明星,周正,刘辉,等.对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及流域应急应对工作的初步探讨[C]//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0[2023-06-13].

[4]夏春,黎慧卉.突发环境事件地表水污染应急监测探讨[J].清洗世界, 2023, 3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