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检验,如何收集标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大便检验,如何收集标本

陈欣

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620860

“医生,我想检查一个大便常规”,或者“医生,我想给孩子查一下大便常规,我在家里留好了带过来的”。在体液标本接收窗口,经常会听到有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这样寻问。通过对大便进行检验,我们可以了解消化道是否存在炎症、出血等情况,并根据大便的特征和成分,间接评估胃肠、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那么,进行一项粪便常规操作,是否可以简单地进行一些随意的排便操作呢?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患者的粪便常规检查结果不达标,那么如何才能正确收集标本进行大便检验呢?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下。

一、大便检验

正常的排泄物主要由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等成分所构成,大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见检验之一,主要是对大便中的细胞、虫卵数量进行检查,进行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消化系统情况,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其次可以通过观察大便的形态、成分以及间接的方式来评估胃肠、胰腺和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为协助医生诊断肠道传染病,必须对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检查大便中是否存在致病菌。经常便血、大便过稀、过硬、带有粘液、脓血、突然变细或入厕困难者均需接受大便常规检查。

大便检验流程:一是标本采集,由于检查目的不同,一般检验留取5g左右,放置于干净、有盖的容器内送检,容器为便于检查后焚毁,需使用内层涂腊硬纸盒,常规检查大便颜色,正常大便呈现棕黄色,钡餐后、胆汁减少常见灰白色,霍乱可导致大便颜色呈现米泔水样,绿色是由于摄入富含绿叶素的蔬菜,食用西红柿、西瓜、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会导致大便呈现红色,而酱色常见于食用大量巧克力、阿米巴痢疾等。对于便秘患者常见于球形硬便,对于肠炎、痢疾等呈现粘液稀便,对于细菌痢疾多见于粘液脓性血便,对于急性肠胃炎呈现稀汁样便,对于扁平带状可能是由于直肠或者肛门狭窄。观察完大便性状和颜色后,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对于较大虫体,可肉眼分辨,例如蛔虫、饶虫等。随即便是直接涂片镜检,选择大便中不正常或不同部位直接涂片,最好选择大玻片。若疑似包囊,可加碘液高倍鉴别。潜血检查是检查隐藏在大便中的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是大肠癌筛查的最广泛的手段,常用免疫法和化学法进行隐血试验,而化学法相较免疫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若患者服用维生素C可造成假阴性。

二、大便标本收集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大便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因此针对需要进行大便检查的标本,患者需要采取自然排出的新鲜大便,对于不能排便而又急需检查的患者可使用指套或者棉签不得混有尿液等其他物质,标本的选择需选择由诊断价值的部位,相关收集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采集大便标本的要求

大便检验通常采用自然排便标本,标本采集要求如下:

1.对于盛放大便的采集容器需洁净并且有盖,受检者的大便应选取新鲜标本,且标本中不得混入尿液、消毒剂、污水等其他成分,避免损伤有形成分,导致病原菌、腐生性原虫受到污染,患者收集完所需检查物后需要使用肥皂、洗手液等进行流水冲洗,避免粪口传播疾病。

2.受检人员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应当选择干净的竹签,需要注意的是,在采集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棉签或纸巾。此外,受检者在选择标本时根据样本外观进行选择,含有粘液、脓血的大便成分是采集标本的首选,对于外观无异常的大便,受检者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取样,采集标本容量至少为指头大小,不宜过少,避免影响检验效果。

3.若是进行寄生虫虫体检查和虫卵计数时,必须在24小时内收集并送检。在进行寄生虫虫体检查时,对于较大虫体,可仔细搜查或过筛全部大便,对于检查虫卵计数,则要用显微镜观察粪便的形态结构以确定是否有病原体存在及数量多少。对于后者虫卵技术而言,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要将排泄物充分混合。

4.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大便标本要收集在灭菌有盖子的容器中,并即时送检。

5.没有大便排出但必须进行大便常规检查者,可使用肛门指套进行采样,也可通过采便管对肛门拭取样品,值得注意的是灌肠或服用油类泻剂后的大便往往因过于稀薄并含油滴,不宜作为检查样品,因此不鼓励患者强行排便。

6.对于储存大便的容器一定要保持干燥状态,这是因为水分会促使大便中的细胞成分崩解,并且分解血液成分,从而出现假阴性,从而影响关于潜血的诊断。因此,患者采收集标本时,留意操作过程中是否沾水。

7.对于在家排便的受检者,需及时送检,送检时间若是超过1小时,将导致成分被破坏,从而影响大便常规检验结果。

8.对于婴儿的大便采样不建议使用尿不湿里的大便,且时间超过1小时,大便中的细胞成分容易被破坏。

(二)大便标本量

大便标本的留取量控制在指头、或者蚕豆大小,取值范围控制在3至5g左右。大便标本量太少,无法反应真实的标本全貌且易出现漏诊现象,若是标本量过大,化验又必要。值得注意的是:需进行检查血吸虫卵时,受检者应取含有黏液和脓血部位,对于毛蚴孵化时应留取大便至少30g;作粪胆原定量时应连续采集大便3日,每天将大便混合均匀,称重后取20g送去检查。

(三)送检大便的要求

大便标本需要及时送检,一般要求在大便标本采集之后一小时之内进行,否则会由于pH和消化酶的作用,造成有形成分的损害,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1.在进行痢疾和阿米巴滋养体的检查时,对于寒冷季节,需要进行保温处理以确保大便标本的传送和检查的顺利进行。在排便后立即进行送检,并从脓血和稀软部分采集大便标本。

2.受检者若是想要进行日本血吸虫卵的检查,在孵化毛蚴时大便标本的取量不得少于30g,并且样本的采集需要针对粘液、脓血部分。

3.在晚上12点或清晨排便之前,使用透明薄膜将蛲虫卵拭取并立即进行镜检,以检查肛门周围的褶皱。

4.对于受检者做大便化学法隐血试验时,护理人员应于检查前三日提醒患者禁食铁剂、维生素C等。

(四)大便容器检验后的消毒

对于纸类或者塑料类容器直接投入焚化炉中进行销毁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对于搪瓷容器的消毒需泡于消毒液中,浸泡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流水冲洗备用,对于使用过的载玻片需要浸泡消毒处理。

  综上所述,作为临床常规检查之一的大便常规检查,经常用于检查大便的颜色是否异常、性状、寄生虫、隐血等,通过检验结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消化道菌群分布,还能了解消化道系统的功能,正确收集标本就能有效提高检验的诊断有效率,促使我们对身体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