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心内科门诊患者抑郁症状的流行状况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基层医院心内科门诊患者抑郁症状的流行状况及治疗

张国华

怀来县新保安中心卫生院

身份证号码:132529197204163614

摘要:目的:探计心内科门诊患者抑都症状的流行状况及治疗措施疗效,为门诊医师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就诊于心内科门诊且考虑并发独都症状的 117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版老年抑都量表(CDS-15)和单因素方差检验和检验评估患者的抑郁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结果,单因童方差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学历、合并疾病及职业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心理或联合药物干预之后,3 个月后的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量表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门诊患者抑都发生率在多种临床背景下均表现出较高水平,心理或联合药物干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抑郁症状:门诊:简版老年抑郁量表

引言:内科就诊的患者通过观察发现其容易产生躯体症状、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但是在解决中如若采用传统形式的干预方式效果较差,还会让患者反复就诊,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根据中国医疗调查显示,躯体正传患者出现的就诊概率、住院概率、住院费用均高于无躯体症状患者。就拿美国来说,每年美国都有近二千七百万人因胸痛进行就诊检查,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就诊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这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大部分会伴随发生躯体症状,或者是焦虑、抑郁变化。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和复发性的精神障碍。抑郁症状是最常见的医疗问题,在许多医疗实践指南中被提及。不幸的是,大多数具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并不符合重度抑郁症标准,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都有轻度抑郁.这使得很多抑郁症的发作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调查显示,70% 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治疗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都是慢性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高达 50% 。一旦发展成抑郁症便会导致多种功能性躯体障碍.严重影响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极大的降低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多种抑郁自测量表。 但都过于复杂.不适用与基层门诊使用.而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量表是一种简化的抑郁评分量表.内容简介.容易操作.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虽然该量表主要针对老年人.但近来研究表明其在中青年人群中亦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本研究采用此量表对基层门诊患者进行抑郁状态的初步评估。本研究以诊于心内科门诊且考虑并发抑郁症状的 117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内科门诊抑郁症状的流行状况及其治疗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一年期间就诊心内科门诊疑似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排除标准:D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急症,需要立即治疗的:2严重的肺部疾病影响生活质量的,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或肺肿瘤等:3急性感染 、发热 败血症患者: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需替代治疗:5不能或不愿意完成问卷调查:6无随访数据。本研究所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操作均符合医学伦理学及赫尔辛基宣言。

1.2 GDS-15 量表:本量表基于询问患者过去一周的情况,.具有 15 个条目,每个条目含有两个回答:是或者否。根据量表评分标准:1 ~4 分,不考虑抑郁!5~9 分.可能抑郁:> 10 分.抑郁症1.3 抑郁的干预措施:本研究门诊医生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对于轻度抑郁的患者.门诊医生根据治疗指南.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或加用适当的抗抑郁药物:对于中度及重度患者除了上述治疗之外,视情况建议专科医院治疗

1.4 患者随访:对于进行相应心理或药物干预的抑郁患者.告知 3 个月后门诊随访,再次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进行 GDS-15 量表问卷调查1.5 统计学方法:使用 Excel 表格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26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临床特征的描述采用人数(n)和百分比(% )表示,治疗前后的评分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方差分析对一般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t 检验对于治疗前后评分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基本情况:共纳入 117 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其中男 39 例(33% ),女 78 例(67%)。年龄<30 岁9 例(7.7% ):30 ~45 岁 19 例(16.3% ) :45·65 岁 62 例(52% );>65 岁 29 例(24%)。小学及以下学历 35 例(30%);初中 46 例(40%)专科15例(12.8%);本科及以上 7 例(6%)。34例(29%)患者具有高血压病史:11 例(9.4%)患者考虑合并更年期。主要就诊症状为心悸、胸闷和睡眠障碍,分别占 61 例(52.1% ) 59 例(50.4% )43 例(36.8%)。研究人群中以农民、退休和自由职业者居多,

2.2 抑郁症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影响抑郁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学历、合并疾病及职业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干预措施对于抑郁的改善情况:千预之前考虑为抑郁的患者平均量表评分为(8.51:2.7)分.其中=10 分的为 31 例,占 31.3%。在进行适当的干预之后,3 个月后的随访量表评分平均为(3.43 1.42)分.其中≥5 分为 25 例,占25.2%,>10 分的为 0。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量表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重性抑郁障碍.通常简称为抑郁症。据报道每 5个成年人中就会有 1 个曾经或正在遭受抑郁症。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患病和生活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也被认为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少于 20% 的抑郁症患者得到了充分的治疗。在一项对心脏病住院患者的研究中,只有 11% 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足够的抗抑郁治疗

本研究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了门诊患者中抑郁相关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门诊患者中抑郁症状与性别、年龄及学历无明显的相关性.这与之前的研究相吻合。关于职业一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职业与糖尿病并发抑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为糖尿病患者医疗负担较重,而职业对于收入具有较大的影响有关。关于台并疾病多项研究表明,合并疾病越多的患者并发抑郁的概率越高。而本研究中尚未发现职业的不同.对抑郁发病率的影响.这可能与收集样本较少以及基层门诊患者中病种较为单一有关。

抑郁症患者最常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思维迟缓.甚至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在本文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悸、胸闷及睡眼障碍.这些均为心内科疾病常见的症状。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对于此类症状越发重视,虽然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功能性疾病,但仍然不可忽视。心理干预治疗为抑郁症治疗的基本方法,对于大多数轻中度的患者来说,单纯的心理干预就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此外对于重度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也能对症状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本研究对于考虑抑郁症的患者门诊医师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及对应的药物治疗后,发现 3 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量表评分明显改善,尤其对于重皮抑郁的患者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心内科就诊患者的抑郁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常门诊中抑郁情况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学历、合并疾病及职业均无明显的相关性,从侧面也表明了如今抑郁症的发生率在多种临床背景下均逐渐升高,因此值得门诊医师的进一步关注,而单纯心理干预或联合药物治疗均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心内科门诊患者躯体症状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是会独立存在或者是与躯体疾病同时存在,情况严重的话会增加患者疾病程度,还会延迟患者的康复时间,基于此医护人员需着重注意。

参考文献:

[1] 陈启松.基层医院心内科门诊患者抑郁症状的流行状况及治疗[J].吉林医学, 2023, 44(2):3.

[2] 徐海燕.抑郁症患者在基层医院内科门诊误诊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21, 031(013):280-281.

[3] 周晶晶周佳丰雷.北京市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治疗情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 2021, 34(3):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