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2
/ 2

群众文化活动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入

阿斯亚木·阿不力米提

柯坪县柯坪镇党群服务中心   新疆 阿克苏  843600

摘要当前,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虽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我参与程度不够、自我发展程度不够。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受社会主义体制所制约的,应该是以人民的主体和先进的文明为主导的发展体制。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进行怎样的实践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模式

群众文化是以广大群众为主体,自觉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从而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一种体现。红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珍贵的精神和物质资源。习近平曾经说过: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持久和最深层的动力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群众文艺中,以红歌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可以进一步培育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形成社会共同价值共识,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增强人民的信念,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新中国建立后,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条件明显改善,从贫穷向温饱转变,并在2020年前实现了全面的富裕。需求等级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对比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所提出的。新时代,民众的需要水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身心的发展,而群众文化则是一种既能促进体质、又能有效提升民众的基本道德修养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参与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不但拓展了社会交往的广度,而且还使人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和追求更高的心灵境界。

在物质与精神文明并重的今天,开展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从它的涵义上来看,它既是一种以各种形式多样的群众自发的娱乐形式,也是一种以文化经营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在论文研究的角度上,主要集中于对企业文化经营的研究。

从现实情况看,虽然目前的群众文化生活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我参与程度不够、自我发展程度不够。对此,我们着重指出:由于社会主义体制的原因,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应该是一种以先进的文明为导向、群众参与的发展体制。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进行怎样的实践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以这一理论为依据,确立了教学实习的目的。第四,基于对象的定位,建立了基于对象的实际操作模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文的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人民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从人的需求和对象是否能够达到其要求和满足其需求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各种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及其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影响。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基础。这就是能够让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价值目的必须按照它来进行。因此,从总体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人为中心,既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群众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这种实践的价值导向实际上是确立的。比如,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和文化需要;加强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提高民众的参与程度,达到和谐共乐的目的。诸如此类,在推进我国群众文化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也是以下各项指标的确定依据。

二、解析基础上群众文化实践的目标定位

从其涵义上讲,第一,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对象的,而内容是以活动为主体群众文化具有内涵丰富、以文化和娱乐为主的特点。据此,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在下文中从主体客体两个层面来确立各自的目标位置。

(一)群众文化实践主体的目标定位

群众文化的实践者应该是社会生活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实践证明,居民居民是与基层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表面上,文化经营和组织的管理和组织都是高度的程序,因而没有具体的价值观。其实并非如此,从以人为中心建设和谐的角度来看,它是衡量法治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所以,群众文化实践的对象定位必须扎根于其基本理念的范围之内,结合所在社区和城市的固有特征,进行适当的娱乐和娱乐。对此,亦可视为一种内部需求。

(二)群众文化实践客体的目标定位

由此可以看出,实践客体就是一种娱乐活动。为加强群众的参与、发展,在目的的确定上要兼顾不同的人群的偏好,在内容上要促进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建设。从当前的反馈来看,在场所的选取、文化活动的推广、激励等方面都有欠缺,既削弱了民众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对社区的整体观念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目标定位下的实践模式构建

按照上述的方法和在目的的指导下,可以从下列两个角度来进行实施。在此,以社团为媒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实践主体的管理模式构建

从群众的文化活动的涵义中可以得到,民众应该在自觉的情况下参加这种消遣。由此产生了一种困境,即民众由于自身的休闲喜好差异,因而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许多非正式的团体。在这些群体当中,有一些团体是以积极的方式进行的,也有一些团体会走向不利于身体的。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主动地让居民了解卫生保健的内涵和功能。鼓励以退休者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团体,以促进其家庭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这很容易让人明白,这对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非常有利的。

(二)实践内容的形式模式构建

在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群众的文化活动很难产生全民的积极性。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这取决于不同的地区。但作者认为,不管什么条件,都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来唤起市民的公民权。例如,十八大期间,可以利用电影、读书活动、歌舞表演等方式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可以以快乐是什麽为主题,开展社区内的沟通与互动。总之,上述内容就是作者对本文的研究课题进行论述。

四、小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文化在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制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有效引领.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活动应通过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入,对其进行全面培育践行。本文指出,由于社会主义体制所限,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应当是以人民的主体和先进的文明为主导的发展体制。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进行怎样的实践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筱虹.从“云水之路”看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思路[J].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0(3):14-15.

[2]张璐琦.试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与发展[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0(7):16-16.

[3]马艺秦.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发展[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0(11):11-11.

[4]刘春霞.浅谈构建文化团队活动新模式的思路[J].戏剧之家,2020,0(3):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