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史满

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    1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演进,对人才的要求日益苛刻,而在教育领域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时代变革,持续创新和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来培养出适应当前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索和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以促进其不断优化和提升,从而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此大背景下,众多高等教育机构纷纷提出了以自身定位和专业特色为基础的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题。从目前来看,很多学校都把学生就业方向转向为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以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为主,而不是像一些本科大学那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确立人才培育的目标框架

为了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企业需要招募更多具备汉语专业技能的人才,以便为企业的工作项目提供决策支持,并协助企业与外部环境进行有效沟通。在新时代下,我国对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的不断推进,早期从事文职工作的人员已经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人才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传统的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等教育机构亟需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人才培养的转型,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不仅需要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向社会输送具有实际价值的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将双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将双语教学模式与英语教学融合,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涵盖英语、法语、日语等多种语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复合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大,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二、横向融合

推进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科、教师教育课程的文学课程与语言课程的横向融合,以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整体化,消除相互割裂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加强不同类型的语文课程间的纵向联系,实现跨领域教学和跨学科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尽管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前者属于文学类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深入探究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以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汉语则主要侧重对先秦两汉时期书面语的教学。古代汉语是一门注重词汇、语法和词汇分析的语言学科。两者虽分属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课程,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共性。尽管二者不属于同类学科,然而它们共同的学习对象是古代杰出的文学作品,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师范院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相对独立且自成体系,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导致了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教师教育类学科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纵向融合能够促进师范院校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丰富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课程内容。基于上述原因,师范院校还需要对相关课程开展纵向延伸,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三、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旨在将改进后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以课堂教学为手段,培养具备未来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过程中,要结合社会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以学生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类教学机构的人才培养方式,我们可以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转而采用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教学法,从而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高等院校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改革工作,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具备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当积极优化课堂结构,以专业学习课程为基础,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专业技能。此外,也可结合文学作品自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堂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在高校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不仅是落实教学方案的主要方法,更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路径。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教学内容过于强调专业解释,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与其专业不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还需要不断扩展教学内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戏剧影视文学可以通过对具体的影视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精彩的表演,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辨别能力;此外,在一些文学理论课程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引入具有时代或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我们要求他们在大学四年内涉猎约100部经典著作,并撰写约100部左右的著作。在训练学生语言运用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开设阅读课和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名着导读活动来实施。各门课程的教师和课程组负责人应当提供相关的阅读目录,以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喜好进行选择,从而促进经典阅读的发展。在写作训练方面,通过布置作文来提高写作水平;请学生撰写一份读书报告,详细记录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并将其纳入平时的成绩统计之中;开设选修课或拓展课来增加对课外时间的利用,邀请知名作家进行讲学,同时还将组织一场文学沙龙,邀请本专业的博士和教授参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作文竞赛、文案策划大赛等活动,同时鼓励他们向各大报刊杂志投稿,以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结束语

为了推动汉语言文学的繁荣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必须注重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重视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进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整改的后续工作中,我们将聚焦于专业教学手段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工作,从而提高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对社会整体发展态势的全面感知。

参考文献

[1]徐晶.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136-138.

[2]王娜.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9):85.

[3]贾澎.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J].语文建设,2020(09):83.

[4]潘一贤.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6).

[5]孙世晶.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