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级媒体融合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论县级媒体融合发展

张福国

甘肃省永登县融媒体中心 730300

摘要

目前,主流媒体、民间媒体、敌对分子媒体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对我国舆论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影响。因此,推动基层县级媒体融合建设,对于巩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提升基层媒体新闻生产效率及传播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级媒体;媒体融合;融媒体

县级媒体是广大乡镇群众获取新闻资讯和民生信息的主要渠道,它是为基层民众发声和维权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宣传地方特色的一个有力的渠道,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催化剂。县级媒体实现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地方媒体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高效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当前的县域融媒体在融合体制、融合资金、融合内容、融合人才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域融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今天,在新媒体视野下,怎样才能在新媒体视野下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全媒体时代下县级融媒体发展现状

(一)机构创建,“百花齐放”

2018年8月,全国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县级融媒体中心迅速兴起。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经提前完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并成功实现了全覆盖。从目前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中央的顶层设计,以及相应的政策扶持,已经有大量县级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并取得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目前,全国各级县市的融媒体中心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二)模式多样,“百鸟争鸣”

另外,在各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已经开始正式运行,在建设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典型的建设模式。从不同类型的融合发展特征来看,当前我国融合发展的主流模式有四种,即北京延庆区融合发展的“中央厨房”模式;以甘肃玉门县的融媒体中心为代表“传播矩阵模式”;以浙江长兴县的“传媒集团模式”模式和江西的“省级云平台模式”每一种模式都与地方媒体的发展特征相适应,各有千秋,形成了一个“百鸟争鸣”的局面。

(三)技术下沉,“借船出海”

从目前县级融媒体发展的情况来看,新技术的下陷和嵌套也是县级融媒体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过程中,平台技术始终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实现与省级技术平台的对接建设,已成为大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必然选择。这些技术支撑在行业中主要是通过“云平台”技术分享来实现的。借助省级媒体对县融媒中心的多种云辅助,预计各地区的融媒中心将会在技术平台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为代表,“借”了省级媒体的平台,我国草根主流媒体也可以驶入“蔚蓝深海”,向全媒体融合转型。以下是当前全国范围内建设的融合媒体技术平台。

二、县级媒体融合发展困境

(一)蜂拥建立,“铺设”先于“规划”

从近几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多数省市都实现了本地区全覆盖。在数量方面,县融媒体中心又掀起了一股新的建设热潮,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当前的建设浪潮具有很强的政策驱动性,在上级要求和响应号召的背后,蜂拥而至的建设也为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一方面,是部分融媒体中心仍然以传统、保守的思维方式来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出现了“新瓶装旧酒”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县级融媒体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盲目效仿和成群结队的问题。他们盲目地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照本宣科,将“饼”做的过大,实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合而不融,“相加”大于“相融”

2018年,伴随着“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要求,基层媒体在全国进行了积极的试点和推广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各地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县级主流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就现实状况而言,当前我国县级政府的融媒体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2019年,业内资深人士张君昌曾在一次重大的新闻与传播研讨会上指出,当前各县市融媒体各部门之间还只是处于合作状态,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整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还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内容不足,受众黏性过低这四大困境。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一些县市的融媒体中心也就是“相加”而已,只是组织架构上的整合,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着人员、机制、理念和内容上的“骨肉分离”,出现了“合而不融”的局面。

三、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一)创新融合理念,打开县域媒体融合新思路

县级融媒体中心当前的媒体融合状况是“物理融合”。导致这种状况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当前中心的从业人员,他们的思想理念还比较保守,没有对全媒体的本质含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在传统和新媒体的建设上,仍是“两张皮”,过分强调纸质媒介,而忽视了平台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而新闻的制作,还在使用传统的采编程序,没有新思维,没有新平台,没有新科技。为使中心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型,面临着观念落后、观念落后、制约中心发展的现实困境,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实现转型升级,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在观念上进行融合,特别是要加强全媒体意识。 

(二)优化分发流程,新媒体直播迈出“最先一公里”

“全媒体”是指在新闻的采、写、编、评、发等环节上,实现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统一、协调和贯穿。目前,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在使用着传统的新闻生产分发流程,新闻产品还没有接入技术平台,不能真正实现“一次性采集、多渠道生成,多平台分发”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第一,加快技术系统的适配,重构采编流程。为了使各个生产单位都能在整个新闻生产过程中都能参与其中,必须先解决该系统的本地化适应问题。中心可以试着和技术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和调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一套完善的本地化技术平台。其次,要对采编过程进行重组。在系统适应后,中心应加速对采编流程的更新。根据改进和优化后的新平台,重新构建了采编过程,实现了中心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谐匹配。

第二,以“直播”激活内容生产流程再造,迈出融合转型的“最先一公里”。为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全媒体转型,既要完成新闻生产流程的升级,又要尽量突破传播时空的局限。便捷、可移动、可兼容的媒体装置的日益流行,使得“现场新闻”与“巡回采访”成为可能。“直播”是近几年来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媒体形式的不断革新,给人们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媒体形式,给新闻传播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目前,“直播”已成为一种热门话题,被所有的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所关注。在庞大的流量市场下,“直播”已成为主流媒体不可忽视的一种传播形式,在“全民直播”的大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尽早掌握新的传播形式,并借助新的传播形式,走好“最先一公里”。

结论

综上所述,县级传媒融合的发展,首先要从顶层的角度来引领融合的思想,为县级传媒的融合开辟新的道路。二是要加强中心的全媒体观,用多个部门的协作,打通“最后一公里”,优化中心的新闻发布流程,用新媒体的方式,走好传播的“头一公里”。

参考文献

[1]梁赛.新媒体背景下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09):214-216.

[2]兰海鹰.新媒体视域下如何推进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新闻传播,2023(06):64-66.

[3]顾佳妮.县级媒体深度融合的瓶颈及对策——以浙江省海宁市传媒中心为样本[J].新闻文化建设,2023(04):116-118.

[4]孔庆萍.县级媒体深度融合后运作路径创新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03):115-117.

[5]崔漂恒.区域协同与纵向整合:市县级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探究[J].传播与版权,2023(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