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小生表演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戏曲小生表演浅析

漆金喜

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摘要:在戏曲表演中,小生属于戏曲生行中比较重要的一支,它主要扮演的角色是一名青年男子,它与其他行当的区别主要是以形象表演和音色表演两种方式,它的形象特征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在面对不同的戏剧人物时,也需要戏曲演员做好扮相处理,精确地表演出不同戏剧人物的思想情感与情绪感觉等。文章着重对其表演的艺术特征和类型进行了剖析,以期为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戏剧文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戏曲、小生、角色表演

引言:“小生”是戏曲表演人物的主要分支,小生的表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创作过程,牵扯到了很多方面,对演员的要求也非常高。小生是戏曲生行的一支, 大多扮演者为青少年男性人物, 化妆不戴髯口。小生的音色刚劲、清脆,多以年轻男子的刚健、青春为特征,易于与老生等戏曲行当区分开来,又不与京剧旦角产生冲突。但是,想要将一个小生演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需要一个戏曲演员自己下苦功,不断地磨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将自己所学的技艺融会贯通。

一、戏曲小生的分类

(一)扇子生

羽扇纶巾,文质彬彬,这类小生多为文人、公子等角色,扇子生,也叫折子生,正如其名,是指拿着扇子,穿着折子或头戴文生的戏服人物。扇子生对戏曲演员的要求是既要有折扇功底又要有表演功底,一般情况下都要与旦角合作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唱念并重,要着重强调戏曲人物本身的多情、风趣以及才华横溢等特点[1]。常用的戏剧角色有《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生等。

(二)翎子生

翎子生一般都会扮演一名青年武将,或者是王将军、孙将军等一众文武人物,或者是一些武小生,以显示人物的勇猛,武力超群。凌子胜在演唱技术上比武生强,在演唱上讲究手法与姿势,要求嗓音刚劲有力,能打能拼。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人物有《群英会》中的周瑜和《小宴》中的吕布,这些角色都是翎子生的典型代表。

(三)纱帽生

头戴乌纱帽,身穿锦衣,纱帽生,又名袍带生,是京剧里的青年官吏,与昆曲里的“冠生”是同一个意思。面纱演员主要是指戏剧中的青年官员,在演出上仍以唱和念为主。常用的戏剧角色有《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和越剧吴南岱在《胭脂》中的角色等。

(四)娃娃生

“娃娃”或“童子”是指扮演儿童戏剧中的儿童角色,它要求表现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和活泼活泼的性格,现在很多戏剧演员都是由有表演基础的儿童演员,也有身材娇小的女戏剧演员担任,比如《锁麟囊》中的“天麟”,《祥林嫂》中的“阿毛”。

(五)穷生

穷生在表演上,他们注重的是演技,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衣服,头上戴着一块方巾,脚上穿着一双拖沓的鞋子,以此来突出一些文人角色的贫穷,有时候,他们还会配合唱歌和念功,来表现角色的刻薄。其中比较常见的角色有:京剧莫稽《豆汁记》,昆剧吕蒙正《彩楼记·拾柴泼粥》。

二、戏曲小生表演艺术

(一)人物刻画

行当有行规,戏曲界最重要的一条规定,就是对戏曲者在舞台上演出的行为进行规范。特别是戏台上戏子的步法、动作,不但要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到各行当特有的演出节奏与演出特点。作为一名年轻的演员,在演出过程中,需要对每个人物的角色进行仔细的分析,对人物的动作,表情,语气等的控制和刻画[2]

小生角色要深入分析该剧的感情主线,分析剧中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情感是最能够触动和引起观众共鸣的东西,通过对不同人物情感的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能够完整地表现出不同的戏曲角色。小生演员能够通过对一些人物特点或者微妙情绪的掌控,来进一步提升自己与所扮演的角色的契合程度,也能够探索出戏曲人物性格背后的背景、人生阅历等,进而对戏曲人物展开更深层次的诠释。此外,多加练习,多加注意,在舞台上的表现,将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提升角色的表现,提升戏剧的艺术效果。在面对观众时,选择合适的角度和走位,是一种很好的表演艺术和表现技巧。与搭档演员的默契配合,掌握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掌握好自己的表演技术,才能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演技,从而提升自己的演出效果。

(二)唱腔表演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用假嗓来唱歌,但是小生的角色通常都是按照人物的性格和情节来选择真嗓或者假嗓,或者是真假掺半,或者是调整呼吸,或者是用力,或者是节奏,或者是改变音色,从而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在古代,也有一些年轻的歌手,用自己的真嗓来演唱,这种歌手的嗓音很高,对唱功的要求也很高。

伴随着戏曲的持续发展,有些小生的表演也会借鉴老生、旦角的唱腔,但这就要求戏曲小生对音色的把握得更好,这样才能让观众听清楚不同角色之间的差别,与此同时,还能将戏曲人物的音色特点与性格、情绪等特征完全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评剧小生和琼剧小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在这两种类型中,评剧主要强调的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他们的演唱方法主要是大喉,而假喉则很少采用。不同的腔调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表演节奏也更容易让观众们熟悉和认同。而琼剧小生多以言情戏为主要内容,在实际演出中,对不同角色共用同一种唱腔、同一种艺术形式也较为忌惮。所以,在演出的过程中,琼剧小生会着重把握各种戏曲人物的表演特点以及内心情感等细节,这对戏曲小生演员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以及对表演的精细处理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在演出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一些清澈、明亮而不掺杂的音色,来着重表现人物的悲喜情绪。鲜明的人物特点和唱腔,虽然对戏曲演员的演技有很大的考验,但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更清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所以,琼剧小生演员也得到了外界和业界更多的赞誉

[3]

三、小生的继承与创新

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资源,各地的戏曲,大部分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份珍贵的文化宝藏。因此,戏曲的“继承”是首要的,角色的“继承”是根本,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戏曲角色要把这门手艺的精髓完全传承下去,不管是演员所独有的“四功五法”,还是角色扮演者的各种套路和技巧,都要完整而精确地传承下去。要把戏曲的各种角色传承得很好,就一定要勤修苦练,一丝不苟,不断完善技巧,小生的传承也要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进步,学习更多的知识。

只有继承,没有创造,那就难以实现真正的进步。任何一种艺术都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勇于创新,方能得到发展和繁荣。戏剧是这样,小生也是这样。艺术创造是一种高层次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创作与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艺术。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家要不断地超越他的前辈,在时代变革实际,不断实现自我的革新。叶盛兰先生对萧连芳和程继先两代小生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其具有了一种文武兼备,声情并茂的音韵,被誉为“活周瑜”。“叶派”的继承者叶少兰,在承袭其父亲叶盛兰的演出艺术后,有了更大的革新,更突出了“叶派”少年俊秀挺拔的特点。

结束语:要想继承和发展戏曲表演,就必须要有后来者的持续努力,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奋斗。在对戏曲小生表演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中,作者认识到,戏曲表演不只是一种表象,也不只是一种刻板的人物刻画,这就要求戏曲表演工作者要对戏曲中的人物性格、艺术特征、唱腔语调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究,从而使戏曲表演的质量得到持续提高。此外,戏剧工作者对戏剧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始终保持着一种追求完美的艺术创作态度和表演热情,这也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演出水平来促进戏剧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渤凯.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与创造研究[J].戏剧之家,2022(20):39-41.

[2]马志晨.戏曲小生表演探讨[J].戏剧之家,2022(11):36-38.

[3]海龙.小生的表演艺术风格探讨[J].中国文艺家,2021(0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