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及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及意义分析

黄梦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引入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收治的40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后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加入健康教育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判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的病理机制、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均有显著提升,且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护理

1资料与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为乙肝,患者感染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表现出肝区疼痛、乏力畏食等症状,病重患者可能出现肝病面容、蜘蛛痣等[1],且乙型肝炎病毒属于一类致癌物,因此我国在婴幼儿时期即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2]。诱发因素复杂,遗传、早期病毒感染、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均会造成肝炎。

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常采用药物进行长期治疗,大多数的患者在长期接受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后由于该疾病在社会上的接受程度和患者生活作息等因素导致疾病治疗效果欠佳,而且由于治疗周期长且难度大导致患者对疾病治疗抱有悲观情绪,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且由于对该疾病的知识理解较少造成疾病渐重,甚至病情发展至威胁生命安全[3]。因此对慢性乙肝患者普及疾病知识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纳入研究对象共80名,均经过乙肝抗原检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女性为22/18例,平均年龄(54.31±6.82)岁,平均体重(55.63±5.97)kg;观察组中男/女性为19/21例,平均年龄(54.64±6.17)岁,平均体重(55.91±6.0)kg,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进一步进行实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1个月,护理人员每日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改善饮食和作息习惯。而观察组患者还增加了对疾病治疗和护理康复的健康教育,主要的教育护理内容如下:

(1)疾病健康宣讲

由专业的医生开展健康教育宣讲会,为患者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病理知识和发病机制,告知患者对疾病的处理方式和临床治疗用药指南等方法,教导患者在疾病突发时的应急处理手段,为患者播放宣教视频并发放健康宣传册,定期召开医患讨论会,医生为患者解答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2)用药健康指导

针对患者的情况由临床医生开具服药处方后,护理人员每日监督患者用药,记录患者用药后是否发生不良情况,嘱咐患者谨遵医嘱用药,停药或过度服用要及时汇报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每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3)饮食和作息情况调整

护理人员应帮助各个患者了解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嘱咐并监督患者合理安排饮食结构、睡眠情况,合理用药并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回归社会家庭。

(4)心理卫生健康教育

患者在得知患病后难以接受且由于该疾病治疗周期长且容易传播,面对社会和经济压力以及身体上的折磨,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心理手段介入干预,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其对接受治疗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使用问卷评分调查两组患者的疾病的认知程度,包括疾病的基础病理知识、用药方案和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水平越高;同时使用量表判断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6.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X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知程度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病理、发病机制和用药等多个方面得分都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

组别

病理知识

用药方案

注意事项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20)

49.04±6.63

62.52±7.92

50.33±4.13

63.27±6.74

56.27±2.29

84.23±2.60

观察组(n=20)

52.12±5.68

72.37±7.55

49.28±5.16

74.42±5.75

55.34±3.01

81.25±2.12

t

1.578

4.026

0.710

5.628

1.100

3.973

P

0.123

<0.01

0.482

<0.01

0.278

<0.01

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由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

表2 护理依从性评分结果

组别

完全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对照组(n=20)

9

3

8

12(60%)

观察组(n=20)

12

6

2

18(90%)

X2

4.80

P

0.032

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评价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P<0.05。

表3 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评分结果

组别

比较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20)

10

4

6

14(70%)

观察组(n=20)

14

5

1

19(95%)

X2

4.329

P

0.037

3讨论

慢性乙肝肺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我国的乙肝感染者已经超过690万人,该疾病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经过血液传播导致肝脏部位纤维化或者坏死,会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导致肝脏衰竭或癌症等,造成患者死亡。有大量研究表明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4],因此本研究引入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来观察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作用。

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对患者普及专业的疾病知识,指导改善患者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并且指导患者产生正向的积极态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负面情绪帮助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对乙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疾病的病理知识、用药方案和注意事项都更加深入,对护理的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有明显提升,综上数据显示,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因此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海清,祖红梅.叙事护理结合正念减压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CPSS评分、MUNSH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03):398-401.

[2]任菲菲,姚雷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依从性个体化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传染病信息,2021,34(05):411-416.

[3]姚磊,郭小琴.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84-85.

[4]周丽平,许文芳,金轶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6):1052-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