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苏田

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期间接受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的全方位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8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对两组急救效率、GCS评分及NIH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急救结束时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得到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急救效率,改善其昏迷与神经缺损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危机管理理论指导全方位急诊护理创伤性颅脑损伤急救效率;神经功能

创伤性颅脑损伤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精神障碍、脑水肿和脑疝,发病部位为颅骨、大脑、头皮等,发病原因相当复杂,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失足跌倒等,致残率较高,重则可能死亡[1]。虽然目前临床上急救措施基本上趋于完善,但是受到入院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治疗效果有一定差异。全方位急诊护理的应用可以对护理环节的衔接性与连接线进行强化,急救效率明显提高[2]。危机管理的应用可以让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预后效果较好。为此,我院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基于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的全方位急诊护理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8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男女各29例,13例;平均年龄(44.68±3.58)岁。观察组男女各28例,14例;平均年龄(43.59±3.41)岁。两组资料对比分析结果差异不大,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开发绿色通道、准确且快速抢救、加大呼吸管理、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组接受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内容如下:

(1)建立危机管理小组。急诊科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组建成危机管理小组,通过微信和讲座加强介绍脑外伤方面的安全风险知识,提高组内成员对颅脑损伤急救方面知识的掌握,让其认识自身颅脑损伤的风险和严重度,促进其危机意识不断提高。提高培训规范性,确保组内成员准备好相应的抢救器械、手术室用品与药物,对其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判断,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妥善固定其受伤部位、建立静脉循环,

(2)制定预防措施。立足患者病情分析抢救风险、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做到“四定与三及时”,以此为基础对急救物品进行管理提高其合格率。结合以往的资料分类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制定危机管理方面的预案,加大护理力度,确保可以第一时间报告患者的情况,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转运期间准备所需的急救物品,基于其病情调整,提高危机管理有效性。

(3)后期危机管理。对危机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对颅脑损伤救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分析,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危机事故发生率。以患者病情为基础调整管理方案,高效开展急救工作。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急救效率;GCS评分与NIHSS评分。其中,GCS评分总分值0~15分,分数越低意味着昏迷程度越重[3];NIHSS评分总分42分,分数越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轻[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分析基本资料,计量资料可表示为(±s),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急救效率

观察组的急救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急救效率(±s,min)

组别

例数

辅助检查时间

急诊救治时间

院前急救时间

对照组

42

38.94±2.12

23.56±1.79

12.74±1.32

观察组

42

33.17±2.06

18.95±1.54

8.93±1.21

t值

-

5.211

4.966

5.546

P值

-

0.000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GCS评分与NIHSS评分

急救结束时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GCS评分与NIHSS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GCS评分

NIHSS评分

入院时

急救结束

入院时

急救结束

对照组

42

8.28±1.21

9.12±0.64

24.14±2.12

16.79±0.36

观察组

42

8.19±1.18

10.41±0.53

23.57±1.98

15.01±0.28

t值

-

0.142

3.894

0.516

9.579

P值

-

0.065

0.000

0.064

0.000

3讨论

抢救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时,侧重于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快速止血和处理伤口,若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危机管理是现代化护理模式的一种,事前对患者病情危险程度进行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危机事故的发生率[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急救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因为危机管理小组的建立,同时强化对小组成员进行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对颅脑损伤的认知度明显提高,因而其危机意识更强。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危机预警制度和管理方案,有效的开展危机管理,抢救效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此外,研究还显示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因为抢救效率提高后对危机事件进行处理,对后续治疗期间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效果较好。

综上,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应用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较好,可以显著体提供急救效率,改善患者昏迷和神经缺损程度,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龚婷,崔利利,白会娇.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2):106-108.

[2]张真真.临床路径护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1,42(5):137-138.

[3]王江妹.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4):234-236.

[4]卢佩蕾,陈晓荷.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3028-3030.

[5]邓碧丽.协同护理对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646-3647.